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左金丸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疗效.方法 114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56 例)给予口服兰索拉唑片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58 例)在服用上述西药基础上配合左金丸加味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 %,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2 组疗效有明显差异(χ2=8.55,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中药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经过4周的总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丁军威  李先芝  陶琳 《中医药导报》2020,26(12):127-132
目的:系统评价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纳入以四逆散合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7月27日,用改良Jadad质量评价表对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合计9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组比较,四逆散合左金丸或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总有效率[OR=2.90,95%CI(1.82,4.63),P0.000,01]、复发率[OR=0.18,95%CI(-0.09,0.38),P0.000,01]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胃镜积分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6,95%CI(-0.32,0.44),P=0.75]。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西药在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20,95%CI(2.04,6.36),P=0.000,1]。结论:四逆散合左金丸或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总有效率、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胃镜改善方面与单用西药相当。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西药。但由于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及质量有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和受体阻滞剂等;雷尼替丁,0.15g/次,2次/d。治疗组35例左金丸(栀子10g,瓦楞煅30g,黄连6g,乌贼骨20g,黄芩10g,吴茱萸5g),1剂/d,磨粉,水捏丸,分三次口服。连续治疗56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检索左金丸的有效成分及蛋白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中将蛋白靶点名称转化为基因名,运用Cytoscape 3.7.1绘制左金丸有效成分-靶点-药物网络并进行拓扑参数分析,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DRU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仁汤合左金丸治疗脾虚湿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6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中药三仁汤合左金丸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剂/d,2次/d。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雷贝拉唑胶囊10 mg,1次/d,早饭前1小时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5 mg,3次/d,饭前30分钟口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胃镜,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远期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仁汤合左金丸治疗脾虚湿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张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62-62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临床表现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不适,吞咽困难、口苦、咽干等,均排除消化性溃疡,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中医诊断符合胃热炽盛症的表现:胃痛急迫、嘈杂吐酸、口苦或牯、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相似文献   

8.
张照兰 《中医研究》2006,19(12):36-38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疗程长、易复发,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偶有所得,不揣浅陋,略抒管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败酱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3,44(1):11-11
<正>笔者在临床上用败酱草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例1:李某,男,33岁,1998年7月初诊。主诉2个多月来胃脘部嘈杂隐痛,口苦粘腻,呕恶纳少,咽干欲饮,剑突下灼热隐痛频发,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进食辛辣肥腻之物则症状加重,舌薄黄微腻、质红,脉弦滑小数。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用:败酱草40g,蒲公英20g,刀豆15g,半夏15g,枳实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胃、肝、肺等脏腑关系密切。用清、润、通、降四法治疗本病,并重视调理脏腑功能,对久病不愈者,从痰瘀论治,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有关.针对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肝胃郁热、脾虚痰阻等不同证型,灵活选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合旋覆代赭石汤、半夏厚朴汤合参苓白术散等经方加减化裁,治疗本病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陶琳  肖旸  李帷  张声生 《北京中医》2009,(10):785-787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西药联合组36例服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及雷贝拉唑;西药组30例单用雷贝拉唑;西药联合组30例服用铝碳酸镁及雷贝拉唑。3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咽部不适等症状的变化,并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中西药联合组总体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中西药联合组烧心、咽部不适症状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胸骨后痛症状改善优于西药联合组(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中西药联合组在停药、抗复发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雷贝拉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并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李智鹏  张盈  陈慧敏  解进  张厂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41-104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搜集左金丸化学成分,根据药物动力学(ADME)参数筛选其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寻找与其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检索OMIM、DrugBank、GeneCard、TTD数据库中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关联功能(Merge)将筛选得到的成分、疾病相关作用靶点进行映射挖掘,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提取重要靶点模块.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 通过限制口服吸收利用度(OB)、药物相似性(DL)的数值,共筛选出32种活性成分.左金丸作用于ACHE、AKT1、EGFR、MAPK、PTGS2、DRD2等关键靶点,调控钙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等生物学通路,从而发挥治疗GERD的作用.结论 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左金丸治疗GERD的靶点、作用通路等,预测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阻断一氧化氮合酶(NOS)等途径或为左金丸治疗GERD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琳  肖旸  李帷  张声生 《北京中医药》2009,28(10):785-787
目的 观察四逆散合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西药联合组36例服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及雷贝拉唑;西药组30例单用雷贝拉唑;西药联合组30例服用铝碳酸镁及雷贝拉唑.3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咽部不适等症状的变化,并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中西药联合组总体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中西药联合组与西药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中西药联合组烧心、咽部不适症状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胸骨后痛症状改善优于西药联合组(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中西药联合组在停药、抗复发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 中药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8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伊托必利片及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肝胃郁热证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erd Q)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血清PGⅠ/PGⅡ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2组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下降(P 0.01),且观察组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8周后,2组Gerd Q评分降低(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Gerd Q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9%,高于对照组的83.53%(P 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升高(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左金丸合化肝煎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疗效明显,且能上调血清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17.
苗发启 《中医杂志》2010,51(11):100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等)异常反流入食管产生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1].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胃反灵加减化裁治疗GERD45例,并与单纯西药组4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具有复杂多变、反酸、烧心和喉头异物感等症状,胃内容物对患者的食管黏膜长期刺激下,可引起气道和咽喉等食管邻近的组织受到损害,常伴随慢性胃炎和消化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反酸、嗳气、反食等主要症状,重者可引起食管炎、食管癌等,甚至可导致食管外组织损伤,又称食管源性疾病:如症见非心源性胸痛、慢性咳嗽、哮喘、声音嘶哑、咽痛等。近十余年来,本病日益受到世界消化界的重视,并成为胃肠动力学研究的重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西方是一种常见病,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药物的滥用等因素,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在日渐提高,并且日益年轻化。对其治疗的效果,目前看临床上尚不尽人意,其复发率也比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切入如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