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许祖琼 《健康大视野》2006,14(8):102-102
目的 探讨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成功护理措施。方法 对104例患儿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护理分析。结果 通过采取重点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等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患儿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小儿创伤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5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分子暖疗氦氖激光治疗机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5~20 min,每天照射2次。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评价患儿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15例痊愈,27例好转,6例有效,2例无效,获得的总有效率为96.00%;护理后患儿的疼痛评分也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能够获得较好的总有效率且能降低患儿的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骨科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儿50例,将给予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的25例设为A组,将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的25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的气管导管拔出与停药后睁眼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患儿的PAED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均无未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对骨科手术患儿开展全身麻醉,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与谵妄发生率,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接受全麻手术治疗儿童斜视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在2013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选择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各60例的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总体配合率远高于参照组,且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对全麻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斜视患儿实施护理,更利于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对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较强镇静、镇痛作用,对循环呼吸无明显抑制且安全系数较大的静脉全麻药.氯胺酮麻醉是小儿小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好患儿围麻醉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现将我科实施氯胺酮麻醉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小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氯胺酮麻醉)与观察组(给予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前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手术前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患儿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对接受短小手术治疗的患儿在术前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4例接受短小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氯胺酮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术前麻醉;采用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术前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意识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期间出现呼吸不畅和躁动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对接受短小手术治疗的患儿在术前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小儿阑尾炎手术麻醉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总结其护理体会与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58例阑尾炎手术的患儿,在手术麻醉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观察其术中、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恢复情况。结果:58例阑尾炎手术的患儿均手术顺利,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小儿阑尾炎手术麻醉中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能够有效维持小儿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研究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84例小儿手术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研究组的患儿在手术中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对对照组的患儿在手术中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前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不显著,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麻醉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麻醉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中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麻醉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于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区域麻醉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间本院儿科实施区域麻醉手术80例患儿进行研究,按麻醉用药方案分为常规组(n=40)和辅助组(n=40),常规组实施氯胺酮麻醉,辅助组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麻醉,统计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及安全.结果:辅助组患儿麻醉后生命体征指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辅助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儿区域麻醉实施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的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1.
包劲 《中国校医》2018,32(7):526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60例麻醉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儿给予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输注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间断分次给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比较2组患儿麻醉效果,恶心呕吐、躁动等安全事件发生率,手术前后患儿血压、心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患儿(χ2=6.029,P<0.05);研究组患儿恶心呕吐、躁动等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χ2=8.974,P<0.01);手术前2组血压、心率相近(P>0.05);手术中研究组血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8.355、8.241,P<0.01)。结论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提高麻醉安全性,减少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心理护理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小儿骨科患儿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消除了患儿心理和行为障碍,调整了患儿的心理适应,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在小儿骨科病房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消除患儿心理和行为障碍,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孙强 《工企医刊》2013,(6):482-483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实施小儿区域性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94例,随机分为实验、对照2组,实验组患儿在手术中使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区域辅助麻醉,对照组患儿则单纯采用氯胺酮进行常规麻醉.结果 实验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及追加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区域麻醉中应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进行辅助麻醉,可以有效较少药物应用剂量及追加剂量,明显缩短患儿苏醒时间,且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更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在儿童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麻醉水平。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于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的141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则采用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总体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配伍异丙酚在儿童全身麻醉中麻醉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的对照观察。方法:将2015年3月到2017年7月50例小儿手术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氯胺酮组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七氟醚组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效果。结果:七氟醚组效果等方面均优于氯胺酮组,P 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对110例四肢和腹部手术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单一氯胺酮麻醉以后依据患儿实际病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中下肢和腹部手术进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上肢手术患儿实施氯胺酮亚麻醉剂量+神经阻滞芬太尼进行辅助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芬太尼和氯胺酮使用量分别22.31±6.29μg和53.28±12.20μg,对照组的使用量分别是38.87±16.23μg和16.63±34.81μg,两组氯胺酮和芬太尼的使用量和唤醒时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93.77±32.31 min和91.08±26.34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进行区域麻醉有较强的镇痛能力,对于小儿麻醉效果尤佳,麻醉剂用量以及唤醒时间显著减少,氯胺酮有血压升高作用,而芬太尼血压下降可能性又特别高,两者恰巧抵消,使患儿麻醉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8)
目的:提高围手术期烧伤整形患儿的心理护理。方法 v对围手术期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患儿的心理需要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有效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时康复出院。结论:了解手术患儿的术前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的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的配合,提高手术质量和术后康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浅表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浅表手术治疗的患儿62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喉罩通气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法开展手术治疗,对患儿的麻醉应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2例患儿在进行喉罩置入前后和拔出时生命体征均较为稳定,有4例患儿出现喉罩漏气现象,通过调整后现象消除。所有患儿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其中有7例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发生肢体扭动现象,通过静脉追加输入丙泊酚或者是氯胺酮后得到缓解。在手术中没有出现麻醉后呕吐、恶心等并发症。结论:采取喉罩通气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法进行小儿浅表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应激反应小等优势,适用于短小手术和基层麻醉手术,在小儿的临床手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钟凤兰  梁春丽 《现代医院》2012,12(12):61-62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下小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护理改进措施。方法与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配合,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对15例肺部感染患儿在静脉全麻下实施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术,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15例患儿均成功接受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患儿依从性均较好,术中三方配合良好,无任何差错及意外发生。术后患方对护理表达了较高的满意度。结论静脉全麻下实施小儿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是减少患儿心理创伤、提高患儿对纤支镜诊疗依从性和效果的一种有益尝试。操作过程中麻醉医师、儿科医师及手术护士三方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沟通和协调,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确保术后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为小儿手术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90例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5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45例患儿采取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组间家属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来说,采取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将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