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巨刺法结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偏瘫病例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巨刺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巨刺法结合中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的评分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巨刺法结合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巨刺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1%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巨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住院患者90例,按照随机表设计,随机分为A组(刺络放血组)、B组(中药组)、C组(针药组),每组30例。9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均给以基础治疗,A组取穴点刺放血;B组口服中药汤剂;C组采用刺络放血加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患者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及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组(针药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大于A组(刺络放血组)(80.00%)及B组(中药组)(70.00%)总有效率(P0.05);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而针药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药组及刺络放血组(P0.05)。患者经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显著降低;C组(针药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提高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巨刺法,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 58%(43/48),高于对照组的70. 83%(34/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巨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巨刺法结合中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积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组、巨刺组、巨刺加中药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组给予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巨刺组给予针灸治疗,巨刺加中药组给予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联合针灸治疗。4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4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积分变化情况,统计4组治疗效果。结果 4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巨刺组、巨刺加中药组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均0.05),巨刺加中药组明显低于中药组和巨刺组(P均0.05),中药组和巨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中药组、巨刺组、巨刺加中药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05),巨刺加中药组明显高于中药组和巨刺组(P均0.05),中药组和巨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刺法结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中风偏瘫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神志、语言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刺法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1组予常规治疗加普通针刺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巨刺针法与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能较好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2组治疗1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0%,治疗1组为83.3%,治疗2组为9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更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巨刺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肢体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评分、平衡功能偏瘫恢复(Lindmark)评分、Fugl-meyer评价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FM)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偏侧瘫痪、神识昏蒙、言语蹇涩、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及头痛眩晕积分,NIHSS评分及Ashworth肌力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ESS评分、Lindmark评分、FMA评分、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RMS及FM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合巨刺法辅助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增强肌力,并有助于提高患侧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ADL(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穴位敷贴对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8个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B组),观察组38例(A组),B组行常规西药对症治疗与针灸相结合的疗法,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各中医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均改善,但A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未发现头晕、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穴位敷贴对中风偏瘫的疗效显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龙通脑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丹龙通脑汤,每天1剂,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93.3%VS 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与对照组(P0.05)。结论:丹龙通脑汤可明显提高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风回春丸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回春丸。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和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76.19%)(P0.05);治疗30 d后,两组WBV、ESR、FIB、HCT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ESS评分则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回春丸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巨刺、缪刺针法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挖掘整理中医传统经典针法,为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与经验分享。方法:选取在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41例,随机分为巨刺组、缪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47例。巨刺组与缪刺组取健侧穴位,常规针刺组取患侧穴位,治疗1个月后比较三组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改良Barthel指教评分(MBI)、Fuel-Meger运动评分(FMA)。结果:巨刺组的有效率为93.6%,缪刺组的有效率为91.5%,常规针刺组的有效率为80.9%,巨刺组、缪刺组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I)均有所下降(P0.05),三组的FMA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根据中风偏瘫患者的侧肢体的所表现的不同的状态,选取相适应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本研究表明:巨刺法、缪刺法及常规针刺法均对中风偏瘫早期的恢复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使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得到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巨刺法、缪刺法采用激发患侧经络的功能以达到"阴平阳秘"的作用,优于患侧针刺组,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括楼桂枝汤中药熏蒸联合巨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栝楼桂枝汤中药熏蒸及巨刺法,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肢体痉挛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痉挛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括楼桂枝汤中药熏蒸联合巨刺法能显著降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刺配合脐灸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下肢肌肉电生理活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2组,对照组45例给予缺血性中风规范化的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干预,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巨刺配合脐灸治疗,2组均治疗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Fugl-Meyer评分、临床症状积分、下肢肌电生理指标[表面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易怒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及iEMG、RMS、MF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为75.6%(34/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巨刺法配合脐灸能更好地促进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缓解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手足十二针治疗轻中度中风偏瘫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3月96例轻中度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予以手足十二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70.8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SS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手足十二针治疗轻中度中风偏瘫的疗效明显,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液流变学,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皮针、平衡针,治疗3周。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综合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FIM)评分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定法对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针刺组在NIHSS、FIM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平衡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黄芪九物汤加减与苍龟探穴刺法联合治疗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中风后偏瘫患者93例,按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苍龟探穴刺法治疗,治疗组47例予以黄芪九物汤加减与苍龟探穴刺法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活质量评分,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睡眠质量、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九物汤加减与苍龟探穴刺法联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改善,且有助于其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4,(9):1145-114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芪配伍的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低剂量黄芪组(A组)、中剂量黄芪组(B组)、高剂量黄芪组(C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剂量黄芪配伍的补阳还五汤治疗1月。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C组患者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变形指数的改善明显大于A、B组(P<0.01或P<0.05);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组临床疗效及NIHSS、Barthel评分改善均优于B组和A组(P<0.01或P<0.05)。结论:大剂量黄芪配伍的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更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元通络针灸法对中风患者肩痛的治疗作用,比较补元通络针灸法、肩胛部局部针刺法及康复疗法的疗效差异。方法:10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配到A组补元通络针灸组、B组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组、C组康复组,每组36例,实际过程中脱落17例,最终共收集91例偏瘫肩痛患者。A组30例,B组35例,C组26例,3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分别进行补元通络针灸法治疗,肩胛部局部针刺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价,比较3组疗效。结果:补元通络针灸组(A组)、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组(B组)和康复组(C组)的肩痛强度、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在治疗后均有改善,3组止痛效果比较(VAS分值),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4%,C组有效率96%,3组VAS分值的止痛效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3组治疗前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组治疗后30天分值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3组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元通络针灸法、肩胛部局部取穴针刺和康复训练都可以改善脑中风患者肩痛强度及关节运动、神经功能,3种疗法止痛效果上无明显差异。3组治疗前后VAS分值、F-M分值、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比较,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补元通络针灸组优于其它两组(P0.05),提示补元通络针灸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