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针刺干预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术后疼痛的研究,以术后干预为主,对在术前24 h内行针刺治疗以达预防性镇痛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同时,仍需要对复杂、多样的术后疼痛机制进行总结,进而深入研究针刺时机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关联。目前针刺治疗TKA术后疼痛,主要集中在电针及耳针方面,对于其他类型的针刺以及针刺时机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不同的针刺类型和针刺时机是否能影响术后疼痛疗效,进而影响TKA患者的康复,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特殊护理措施,对32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系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均未出现膝关节僵硬和运动功能障碍。2例患者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症状,未进行特殊治疗。术后3 d、7 d、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3.1±1.2)分、(1.8±0.8)分、(0.9±0.7)分。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能够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术后抗凝并活血补气中药内服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术后观察组患者服用健脾活血补气类中药结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利伐沙班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对比分析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和显性失血量,对比分析2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0 d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及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和术后10 d,观察组的AP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PT值和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时观察组PT值和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术后10 d,观察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失血总量和显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肢疼痛、Homans征阳性、股三角压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其中对照组发生3例,观察组发生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抗凝并活血补气中药内服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形成,减少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针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6、12、24、48、72 h和出院)静息时疼痛评分(VAS评分)和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并记录追加补救药例数、排气排便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48、72 h静息时VAS评分、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 h、出院时VAS评分、追加补救药物例数、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针干预的多模式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药物使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8.
9.
膝关节僵硬是影响全膝置换术后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因素很多,临床处理也较为棘手。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共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188例(采用Tornier公司的后方稳定型假体),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Philippe Neyret)完成。其中56例术后出现关节僵硬,根据引起僵硬的原因分别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关节镜下松解、切开松解和关节翻修等方法处理,获满意效果。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的中西的护理要点和疗效.方法:观察73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顺利出院,半年后随访,患者疼痛缓解和关节活动度满意.结论:做好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肿胀和疼痛消除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术后未行镇痛泵治疗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进行观察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VS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随机将13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6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选择综合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的VAS评分、A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O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中医正骨》2017,(5)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9月,采用TKA治疗膝关节僵硬患者15例(19膝),男4例(5膝)、女11例(14膝)。年龄25~75岁,中位数56岁。左膝12例,右膝7例。疾病类型,类风湿关节炎7例、骨关节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病程6~25年,中位数14年。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均50°,均初次采用TKA治疗。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中位数20个月。术后1年,所有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均90°,HSS评分(86.52±3.65)分,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后好转。均未出现切口或关节感染、腓总神经损伤及肺或脑栓塞。结论:采用TKA治疗膝关节僵硬,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8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所有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疼痛护理组加强术后疼痛护理。比较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满意度;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1周疼痛程度;干预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自理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疼痛护理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疼痛护理组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1周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髋关节功能、生活自理指数相近,P 0.05;干预后疼痛护理组髋关节功能、生活自理指数优于对照组,P 0.05。疼痛护理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的价值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节流毒方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术后关节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 例TKA 术后关节肿胀、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骨节流毒方,2 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 组TKA 术后髌骨上10 cm、髌骨下10 cm 周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及关节屈曲度(ROM)。结果:术后第1、3 天,2 组髌骨上10 cm、髌骨下10 cm 周径及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 天,观察组髌骨上10 cm 及髌骨下10 cm 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5、7、14 天,观察组患肢ROM 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节流毒方可以缓解TKA 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文献查阅、数据检索,分析灸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机制,总结不同灸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开展该项目提供理论依据,为未来灸法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