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根据缺乳患者产后气血亏虚的病因病机,裴晓华教授认为“虚”应理解为气血的绝对不足及因热毒、痰湿、气滞等实邪阻滞乳络导致气血的相对虚少2个方面。“以通为补”的理论既符合乳房的生理特点,又对产后缺乳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临证应辨明证候的虚实,虚者补益,实者通调,使气血运行趋于常态,可以明显提高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产后缺乳是产后常见病,表现为产后乳汁极少或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发病占产妇总数的20%~30%[1]。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生活及工作压力增大、营养不均衡等诸多因素,导致产妇缺乳的现象日渐增多。笔者认为本病主要由产后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所致,具有产后多虚、虚实夹杂的特点,并运用针药结合治疗产后缺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1.1气血虚弱傅青主认为,乳汁乃气血化生而成,无  相似文献   

3.
产后缺乳基本病机多为气血虚弱,与肝气失疏、乳络不通密切相关。其病性虚实夹杂,但总体以虚为主,故治疗多补气养血,兼以行气通络。翟凤霞教授以补气养血、行气通络之法自拟方药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取得了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前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且运用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及致畸风险,中医治疗产后缺乳历史悠久,病机明确,易于接受,文章基于产后病“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从“虚与瘀”论治产后缺乳,疗效可观,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5.
产后缺乳的基本病机多为气血虚弱,与肝气失疏、乳络不通密切相关。其病性虚实夹杂,但总体以虚为主,故治疗多补气养血,兼以行气通络。康志媛教授以补气养血、行气通络之法运用"通乳丹"加味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显著,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后缺乳分为乳汁分泌不足和乳汁不通两大类。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导致,治疗以补养气血、益气健脾为主,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产后乳汁不通多因肝气郁结、痰浊凝滞、瘀血阻滞导致,治疗重在理气化痰、活血祛瘀通络,以通乳汁排出之路。临证时根据病因病机不同辨证治疗,可提高中医药治疗剖宫产术后缺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产后缺乳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认为产后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病因为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或痰浊阻滞,治疗上强调"食疗为主,药物为辅"。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加了产妇和婴儿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黄亦曼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19-120
产后缺乳是产后常见病,西医在这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而祖国医学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傅青主女科》中对产后缺乳有着深入分析,笔者以其方结合临床,灵活运用,效果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两方面分析傅青主治疗产后缺乳的经验,并结合临床谈谈自己的用药体会。  相似文献   

9.
李华霞  来玉芹 《光明中医》2022,(22):4205-4207
产后缺乳是指乳汁不足甚或全无,是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近年来乳汁不足发生率呈增多趋势。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方法多样,因其绿色安全、不影响哺乳、成功率高,广泛应用于临床。此文就近5年关于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刮痧、耳针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浅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感悟及组方用药特点。方法通过分析产后缺乳的主要证候、病因病机及组方用药特点,结合典型病例分析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疗效及感悟。结果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乳症状,提高母乳喂养有效率。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可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辨证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哺乳期间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行""乳汁不足"。本病可因营养不良或手术创伤导致乳少,亦可因七情所伤或高热导致乳汁骤减。若乳房腺体组织发育不良,疗效多不理想~([1])。杨廉方为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疗产后缺乳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妇人以血为用",妊娠时气血下注以养胎,生产后  相似文献   

12.
正产后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指产后哺乳期乳汁少或无。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实者多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其治疗大法为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随着该症状的日益突出,临床发病率的增加,中医药治疗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其中针灸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明显,为治疗产后缺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针灸干预产后缺乳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顾伯华教授(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急性乳腺炎论治以通法为主。通者,疏表邪以通卫气,通乳络以去积乳,和营血以散瘀滞,通腑实以泄胃热,此皆通也。夫乳痈一病,虽有内吹、外吹之分,但临床以产后外吹乳痈为多见,本病之成,外由产后哺乳、乳头破损,风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析产后缺乳的学术经验和组方用药特点,提出自己的领会。方法:通过对产后缺乳认识的仔细研读思考,结合自己的感悟,对缺乳的主要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方药组成进行分析、阐释,并附验案举隅。结果:根据病因病机将缺乳分为气血两虚、肝气郁结、痰湿雍阻三种类型,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痰湿阻滞有关,治法主要是补益气血、疏肝解郁、健脾化痰、通络下乳治疗,并加以方药分析,临床应用收效良好。结论:产后缺乳治疗力求标本同治,虚实明辨。  相似文献   

15.
高伟  张新萍  夏阳 《四川中医》2011,(10):84-85
妇女产后易形成多虚多瘀的病机特点,根据"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的原则,治疗产后水肿、缺乳、身痛等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李白玉  闫颖 《天津中医药》2022,39(7):821-825
天津哈氏妇科流派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流派之一,哈孝廉教授为哈氏妇科第四代传承人,其治疗产后缺乳总结前人经验,发展创新,辨证灵活,疗效颇佳。产后缺乳是指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者。哈教授认为乳汁资于血化于气,其源在脾,其根在肾,其行在肝。治疗产后缺乳时,强调首辨虚实,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重气重血,多从脾胃肝肾调理。文章总结了哈教授治疗产后缺乳的临证经验,其中常用经验方,包括补虚下乳汤、哈氏剖宫产催乳方和哈氏顺产催乳方。  相似文献   

17.
张更生老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好 《新中医》2001,33(9):8-8
张更生老中医精辨病机,善遣方用药治疗后缺乳。认为产后缺乳以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惊恐所伤、痰湿中阻之证为多见;治疗分别采用补气养血,舒肝解郁,安神定志、补气通窍,燥湿化痰、通经下乳之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整理并总结陈萍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经验。陈教授认为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临床治疗应以补气养血,佐以通乳为主;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临床治疗应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为主,两种类型均联合中药塌渍包治疗,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有益于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母乳喂养营养、安全、方便、经济,有利于母婴健康。产后乳汁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依赖肝气的疏泄而排出,缺乳和脾胃肝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化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临床上辨明虚实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受产妇年龄偏高、剖宫产率增高以及产后哺乳条件反射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后缺乳的发病率逐年递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与婴儿的成长.因此,对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按摩可补益气血、疏肝解郁、通肝下乳.基于此,为探讨临床中按摩疗法对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98例运用中医特色按摩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病例,疗效显著,证实按摩能有效增加乳汁分泌,明显改善缺乳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