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11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75.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治疗后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上下肢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同时可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平衡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皮针、平衡针,治疗3周。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综合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FIM)评分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定法对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针刺组在NIHSS、FIM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平衡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31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并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表明 :治疗后中风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 p <0 .0 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针刺组、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中药加针刺组治疗有效率为96%,单纯针刺组治疗有效率为80%,单纯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为74%。结论:表明中药加针刺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中药治疗,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针刺组、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组治疗。20d为1疗程。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发现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外周血中TNFα,IL-1β、IL-6均增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中TNFα,IL-1β、IL-6均降低(P〈0.05),但针药结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上述细胞因子参与了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发展过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TNFα,IL-1β、IL-6增加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使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加重脑缺血缺氧有关,中药加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NFα,IL-1β、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奕  洪渌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5):214-214
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未见昏倒,仅见肢体、面部偏瘫者。本病病势凶险,重则死亡,轻则致残。我们近几年来采用电针结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00...  相似文献   

7.
运用头皮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对比观察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丙二醛 (MDA) ,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 (GSH -PX)的变化及疗效评分。结果 :头皮针治疗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能促使GSH -PX 酶活性升高 (P <0 0 5 ) ,而MDA酶活性降低 (P <0 0 5 ) ,疗效评分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机理与头皮针扩张缺血区脑血管 ,改善脑供血及促进侧枝循环尽早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8.
头皮针治疗中风急性期8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针刺《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中的相关治疗穴线治疗中风急性期病人85例,针刺后患者神志、肌力、面瘫、舌瘫、语言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其痊愈显效率为82.35%,有效率为95.29%,明显优于西药治疗(p<0.01);针刺组中脏腑和中经络病人之间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1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58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头皮针组(治疗组)和药物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93±4.20)显著低于对照组(11.59±5.86),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补泻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  相似文献   

10.
刘圣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37-137,185
目的:观察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且蛆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995年以来,我们按全国针灸学会头皮针组制订的"头皮针观察中风科研协作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 ),以双侧顶颞前斜线、双侧顶旁一线 4条标准线行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 1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中 ,笔者经常使用头皮针与体针配合治疗中风后遗症 ,效果很好。为进一步总结这一方法的确切效果 ,曾对 5 0例中风患者单纯使用体针 ,另外 5 0例使用头针与体针相结合进行对照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1 .1 治疗组使用头皮针与体针治疗 5 0例患者中 ,男 2 8例 ,女2 2例 ;年龄最大 81岁 ,年龄最小者 32岁 ;其中从发病到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最短者 2 h,最长达到 3个月 ;辨证属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2 1例 ,肝阳上亢、风火上扰 1 9例 ,气虚血瘀 9例 ,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1例。1 .2 对照组 5 0例中 ,男 31例 ,女 1 9例 ;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13.
头皮针提插动留综合手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任彦红 《中医杂志》1997,38(8):475-476
头皮针“提插动留”综合手法是导师王岱教授、冯春祥教授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手法,笔者于1992~1996年间,运用这一针刺手法对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全部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均为已脱离危险期、病情较稳定的急性中风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4例)予以头皮针治疗为主,对照组为尼莫地平组(9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韩舰华  付鲲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976-1977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皮针结合传统针刺观察组75例、传统针刺对照组75例;观察中风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和自由基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结果: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降低中风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传统针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两组均可降低MDA含量,升高CAT、SOD及GSH-PX含量,组间比较头皮针组在降低MDA、升高SOD、CAT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对提高GSH-PX含量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崔秀芳 《光明中医》2016,(17):2540-2541
目的探讨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治疗基础上加用方氏头皮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焦顺发先生发明的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病人89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8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55例,女性34例,年龄最小者41岁,最大者75岁,大多在51~60岁。病程1个月~半年者61例,1~3年者21例,5年以上者7例。属于脑出血者32例,脑梗塞者53例,脑血栓形成3例,脑栓塞1例。为便于观察,将偏瘫分为轻瘫和重瘫。患肢肌力在3~4级者为轻瘫,在0~2级者为重瘫。89例患者中轻瘫38例,重瘫51例。2治疗方法下肢瘫痪者取对侧运动区上1/5和足运感区;上肢瘫痪者取对侧运动区中2/5日歪舌偏言语不清取对侧运动区下2乃,疼痛…  相似文献   

18.
头皮针治疗中风后偏瘫1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106例,总有效率达98.11%。并认为辨证施治补泻手法在治疗时因人制宜,配合肢体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头皮针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于其功能改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所接收的中风后偏瘫患者中本着盲选原则任意选取56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PT+OT等康复治疗,28例)以及观察组(针刺+头皮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28例)。针对两组患者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运动功能积分(Fugl-Mey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9.29%(25/2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头皮针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方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针对该部分患者功能进行改善,有助于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