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机虽以肾虚为主 ,但亦与血瘀有关。慢性肾小球肾炎与血瘀的关系 ,古代医家早有认识 ,如《医林改错》指出 :“元气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为瘀 ,以致气虚化瘀之症。”又“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气虚亦能致瘀 ,肾气亏虚 ,更能致血瘀。肾阳乃全身阳气的根本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肾阳虚则不能温养脏腑 ,寒凝血滞 ;肾藏精、主水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 ,若肾气亏虚 ,气化不利而血瘀 ;肾阴虚则脉涩。故均致肾虚血瘀 ,血瘀水道不利矣。且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较长 ,“久病入络” ,就… 相似文献
4.
5.
6.
龚丽娟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病程缠绵,其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本虚与标实各有侧重,辨证之时必须分清虚实.辨本虚时以脏腑辨证为主,辅以气血阴阳辨证,辨标实时分清内外之邪,如是虚实明辨才可避免犯虚虚实实之误.补虚时随脏腑之异、阴阳之别而主次分明,抓住主脏、兼顾他脏,平补为宜.祛邪时抓住主要病邪,祛与防并重.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起病隐匿、迁延不愈、缓慢进展的临床特点,结合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熊维建教授主张病情稳定期的患者在秋冬季节长期服用膏方可有效稳定病情、预防疾病复发进展。 相似文献
8.
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近年来用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治疗组男15例,女25例。两组年龄均在20 相似文献
9.
10.
赵玉庸教授运用通肾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络脉具有渗灌血气,互渗津血、贯通营卫、保证经气环流等独特的生理功能,是经脉中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桥梁和枢纽。肾脏是络脉组织最丰富的器官,肾脏中的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网组成,血管细长、血流阻力大,速度缓慢、血粘度增高。因此,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各种致病因素,极易导致痰湿、瘀血阻滞肾络,肾络不通,肾脏衰败。祖国医学早就有“病久必瘀”、“久病入络”之说,肾络瘀阻是贯穿慢性肾炎始终的基本病机,同时也是导致慢性肾炎发展和加重的根本病机,基于以上机理, 相似文献
11.
肾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及儿童,以浮肿、少尿、蛋白尿或血尿为其主要证候表现。古典医籍中虽无肾炎之名称,但较详细地记载了与肾炎相类似的证候及治疗方法。《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根据水肿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因证施方,《伤寒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6)
介绍赵玉庸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赵玉庸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主张纯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认为该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肾络瘀阻为根本病机,治疗上以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为本,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具体灵活辩证施治。研发出"肾络通"组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用虫类药,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摭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4):16-17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为脾肾两虚、水湿内停。指出刘明教授认为肺、脾、肾三脏均与人体水液代谢有关。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性畏土,其制在脾。提出健脾益肾法、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认为扶正固本、勿忘泄浊利湿;扶正固本、勿忘活血化瘀。标本兼治,灵活用药,方能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等证范畴。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蒋文照教授,业医执教近五十载,于内伤杂病、急难重症,辨证精细,选方惬当,自出机杼。蒋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着眼于整体,善调脏腑、气血、阴阳之机,在缓解临床症状、消除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等方面,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李鳌才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从伏邪理论出发,认为伏邪损伤肺脾肾三脏是本,湿邪、瘀血及郁热是标,治疗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其善于化裁经方,重用黄芪,巧妙配伍,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3)
马晓燕教授系辽宁省名医,博士生导师,在运用中医治疗肾脏病方面独具一格,颇具建树。经过临床大量的实践研究和总结,马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机为肾气阴两虚夹风湿瘀,因此治疗上应益气养阴,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佐以健脾,方用肾炎1号加减治疗该病蛋白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17):55-56
孔立教授根据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虚实辨证、脏腑辨证,用补气养心、温补心阳、祛痰化瘀、补血养心及滋补肝肾等治法,随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