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升降散作为《伤寒瘟疫条辨》中治疗瘟疫十五方之总方,深受国医大师李士懋等诸多医家推崇,本方仅以四味药,寒温并用,升、降、散三法并举,以达升阳中清阳,降阴中浊阴,透热外达的目的。临床上抓住脾胃病气机壅塞不通、升降失常、郁热内生,根据患者三焦气机失调情况对此方进行加减,以达到通畅三焦气机,使郁热外透的目的。在治疗脾胃杂病方面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振华 《河南中医》2016,(11):1902-1903
赵教授针对眩晕的病机衍变,遵仲景"脾旺不受邪"之旨,以调理中焦脾胃,复其升降为主。赵教授认为胃气健旺,清升浊降则通畅无阻,故健中土,助升降,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僵蚕、蝉蜕升阳中之阳,大黄、姜黄降浊中之浊,助升助降,进而胃气充盛,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升降相因,气机通调,眩晕自除。脾胃居中宫,转运之枢,通上达下,脾升胃降,升降之常矣。若伤及脾胃,升降乖戾,气机阻滞,赵教授常从调中州,健脾运,助脾升切入,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白扁豆、山药益气健脾,葛根、桔梗助其升提,进而脾运得健,清阳得升,脑髓得养,眩晕即除。  相似文献   

3.
气机升降平衡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应用升降理论,调理脾胃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总结出调理脾胃升降的四种治疗大法。针对寒热错杂、中气阻滞成痞之脾胃升降不及,则宜辛开苦降,使脾升胃降。脾胃虚寒、升降无权之脾胃升降失调,则宜升清降浊,以调脾胃升降。中气虚下陷之脾升不及、升之反作,则益气升阳举陷。中气虚、胃气上逆之降之反作,则降逆和胃,以降胃气。  相似文献   

4.
胡老善于调理脾胃,尤其强调治病求本,重视全身的气机升降。而脾胃升降,又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关系到整个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脾升,精气才能上升;胃降,糟粕才能下行。升降有度,上下有序则“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升降之机紊  相似文献   

5.
脾胃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升清阳、胃降浊阴是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的关键所在。脾升胃降是脏腑-时空系统中气机升降枢转的中心,协调平衡心肺之气降、肝肾之气升,对于脏腑气机的生理、病理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作者详细论述"河图时空观"对脾胃升降理论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总结归纳"脾胃为升降之枢"的理论内涵并且分析升降法则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脾胃升降与功能性胃肠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荣莱 《北京中医》2007,26(2):90-92
人生阴阳二气应调和,升、降、出、入应协调。若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就会致病。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不失其常则安。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功能性胃肠病,多有脾胃升降失常表现。清气不升反降为泄,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泻。浊气不降反逆,为胀,为吐,为哕,为便秘,如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性呕吐、功能性便秘。若“升降之气,上下不得交通”,咽膈之间,气不出入,胸膈满闷,甚或噎塞者,为食管病;气结两胁胀痛,为胆胰病;若腹满胀痛,为功能性腹痛、腹胀。提出升脾、降胃、通利气机、顺气和中、通降镇逆等法;对阳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滞不行、湿浊阻滞脘腹胀满难已者,推荐升清阳、行气滞、化湿泄浊法;对胃阴不足、胃气不降者,养胃阴,即所谓“津液来复,使之通降”。  相似文献   

7.
人生阴阳二气应调和,升、降、出、入应协调.若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就会致病.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不失其常则安.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功能性胃肠病,多有脾胃升降失常表现.清气不升反降为泄,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泻.浊气不降反逆,为胀,为吐,为哕,为便秘,如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性呕吐、功能性便秘.若"升降之气,上下不得交通",咽膈之间,气不出入,胸膈满闷,甚或噎塞者,为食管病;气结两胁胀痛,为胆胰病;若腹满胀痛,为功能性腹痛、腹胀.提出升脾、降胃、通利气机、顺气和中、通降镇逆等法;对阳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滞不行、湿浊阻滞脘腹胀满难已者,推荐升清阳、行气滞、化湿泄浊法;对胃阴不足、胃气不降者,养胃阴,即所谓"津液来复,使之通降".  相似文献   

8.
<正>"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之《脾胃论》,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补中益气黄芪主,人参甘草白术辅,升柴陈皮当归身,益气升阳脾胃补。"全方使脾胃升降有序,气  相似文献   

9.
调理气机法治疗脾胃病在临床上经常运用,而巨疗效较没有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则清阳之气无法敷布,后天之自精微元以摄纳,浊邪无以排泄。脏腑气机升降受脾胃气机升降之影响,脾胃升降的功能亦依赖于其他脏腑升降协调。故脾胃气机升降是其他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如脾虚生化乏源的气虚血虚工宜用益气养血,健脾益气,举气升陷之品;气机升降紊乱,见清气不升,油气不降者,宜用升清降油之法;如脾胃受其他脏腑病变影响者,宜先调治其他脏腑,后调理脾胃气机。现将劫床调理气机法举例介绍如下:例l:刘…  相似文献   

10.
斡旋升降姜老认为,脾胃为一身气机之枢纽,敷布精微于全身,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行于肝肾。升降有度,上下有序,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脾升则健,胃降  相似文献   

11.
从生理、病理、临床用药等方面探讨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术思想.生理上脾胃为元气化生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病理上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各种病变;治疗上主张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除湿健运、降阴火等.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认为脾胃是人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把水和精微之气,上输心肺,流布全身;胃主降,糟粕秽浊从阴窍而出;一升一降,使人体气机生生不息。所以东垣主张升清降浊,以调理脾胃,而升清降浊两者中,主要方面又在于升清。李氏认为许多疾病(包括五官科疾病)的发生,与脾阳不升有密切关系。故创立了不少以升阳为主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升阳散火汤、升阳补气汤等,都以升发脾阳为宗旨。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运用李东垣临床“升阳益胃”法治疗杂病收到了显著疗效 ,阐述如下。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病情多反复难愈 ,病程较长。若表现为胃痛隐隐 ,按之则舒、食则胀满。本病多为脾胃虚弱 ,升降失调。人体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脾胃。而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升降。脾胃居于中焦 ,是升降运动的枢纽 ,升则上输于心肺 ,降则下归于肝肾 ,因而脾胃健运才能乾旋气机 ,使之升降有度 ,脾气散精 ,游益百脉 ,若脾胃气虚则升降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则必百脉失荣 ,李东垣重视脾胃 ,强调胃气升发 ,因而治疗上着重于升阳益胃药…  相似文献   

14.
总结程丑夫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辨治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机或为脾胃虚弱,致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而致眩;或为肝升太过,肺降不及,肝阳上亢而致眩;或为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心火独亢上攻脑窍而致眩。治疗强调一身之气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具体组方从调畅脾胃或平肝降肺或交通心肾入手,基于调整脾胃、肝肺、心肾的整体气机达到周身气机升降平衡以治疗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历代部分医家对脾胃功能的认识祖国医学关于脾胃升降功能的论述颇详。如《内经》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是指脾气升发胃气下降的作用。历代医家对脾升胃降的侧重面持有不同的看法。如李东垣认为只有脾气升发,六气才能充沛,特别强调升的一面,故重视升发脾气,首创补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等大升阳气之剂。张子和则认为胃气下降,邪气则祛,脏腑自安,故强调胃降的一面,甚赞大承气汤之剂。以后各医家对脾胃升降的  相似文献   

16.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与否是疾病是否发生的关键。脾升胃降协调统一,化生气血,排泄糟粕,维系着机体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脾升胃降失常,不能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导致肺脾肾气机失调,发为消渴,日久演变为消渴变证。故消渴的治疗当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使之升清降浊,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17.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相当于中医上"慢性泄泻"、"便秘",常表现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升降为机体升降的枢纽。升降不及或者太过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单兆伟教授重视脾胃升降,脾胃同调,升降相宜,治疗腹泻型肠易激,健脾化湿、疏肝行气,佐以升清;治疗便秘型肠易激,以润降为主,佐以升清;宣降肺气以助降浊;若兼有气虚,则健脾益气,脾升则胃降。  相似文献   

19.
脾主升,胃主降,这是脾胃生理功能的重要特性。清代名医叶天士曰:“脾宜升则建,胃宜降则和”。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出入升降至关紧要,举足轻重。只有脾胃升降正常,人体才能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推陈出新,生化不息。诚如《素问·  相似文献   

20.
治疗脾胃病贵在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为阴土,其气宜升;胃为阳土,其气宜降。两者对全身气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而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多是由于脾胃升降出入之气机逆乱而发生。因此,调气在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尤为重要。笔者在临证时,注意调节脾胃气机运动这平衡,用降、通、补、升之法,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1 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