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血浆D-二聚体与肺癌临床分期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分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324例肺癌患者按TNM分期标准分为Ⅰ+Ⅱ23例,ⅢA期32例,ⅢB期92例,Ⅳ期177例;按辨证分型分为5型阴虚内热78例,气阴两虚63例,瘀热互结33例,肺脾气虚78例,瘀浊壅肺72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明显低于ⅢB期和Ⅳ期(P0.05或P0.01),Ⅳ期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ⅢA期(P0.05);肺脾气虚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阴虚内热组(P0.05)和痰浊壅肺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中医分型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D-二聚体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及分期的判断,是肺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进展期肺癌患者57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8例分为一组,小细胞肺癌19例分为二组,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以及3个疗程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同时统计25例健康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对照组。结果:进展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健康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差异性显著,且一组患者显著高于二组。一组患者化疗后有效(pwcR)组D-二聚体含量为223.00±102.16mg/L,化疗后进展(PD)组D-二聚体含量为1024.81±577.08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进展期肺癌患者预后、观察疴隋、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治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良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确定预后因素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人群,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三科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74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化疗组19例,中药组21例,中药联合化疗组34例。结果:中药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1、521和769 d,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39、195和245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3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9%、67%和67%,3年生存率分别为27%、16%和37%,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17%。单因素分析得出中药静脉治疗≥8疗程或口服中药≥6月(P 0. 01,r=0. 48)、靶向治疗时间≥1年(P 0. 01,r=0. 33)和并发症(P 0. 01,r=-0. 28)为预后影响因素。对靶向和化疗进行分层后,仍得出中药干预为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同样得出中药干预(OR=0. 09)和靶向治疗(OR=0. 15)为预后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群体带来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非小细胞肺癌(NSLCL)患者化疗后凝血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3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含铂两药方案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患者予化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凝血功能(PT、APTT、FIB、D-二聚体)。结果:治疗组实体瘤疗效有效率(30.3%)和疾病控制率(66.7%)与对照组有效率(26.7%)和疾病控制率(6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FIB、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可以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FIB及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化疗后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棱莪参芪方对瘀血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Karnofsky评分、凝血指标等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服棱莪参芪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水平低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无差异。结论:棱莪参芪汤可以有效改善瘀血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D-二聚体及FIB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3)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组(n=29)给予二甲双胍及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大株红景天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扶正祛积汤加减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期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9例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期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4例实施化疗NP方案,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采用红景天注射液联合扶正祛积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CD8~+、CD4~+、CD3~+)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D3~+及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D8~+及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5.71%,对照组为14.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注射液与扶正祛积汤加减联合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期化疗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力,改善患者血清VEGF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厄罗替尼在复发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安全性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临床分期为Ⅲ期或Ⅳ期,至少接受过一线或二线含铂类+第三代化疗药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再次复发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罗替尼150 mg,每天1次,直到患者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为为止.COX模型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共3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分析,总有效率(CR+PR)和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22.2%和63.9%,中位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7个月(95%CI 7.0 ~ 12.4)和4.1个月(95%CI 1.2~ 12.4),1年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33.9%和17.4%.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P=0.005)、吸烟史(P=0.022)以及厄罗替尼治疗的近期疗效(P=0.034)和皮疹不良反应(P=0.035)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的预后因素.在7例患者留有足够的组织以检测EGFR突变中,3例(42.9%)有EGFR突变,其中2例达PR,1例SD.结论:厄罗替尼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好,患者的部分临床和分子特征如女性、无吸烟史和EGFR突变可作为预测厄罗替尼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取97例肺癌患者和70例健康查体人员的静脉血,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97例肺癌患者78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80.41%,对照组均呈阴性反应,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TNM分期D-二聚体检测结果,Ⅲ期56例中51例呈阳性反应,Ⅳ期31例全部呈阳性反应,二者与Ⅱ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转移者占78.14%,均呈阳性反应。结论肺癌患者具有凝血活性亢进和继发纤溶亢进。按TNM分期,D-二聚体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与预后显著相关。该方法迅速、简便、敏感性高,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NP方案、沙利度胺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参照组给予N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榄香烯乳状注射液,21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缓解率为26.09%(12/46),参照组缓解率为21.74%(10/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乳状注射液、NP方案、沙利度胺综合治疗晚期NSCLC,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胃切除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情况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情况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及良性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 d、3 d、7 d 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促进胃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吻合口的愈合,降低术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MP-2、TIMP-2水平及鸦胆子乳剂的调控作用.方法随机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鸦胆子乳剂注射液30 mL qd×30天+TP方案静脉化疗2疗程.对照组单用TP方案(用法剂量同治疗组)静脉化疗2个疗程.分别于化疗前1天、第2个疗程结束后(即第42天)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技术要求收集标本送检.结果血清MMP-2、TIMP-2水平与TNM分期呈线性关系,MMP-2水平随TNM分期增高而升高,TIMP-2则正好相反.治疗组其下调MMP-2及上调TIMP-2作用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化疗所致的Ⅲ-Ⅳ度WBC损伤具保护作用(x2=3.956,P<0.05);两组生存质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MP-2、TIMP-2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指标之一.鸦胆子乳剂具下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MP-2及上调TIMP-2的作用,即有一定的MMP抑制物样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车艳  徐林  姚健  何旭  王程远  沈春健 《天津中医药》2016,33(12):732-73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肺挫伤患者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80例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静点,两组分别在第1,3,7天抽血,比较D-二聚体、CRP及白细胞(WBC)水平的变化。[结果]肺挫伤患者D-二聚体、CRP及WBC水平升高,治疗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CRP及WBC水平在3 d及7 d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降低肺挫伤患者D-二聚体、CRP及WBC水平,促进肺挫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红景天注射液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红景天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疗及其他对症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每日辅以红景天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在肺组织的阳性表达。结果:红景天组的阳性率由原来的51.1%下降到32.5%,肿瘤直径平均减小(4.4±0.9)cm;对照组VEGF的阳性率由原来的50.8%下降到41.5%,肿瘤直径减小了(2.1±0.2)cm,对照组有2例淋巴转移患者,两组治疗前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对照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红景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景天注射液辅助化疗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具有降低血管内皮活性、保护心肌缺氧,同时辅助减小癌症病灶,降低转移率的优势,可以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脑方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行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清脑方,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巴氏日常生活指数(BI)变化,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变化。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含量和D-D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脑方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良好,其机制与降低血清HCY和D-二聚体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受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7例为冠心病组。选自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组。其中冠心病按照不同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组)3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40例。比较各组血清sd-LDL、Hcy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观察sd-LDL、Hcy和D-二聚体联合诊断效能及sd-LDL与Hcy和D-二聚体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组血清sd-LDL含量高于正常组(P 0.05);冠心病各组中,AMI组血清sd-LDL含量高于UA组和SA组(t=5.194、14.894,P 0.05),UA组血清sd-LDL含量高于SA组(t=8.547,P 0.05)。冠心病各组血清Hcy和D-二聚体含量高于正常组(P 0.05);冠心病各组中,AMI组血清Hcy和D-二聚体含量高于UA组和SA组(UA组:t=5.868、15.564,SA组:t=49.885、15.453,P 0.05),UA组血清Hcy和D-二聚体含量高于SA组(t=10.467、42.300,P 0.05)。老年冠心病患者sd-LDL、Hcy和D-二聚体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项。老年冠心病患者sd-LDL与Hcy和D-二聚体呈线性正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与Hcy和D-二聚体异常升高,且sd-LDL与Hcy和D-二聚体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AP患者共156例,入院时按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分为:PSIⅢ级组51例、PSIⅣ级组71例、PSIⅤ级组26例,比较各组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及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PSIⅢ级组PSIⅣ及组PSⅣ级组,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D-二聚体与PSI评分显著相关(r=0.63,P=0.000);降钙素原与PSI评分显著相关(r=0.435,P=0.006);住院时间与PSI评分相关(r=0.325,P=0.024)。结论入院时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能估测老年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计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 (CPHD)患者血浆 D-二聚体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香丹注射液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 36例 CPHD患者应用香丹注射液治疗后的血浆 D-二聚体变化并与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 )对比.结果 CPHD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 D-二聚体水平又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 CPHD患者于香丹注射液干预治疗后,其血浆 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浆 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 CPHD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之一.香丹注射液具有良好抗血栓形成、改善肺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食管癌患者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