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熊大经教授辨治耳鸣耳聋的经验。将熊教授从肝胆结合心肾二脏辨治耳鸣耳聋的理论基础归纳为4个方面: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耳与阳经关系密切,少阳主半表半里;十一脏取决于胆;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并对熊教授的临床用药经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王行宽教授认为,慢性神经性耳鸣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邪趁机而入,上犯清窍,风吹裂隙则鸣。辨证分为肾虚精亏、髓海不足,心肝血虚、脉络空虚,脾气虚陷、清阳不升,血脉瘀滞、痰火壅结。治疗上,王教授擅长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治一脏或二脏为主,兼顾调节他脏,即多脏调燮。此外,王教授倡导"杂病治肝"的学术观点,治病不忘疏泄调达肝木。  相似文献   

3.
耳鸣为肾虚证,以虚为主,又兼夹实邪,多脏同患致病。阮士怡教授治耳鸣不局限于肾虚,既注重肾、肝、心三脏精血亏虚之本虚,同时辨证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之标实,标本兼顾,心、肾、肝、胆脏腑同调,多以滋补心、肝、肾之阴治本,兼顾清热化痰逐瘀治标,辨证施治、多脏同调,临床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明确其对耳鸣的治疗作用,并推荐有效的中药药物。方法:将95例耳鸣病患者分成二组,选取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西药或中药针剂,每周2次。治疗组49例,骨膜下注射天麻素注射液0.5ml。对照组46例,骨膜下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5ml。单侧耳鸣者取患侧,双侧及颅鸣者取双侧。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周末患者耳鸣严重程度量表等级变化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治疗5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1.63%,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为84.78%,二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后颅息穴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耳鸣病临床有效;糖皮质激素与天麻素对耳鸣患者疗效确切,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反应及压痛阈,研究二穴在耳鸣时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耳鸣提供选穴依据。方法选取耳鸣患者75例作为耳鸣组,非耳鸣者30例作为非耳鸣组,对2组受试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反应阳性频次,并采用压痛测试仪测量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阈。结果耳鸣组与非耳鸣组三阴交穴及太白穴压痛频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不同侧别耳鸣患者双侧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频次均明显多于单独左侧和单独右侧(P均0. 05),而单独左侧和单独右侧压痛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耳鸣组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阈均明显低于非耳鸣组(P均0. 05);不同侧别耳鸣及脑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左、右侧压痛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耳鸣患者太白穴和三阴交穴压痛均以双侧为主且对压痛均敏感,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二穴是耳鸣的敏感反应穴。  相似文献   

6.
心悸是心内科常见的病症,既可为仅发于心的病变,也可由他脏病变波及于心。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临床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生,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同时并见。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亢  相似文献   

7.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李鲤为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李老治疗耳鸣坚持整体观念,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治以疏肝、健脾、补肾,适当加以通窍药物,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仲昱 《江苏中医药》2014,46(12):55-56
<正>邹燕勤教授作为肾病临床大家,不仅擅长慢性肾脏病的诊疗,且对杂病的治疗亦有颇多心得与建树,常常不局限于一脏一腑,而喜采用多脏器同调的方法进行辨治。笔者作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员伺诊左右,现将收集的2例邹教授诊治杂病病案,介绍如下:病案1.心脾肝肾同调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尚某,女,54岁。2013年1月16日初诊。主诉:耳鸣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来耳鸣明显,  相似文献   

9.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有响声的一种主观感觉,而长期耳鸣又会造成脑力体力疲劳,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因此临床常见到耳鸣兼见神经衰弱症的患者,笔者近3年来采用腹针治疗伴发神经衰弱的耳鸣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关、足临泣穴在耳鸣患者中的压痛反应及压痛阈,为临床上运用二穴诊治耳鸣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非耳鸣者32例为对照组,耳鸣患者101例为耳鸣组,对外关、足临泣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阳性反应次数,同时使用压痛测试仪对两组的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阈进行测量。结果:压痛频次比较:耳鸣组外关的压痛频次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耳鸣组足临泣的压痛频次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侧别耳鸣患者双侧外关、足临泣穴的压痛反应频次均高于单在左侧、右侧有反应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穴单在左、右侧有压痛反应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压痛阈均值比较:对照组外关、足临泣的压痛阈均值都大于耳鸣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鸣患者较非耳鸣者外关、足临泣穴压痛敏感,提示两穴为耳鸣患者相对敏感的反应穴。不同侧别耳鸣患者的二穴均以双侧压痛多见,左右侧压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耳鸣为临床常见病症,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异常声音感觉而无外界声源。临床治疗耳鸣主要方法包括掩蔽、神经导航重复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声频共振、药物和心理等疗法,但效果均不理想,针灸治疗耳鸣具有明显的优势,疗效显著,且价格合理,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对针灸治疗耳鸣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便提高疗效,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4,(8):1016-1018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肾精亏损型老年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临床上就诊的>60岁并经中医辨证诊断为肾精亏损型老年性耳鸣患者67例,给予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耳鸣、腰膝酸软、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耳鸣出现的环境、耳鸣的持续时间、是否影响睡眠和工作,以及患者自己对耳鸣的总体感受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耳鸣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患者为33例,耳鸣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的患者为18例,耳鸣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的患者为10例,耳鸣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的患者为6例,临床有效率为91%。结论:在中医"肾气通于耳"的基础理论指导下,临床上用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肾精亏损型老年性耳鸣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突显出中医药对老年病辨治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孙业敏  魏蕾 《河北中医》2004,26(7):533-533
颈性眩晕多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间盘脱出、椎管狭窄,压迫血管、神经,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病势轻重不一,虚实互现,临床主要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肢麻,伴恶心、呕吐。中医辨证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病机为三脏失调,致瘀血、痰湿内生,精血不足,清窍失调,脑髓失养。治疗以调理三脏为主,辅以活血、化痰、息风,代表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临床上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于白莉教授在长期从事音调性耳鸣焦虑症诊治的过程中,以该病临床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对"五神藏"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提升,挖掘了音调性耳鸣焦虑的核心病机,提出着重于心脾肝肾四脏的"四神核心论治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性。该文对"四神核心"理论渊源进行梳理,并对"四神核心"辨治方法进行总结探讨,以为音调性耳鸣焦虑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归芍药散不但能调节肝脾二脏,使肝脾二脏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又能养血健脾,通过养血而补肝肾,还能健脾利水。凡是属于肝脾二脏引起的病变,无论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气血,或年老体衰,或病情复杂多变,只要病机吻合,都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一则体现经方用药之妙;二则体会曹广顺老师用方之妙。  相似文献   

16.
老年耳鸣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但现有治疗手段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中医治疗耳鸣的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基于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体质等因素内生痰浊、郁结化热,最终导致的痰瘀互结是老年耳鸣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候。该文旨在为中医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耳鸣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理论依据,以及临床治疗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客观耳鸣,是耳鸣疾病中的一种,是指不但患者有耳鸣的感觉,检查者或其他人靠近耳鸣侧,亦能听到响声的耳鸣,就称为“客观耳鸣”。顾名思义,就是客观存在的“耳鸣”。又因,别人亦可听到的耳鸣,所以,又称为“他觉性耳鸣”。这种耳鸣,目前在治疗上尚无成法可循,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些此病患者,摸索出一些治疗的方法,效果比较满意,现介绍出米车同道共研。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耳内,或中耳腔附近小肌肉痉挛引起。如鼓膜张肌痉挛;或咽及腭部肌肉痉挛;或耳咽管功能异常等。二是颈动脉过于接近中耳腔;或高血  相似文献   

18.
正耳鸣是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最常见的伴发症状,有时虽然听力障碍已经极为严重,但仍不被患者重视,而耳鸣的困扰却引起注意,可以在早期作为听觉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警告。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0例突聋患者的耳鸣程度及疗效与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突聋疗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突聋与耳鸣的临床相关性,从而为耳鸣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耳鸣是常见多发病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器质性原因,也有功能性原因,尤其功能性耳鸣为临床多见。此类病证针刺治疗简洁而有效,兹将二例验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表现有眩晕,头痛,心悸,胸闷,耳鸣,肢体麻木或下肢浮肿无力等,而眩晕是其主要症状。根据临床主症辨析,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多为内伤虚损,正气不足,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使人体阴阳消长失去平衡而致病。尤其肝肾二脏的阴阳失调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祖国医学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胜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