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所在医院门诊2015年2月——2016年3月60例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指出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方法。结果:本组60例用药不良反应患者中,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发热、静脉炎、过敏反应、疼痛、胃肠道反应,其中疼痛反应所占比例(53.33%)最高,与其他反应类型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使用的静脉药物主要为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消化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为充分预防、减少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充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我院儿科门诊患者出现的输液反应情况,对引起小儿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讨论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本年度儿科门诊49输液反应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同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进过对患者病例的深入研究,在49例输液不良反应患者中,均为输液后15-60Min,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寒颤、发热、四肢冰冷、心慌心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用药及具体表现,我们制订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发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液,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脱敏、给氧、气管插管、物理降温等有效措施。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了解与认识,掌握输液的适应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不良反应采取的措施等等,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60例患者进行护理,该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针对患者的实际护理情况探讨护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反复穿刺的情况,有1例患者出现液体渗透,有1例患者出现针头脱落,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60例患者家属有5例不满意,20例较满意,35例很满意,总满意率为91.67%.结论:对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进行分析,我们体会医护人员的专业性是改善护理效果的重点所在,医护人员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完善自身的个人修养,做好临床输液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影响儿童输液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探讨提升儿童输液安全性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预设调查方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 542例0~7岁患儿出现的输液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构成及累及器官,总结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特点。制定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因素调查方案,跟踪收集测评所有静脉输液患儿的可能相关因素。按照是否出现静脉输液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04例)和对照组(1 338例),分析可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分析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3%,其中发热137例、循环负荷过重39例、静脉炎24例、空气栓塞4例,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其次为呼吸系统;可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有:药物类型、药物配置时间、抗生素皮试、配伍禁忌、遵医用药间隔时间、药物质量、输液器材、输液速度、输液环境、输液季节、患儿性别、患儿年龄(P0.05);影响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抗生素、药物配置时间≥30 min、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女性患儿、免疫相关性疾病患儿为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结论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用药物、输液方案执行情况及患儿自身情况是影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加强儿童静脉输液风险的评估,合理制定静脉输液方案,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护理相关规程,降低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儿童静脉输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黄琼 《现代养生》2014,(4):95-9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渗漏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统计本组80例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皮肤烧灼、皮肤刺痛、局部皮肤红肿、骨筋膜间隔综合症。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包括:基础处理、局部外敷、药膏外涂、拮抗剂注射。结论:于静脉输液渗漏后针对各类型不良反应类型予以有效的处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乡镇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的10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护理方法为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中出现疼痛、休克、穿刺失败等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恐惧、焦虑、紧张比输液前有所减缓,出现疼痛2例、渗液1例、休克0例、穿刺失败1例.对照组患者的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疼痛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出现渗液5例、休克1例、穿刺失败6例.观察组患者患者总满意度为9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7.1.%,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措施。方法:将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需静脉应用葡萄糖酸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共出现6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观察组共出现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推注相比,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引发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值得大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并对于化疗药物外渗方法提出建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实施外周静脉输液出现外渗的100例患者资料,总结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尿病、癌症患者、外周血管性疾病均为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结论:实施外周静脉输液时需要根据患者以及药物的基本情况加强护理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输液外渗几率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在规范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为120例,女性为80例,年龄37-61岁,平均年龄为(45.5±5.7)岁.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方式,实验组患者注射时加入静疗小组干预,对比2组之间注射效果.结果:通过静疗小组干预输液能提升输液质、对输液方式进行改善,降低患者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概率,减轻液体外渗,降低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通过静疗小组干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妇幼保健院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妇幼保健院中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入院治疗的时间段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n=40),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双号为对照组(n=40),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分别观察两组中患儿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留置针脱出率以及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儿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要明显更高,而留置针脱出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指标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中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显著(X2=5.5411;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妇幼保健院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提升了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降低患者留置针脱落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周海燕 《工企医刊》2005,18(3):67-6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给药途径,由于注射技术、药物及患者年龄、健康情况等因素,均可造成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的软组织,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引起组织坏死或肢体功能障碍。本文报告10例静脉输液外渗,并就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以及在不同种类药物中的分布情况,将药物工作人员针对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有效提高。方法:选择我院201 3年04月-2016年04月在实施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不良反应患者200例。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我院在选择止痛药物、中药注射剂以及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存在较高概率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尤其针对女性患者以及老年患者表现出较高的不良反应出现概率。结论:针对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患者自身体质不同,针对药物表现出的耐受性有所不同。针对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之后对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方法进行合理调整,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肿瘤化疗输液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记录的肿瘤化疗药物50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219例不合理用药,包括电脑录入、给药剂量、溶媒选取不当、用量失误等情况。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在审方时,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改善输液患者依从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静脉输液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一针成功率与治疗依从性进行对照,同时详细记录输液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依从性与一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出现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大大提高一针成功率,改善输液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从而促使医患关系日益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中出现的输液反应,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尽量减少或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进入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128例,记录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的输液反应,各种输液反应所占的比例,及时找到对应的护理方案,解决输液反应,评价解决方案的效果.结果:研究发现,输液反应表现不一,典型症状有头晕,恶心,心悸,寒颤,身体发热,浑身瘙痒等,其中浑身瘙痒,心悸所占比例较大,明显多于其他输液反应.结论:患者的性命和医护工作者息息相关,作为医护工作者,应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关心患者的住院情况,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输液反应,因为输液时直接把药物输入静脉,进行全身血液循环,一旦出错,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关注患者输液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找到对应的护理方法,及时解决可以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在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鼻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40例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评价其治疗效果,本次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 :针对4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6个月的跟踪访问,未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4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后2例患者出现复发,其复发率为5.0%.结论 :鼻内镜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其对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基本不会产生并发症,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刀松解术对于患者局部软组织张力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针对我院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组患者的局部软组织张力和疼痛情况,评价其影响;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 :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局部软组织的张力和疼痛情况均出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松解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局部软组织张力及疼痛的影响较为积极,通过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的局部软组织张力及得到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这1年时间里,在我所就诊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病例77例,对这些患者在整个静脉留置针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从中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血栓、静脉炎等情况,通过我们对其进行的及时有效护理,所有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没有由于该类并发症而耽误治疗的情况出现。结论对采用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患者的并发症现象进行积极有效的防御和处理,是保证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顺利治疗的前提,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随机抽取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这1年时间里,在我所就诊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时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病例77例,对这些患者在整个静脉留置针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从中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血栓、静脉炎等情况,通过我们对其进行的及时有效护理,所有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没有由于该类并发症而耽误治疗的情况出现。结论对采用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患者的并发症现象进行积极有效的防御和处理,是保证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顺利治疗的前提,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012年5月2日-2012年8月30日收住院的发生输液渗漏的大面积烧伤的32例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及治疗,从而分析输液渗漏的原因,进而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1例患者因输液渗漏发生局部组织肿胀疼痛,11例因输液渗漏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感染;原因有药物因素、物理因素、穿刺部位及技术因素、血管因素及感染因素;通过充分稀释药物的浓度、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等方法可预防输液渗漏的发生;通过局部的热敷、冷敷、中药制剂及外敷烧伤制剂等措施对输液渗漏进行治疗。结论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发生的关键是预防,护理工作者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防输液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