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汤立新 《长寿》2015,(1):64
太溪穴在我们的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即是此穴(图1)。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穴"是什么意思呢?原穴就是脏腑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为"十二原"。"原"含本原、元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元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  相似文献   

2.
正“人过三十天过午”,男性从30岁开始,身体机能进入衰退阶段,只有多注意养生保健,才可以使人体正气充足、阳气不亏,从而降低各种男性疾病发生的几率,提高生命质量。男科保健,有一个首要的穴位——关元。关元穴位于人体脐下三寸处、“阴脉之海”的任脉,又称下丹田,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之功效。  相似文献   

3.
以气养生     
正以气养生是道家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道家认为,人的元气为生命之源,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拥有元气的人会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元气受损,则会损伤健康、百病丛生;失去元气则会失去生命。“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想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就必须养气、保气。人体元气的获得途径一般被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元气,就是受  相似文献   

4.
陈卫娟 《健康》2012,(10):75
中医认为,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常按摩或艾灸关元穴,可起到补肾壮阳、理气和血、治痛经妇科病等祛病养生功效。关元穴属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位于脐下三寸,与《难经》所说的"脐下肾间动气"相联系。适用疾病1泌尿系统疾病,如:癃闭(排尿困难)、尿失禁、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原动力。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皆依赖于元气的推动,包括视、听、言、动,坐、立、行、走,歌、吟、笑、骂,种种思维意识,言谈之举莫不在元气的推动下完成。心脏的节律跳动、血液循环不止、肺脏的呼吸交替、肌肉的收缩、胃肠道的蠕动等生理活动也由元气推动。元气充沛,人的生命力就旺盛,身体就强壮;若元气受损,身体就会衰弱,内伤外感,疾病丛生。婴幼儿、老年人体内钙的总量较少,体质较差,元气也较弱;青少年、中年人体内钙总量达到高峰,所以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元气也旺盛。意外创伤,手术…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元气之根,在人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故有“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的说法。“人欲长寿者,乃当受气、尊神、重精也。”何谓气、神、精,三者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精藏于肾,是身体之本,是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又是气之根,气乃精所化生,精衰则气不虚。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精又是神之源,有精才有神,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精、气、神三者反映了生命活动的状况,肾精是根本,处于主宰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肾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一个人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其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素问》早就阐述了人体衰老原因:"肾气衰,精气亏,天癸竭。"并强调"肾气有余,气脉常勇"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黄帝内经》还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认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李冰 《现代养生》2005,(10):37-37
中医、针灸大夫和养生爱好者都知道神阙指的是人体肉眼可见的最大的穴位——肚脐。丹道家将脐周区域称为丹田,中医脐疗更是祖国医学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敷脐、熏脐、蒸脐、熨脐等。古人为什么将肚脐称之为神阙呢?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盲俞,上有水分,下有胞门,脐居其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可以这样定义:“心灵力与生命力所居的地方称之为神阙。但人自出生以后,心灵力便与生命力相分相离,心灵力上升于脑中,生命力系于脐内,因此,神阙并不是指脐眼,而是对先天性命团和状态的称谓。神阙是一个先天生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健康月刊》2004,(4):53-53
在中医学中称双足是人的“第二心脏”。在狭窄的足掌上汇集着人身一半的经络。足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与肾脏关系最为密切,故有“肾主两足”之说。肾脏为人体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人体双足就好比是“人体之根”。年长一点的人都知道:人老足先老,脚寒百病生。足是血液循环的命脉,如果足部供血不足,必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良。  相似文献   

10.
<正>自古以来,梳头保健就被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养生典籍《养生论》中就有"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的论述,认为春季最适宜梳头养生。中医认为,经络遍布全身各处,是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互相联系的通路。人的气血靠经络而通达全身,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而头为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近50个穴位,人头顶的"百会穴",就是因经络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得名。梳头时梳齿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刺激,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中枢神经,改善头皮及颅内营养,起  相似文献   

11.
<正>关元穴属任脉的穴道,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关元穴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关元,就是元气的关口,它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肝、肾与任脉的交会穴,位属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等器官。关元穴对足三阴、小肠、任脉这几个经络里的疾病都有治病的作用。《类经图翼》说"此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营卫(营养物质)、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所以,古人说"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虚则百病生","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内伤脾胃,百病丛生","善保身者,惟养脾胃而已","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黄帝内经》详细阐述了肾的功能,指出女子年龄以七、男子以八为基数,并以齿、发、骨的变化,作为判断人体生长、发育、壮盛及衰老的标志。肾在人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后世医家也都认为,肾为人体各脏腑之根本,五脏六腑皆依靠肾气得以供给温养。肾气不足会影响脏腑功能,而五脏有病,长期不愈,又影响到肾,即中医所讲的"病久及肾"。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肾两者,坎外之偶也;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  相似文献   

14.
张承祥 《长寿》2012,(1):54-55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系患病与衰老的根源。因此,养护好"三宝",是保健益寿的关键。古人以"三寡"养"三宝",即寡欲养精,寡言养气,寡思养神。所谓"寡欲",并不是禁欲主义,亦非提倡独身,而是要求养生者不要纵欲。这里所说的精,是泛指人体的"精气",即中医所说的"元气"。所以养精就是要保护各个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此乃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王大华 《健康生活》2023,(11):24-25
<正>肚脐“服药”,即药物敷脐,是一种独特的给药途径,是中药治病的常用方法。肚脐周围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和冲脉在此交集、贯通,是多条经脉经过的“中央”。“央”就是阴与阳会合之地。中医将肚脐称为神阙穴。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写道:“神阙主百病。”中国古代养生学奠基人彭祖在《小续命蒸脐法》中指出:“脐者,肾间之动气也,  相似文献   

16.
要想了解中医里的"气",真是件很让人泄气的事,因为实在是太过复杂讨厌.复杂讨厌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泄气",在中医里都有另一种意思. 什么是气 中医里的气有所不同,指的是存在于人体中无形的精微物质或是能量.气是人体生死攸关的组成部分,"气聚则生,气散则亡".这个不难理解,人"断了气",自然活不了.其实气的概念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即气是比精更微小,运动能力较强的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由于其来源和分布部位之不同,故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精微之气正是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表现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谈行气     
林书立 《现代养生》2010,(11):12-14
<正>行气,就是引导内气在体内运行的意思。内气即元气,《内经》称之为真气,它是先天祖气和后天谷气相合而成。《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  相似文献   

18.
二、气功锻炼有益人体健康的现代诠释 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气”系统的活跃程度不同。人到老年以后,气的系统衰老,元气耗损,经络不畅,就像公路一样需要维修和清理,到不能再修正,气路彻底不通,生命也就终止了。所以对老年人来说,锻炼气功,修复气路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泡脚有学问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泡脚也有讲究。"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每次浸泡20~30分钟,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同时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一般来说,每晚一次足浴  相似文献   

20.
丹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田,在历代养生家中都极为重视,以为丹田这个地方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为修炼内丹的处所。丹田共有三处,其位置诸说不一,一般以两眉间为上丹田,心窝处为中丹田,脐下小腹为下丹田。练功中常说的意守丹田,主要是意守下丹田而言。因为这个部位同人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集中着一个叫太阳神经丛的自律神经。它的范围包括关元、气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