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73-374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滴耳液对改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给予0.3%氧氟沙星滴耳液,对照组给予1%氯霉素滴耳液,其余治疗均相同。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病原菌清除率、平均气导听阈改善程度、平均ABG改善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实验组的病原菌清除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实验组的平均气导听阈改善程度和平均ABG改善程度分别为(8.1±2.9)d B和(7.6±8.5)d B,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3.5)d B和(4.3±9.7)d B(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75%(P<0.05)。结论氧氟沙星滴耳液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探究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施细节化护理干预为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后的康复率、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等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研究组康复率为(93.33%)、感染率(3.33%)、护理满意度(96.67%)治疗后因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连续性细节化护理措施干预使其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康复率、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细节化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治疗,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性胃穿孔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投硬币的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服务,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GAS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其总有效率(98.57%)明显高于对照组(88.57%),并且术后1h(38.4±4.1)、术后24h(41.5±4.5)、术后48h(49.6±4.9)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2.1±3.9)、(35.3±4.2)、(38.7±4.6),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7.5%),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优质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8%,比对照组的92.4%高,从而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优质护理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折部位功能,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手术室工作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优质护理,一段时间后对其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纠纷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88.33%),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98.4±2.4)分高于对照组(87.2±2.0)分,而护理纠纷发生率(1.67%)却低于对照组(10.0%),此外,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3.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究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8.33%,而对照组为90.0%,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腹胀(0.07±0.02)分、伤口疼痛(0.04±0.01)分、腹痛程度(0.07±0.03)分、住院时间(1.29±0.45)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0%)等均低于对照组(1.44±0.04)分、(1.32±0.08)分、(1.21±0.06)分、(9.65±1.01)d、(21.6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究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投硬币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了针对性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37%)好于对照组(86.84%),并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15.79%),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确保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学娜 《现代保健》2012,(31):45-4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中引用舒适化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舒适化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57%)好于对照组(90.0%),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1.6±3.2)min、术中出血量(115.3±7.5)mL、住院时间(12.5±3.2)d、并发症发生率(2.85%)和复发率(4.29%)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76.5±3.7)min、(198.6±8.7)mL、(23.8±3.5)d、(12.86%)、(15.71%),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高压氧舱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高压氧舱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安全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的(90.0%),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35.31±3.16)分、不良反应发生率(2.86%)均低于对照组(44.65±3.34)分、(15.71%),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压氧舱治疗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安全护理,不仅可以使者患的血氧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降低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4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儿给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并对其护理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88.57%),而住院时间(5.6±0.9)d低于对照组(9.1±1.1)d,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哮喘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我院儿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6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儿给予了系统性的优质护理,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5%,实验组患儿的憋喘缓解(3.35±0.67)d、体温恢复时间(7.88±0.89)d、并发症发生率(3.75%)均低于对照组(5.92±0.85)d、(10.67±1.12)d、(17.5%),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引入到小儿肺炎临床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憋喘缓解和体温恢复时间,而且还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利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用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5%。结论: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1周、1个月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干预后1周、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并总结健康教育内容。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71例为本次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士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更高,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而实验组给予了系统性的风险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同时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18.6±1.1)分、沟通能力(18.8±1.2)分、服务态度(19.1±0.9)分、责任心(18.9±1.3)分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5.6±1.0)分、(15.3±1.0)分、(15.5±0.8)分、(15.2±1.0)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系统性护理的有效性,探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系统性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各个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系统性护理,效果显著,可增加护理满意度,减少出血现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探究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7%,高于对照组的91.43%,同时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15±1.8)低于对照组(15.67±1.9),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8.57%),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糖尿病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常规治疗和预见性护理,然后对其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餐后两小时血糖(6.8±1.5)mmol/L、空腹血糖(6.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1.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0)%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8.4±1.6)mmol/L、(7.6±1.4)mmol/L、(8.2±1.6)%、(18.5)%,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