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就诊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所有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对比两组孕妇的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本研究110例剖宫产术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中阴道试产率成功47例(42.73%),再次行剖宫产术63例(57.27%),子宫破裂发生2例(1.81%),阴道试产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再次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若符合阴道试产的条件可行阴道试产,有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可降低并发症及节约住院经费,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与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中,随机抽取800名孕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400例,阴道分娩组400例。观察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优于剖宫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时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给予产阴道分娩的机会,尽量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36例在本院产科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瘢痕剖宫产组(168例,剖宫产分娩)与瘢痕阴道产组(68例,经阴道分娩)。另选取本院同期80例非瘢痕子宫孕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正常剖宫产组(37例,剖宫产分娩)和正常阴道产组(43例,经阴道分娩)。对比4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母儿结局。结果:瘢痕剖宫产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正常剖宫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比较两剖宫产组无差异(P0.05)。瘢痕剖宫产组的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高于瘢痕阴道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瘢痕剖宫产组与瘢痕阴道产组比较无差异(P0.05)。瘢痕阴道产组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与正常阴道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应鼓励产妇进行阴道试产,以降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天津市红桥医院产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分娩产妇325例,分为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组(VBAC组)45例和再次剖宫产组(RCS组)280例,另选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45例,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BAC组与VBNC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少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全面充分评估,产时严密监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为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经济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其与瘢痕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剖宫产术史且再次妊娠孕妇200例,根据孕妇妊娠情况和基础条件分别给予经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即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通过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状况探讨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并分析瘢痕厚度与经阴道分娩的相关性。结果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孕妇产程时间、分娩出血量、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均相近,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经阴道分娩方式与瘢痕厚度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其发生与瘢痕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及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更合适的分娩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120例,根据孕妇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试产,对照组行再次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并对比两组孕妇产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指征的前提下,经阴道试产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具有可行性、安全性,有助于改善孕妇结局,且对新生儿状况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妇产科接收的104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产妇行常规经阴道分娩,观察组产妇行经阴道试产。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的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出生质量、Apgar评分以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瘢痕子宫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出生质量、Apgar评分以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正常分娩产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较高,且分娩质量与正产分娩的产妇无显著差别,但需要做好并发症的预案工作,值得瘢痕子宫产妇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3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曾接受过剖宫产术且适合行阴道分娩的128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作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期符合阴道分娩条件且未接受过剖宫产术的128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情况、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经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7.19%,低于对照组的8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第三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产时出血量、输血率及新生儿入住NICU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69±1.38)分,略高于对照组的(7.45±0.96)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5,P=0.108);研究组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44%,略高于对照组的2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5)。结论 严密监测孕妇的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并辅以针对性护理,当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孕妇自身条件及各项指标都满足阴道分娩情况时,选取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行阴道试产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8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分娩的80例初次妊娠足月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行阴道试产,比较两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50%,对照组为86.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分娩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75%,略高于对照组的21.2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在严密的产程监控下进行阴道试产是可行的,并且还能够较好地避免再次剖宫产引起的二次损伤,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两种方式在瘢痕子宫再妊娠妇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医院分娩的135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分组,成功完成阴道分娩的56例为阴道分娩组,行剖宫产分娩的79例为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产褥感染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窒息、病理性黄疸、肺炎)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剖宫产组,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褥感染发生率为1.79%(1/56),低于剖宫产组13.92%(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79%(1/56),低于剖宫产组13.92%(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剖宫产分娩相比,阴道分娩可有效减少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其住院时间,同时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临床实际应用时,应在符合阴道分娩条件下首先建议其采取阴道分娩方式,以减轻机体损伤,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有剖宫产史的156例瘢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125例)和剖宫产组(31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预后,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瘢痕子宫孕妇,阴道试产成功125例,中途转剖宫产术31例;两组孕妇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孕妇产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产前BMI30 kg/m~2、宫颈长度28 mm、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是影响阴道试产顺利进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安全可行,对孕妇和新生儿影响小,临床应结合相关危险因素指导孕妇选择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菲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36~40周彩超测量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分为下段菲薄组(≤3 mm)47例和下段正常组(>3 mm)50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非瘢痕子宫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观察3组孕妇母婴情况。结果 3组阴道分娩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孕妇分娩方式分别将下段菲薄组和下段正常组分为A(阴道分娩)、B(剖宫产)两个亚组,两组A亚组孕妇住院天数、产后24 h出血量、产褥感染例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同组B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A亚组母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亚组与对照组孕妇住院天数、产后24 h出血量、产褥感染例数、产道损伤、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相比于剖宫产在产后恢复与新生儿评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子宫下段菲薄的瘢痕子宫并非阴道分娩的禁忌证,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指征的情况下应给予产妇阴道试产机会,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待产产妇782例,根据手术指征将其分为2个组,剖宫产组401例和阴道试产组381例。选择同期进行阴道试产和剖宫产的非瘢痕子宫妊娠产妇356例和392例为对照。结果 356例非瘢痕子宫妊娠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其中262例(73.6%)阴道试产成功;32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采取阴道试产,283例(86.0%)阴道试产成功。4个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阴道试产组比,剖宫产的出血量大(P0.05),产褥病发生例数多(P0.05),住院天数长(P0.05),与其余组比,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最大(P0.05),产褥病发生例数最多(P0.05),住院天数最长(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应接受怎样的生产方式均需综合和谨慎的评估,而不是全盘进行剖宫产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和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围产结局,为临床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58例为观察组,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62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围产结局和分娩后恢复效果,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手术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中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及脐带绕颈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其中胎膜早破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产妇产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剖宫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较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增加。阴道分娩有助于产妇术后早期恢复,阴道试产有助于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孕妇根据分娩指征分为观察组(阴道分娩)与对照组(剖宫产),各为30例,观察两组患者产程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的条件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采用阴道分娩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胎全面放开"背景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最佳的分娩方式,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台州当地两家医院收治的3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剖宫产组204例产妇均成功完成分娩手术,阴道分娩组96例产妇中8例中转剖宫产术,阴道试产成功率为91. 67%(88/96)。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对符合阴道试产指征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建议优先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可改善产妇妊娠结局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但必要时仍需行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急诊剖宫产组、择期剖宫产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娩结局情况。另按1∶2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在该院分娩的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并与该研究中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35例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产妇中选择阴道试产的有59例,其中48例阴道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81.36%,11例失败后进行急诊剖宫产,其余76例患者行择期剖宫产。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急诊剖宫产组和择期剖宫产组(P0.05);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急诊剖宫产组(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成功分娩者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者在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天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给予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试产机会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应用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产检的有剖宫产史且即将临产的孕妇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孕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照组行低频超声检查。根据子宫原切口的瘢痕厚度以及瘢痕回声结果,子宫下段肌层厚度≤3 mm的孕妇建议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厚度3 mm的孕妇建议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不良母婴结局以及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孕妇中剖宫产孕妇手术诊断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组孕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2.59%(25/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6/25)(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客观反映瘢痕子宫的愈合情况,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选择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包括住院天数、平均出血量、初次母乳喂养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0例产妇中有38例阴道分娩、72例剖宫产分娩(包括19例阴道试产失败转为剖宫产)。阴道分娩组产妇住院天数、平均出血量、初次母乳喂养时间均小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阴道分娩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该在密切监测产程、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进行,经阴道分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3月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237例、阴道分娩组83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发热例数、住院时间及总费用。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感染情况。比较首次剖宫产与再次剖宫产开剖至胎儿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及术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总费用[(359.8±19.7)ml、(7.5±2.0)d、(6 037±872)元]均高于阴道分娩组[(226.2±18.0)ml、(4.3±1.2)d、(2 557±189)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剖宫产组产后发热发生率为6.33%,高于阴道分娩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再次剖宫产开剖至胎儿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15.0±2.7)min、(351±21)ml]均高于首次剖宫产[(10.4±1.7)min、(279±1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剖宫产严重粘连发生率为0.31%;再次剖宫产为17.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非有剖宫产指征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应选择阴道分娩,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减少切口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