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的韩医学源于中国,但是韩国非常重视韩医学教育的发展。针灸学课程在中、韩传统医学本科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比例,将中韩本科教学中针灸学的教育从教学内容、学时、与其他核心课程间的衔接及在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分量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比较,了解其异同,对促进我国针灸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斯洛伐克为地处欧洲内陆中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实行强制保险医疗制度。导致该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肺癌,近年来AD和高血压性心脏病致死率呈大幅度上升。斯洛伐克传统医学以顺势医学为主,目前中医及针灸尚未纳入医保。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及中药使用受限,使得中医药在当地的发展受到限制;未来希望通过中斯两国合作交流,促进中医药相关立法,加强中医药教育及民众普及,从而推动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在全球卫生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长达几世纪的实践经验。通过查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政府公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比较印度和韩国传统医学的异同。尽管二者历史沿革大有不同,但在对人体的认识和疾病诊断方法(如听诊、触诊、视诊)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有些治疗方法也有相通之处,如草药、针法、灸法、拔罐等。但与印度传统医学不同的是,韩国传统医学被当地政府纳入了医保范畴,在国内很受重视,但印度传统医学的世界知名度远高于韩国传统医学,其推崇的瑜伽、香薰疗法在全世界都受到广泛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中韩两国都是从制度上把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放在同等位置的国家之一,因此,传统医学在两国占据的比重及作用比较大。最近,全世界对于传统医学特别是天然药物的认识逐步升温,借此,中国和韩国试图向外扩展传统医学。两国都发表了  相似文献   

5.
传统推拿学是中泰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人们对推拿的深入探析,中泰按摩疗法在当今的疾病防治和促身心健康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因此深入探讨中泰传统医学推拿体系的形成、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对系统认识中泰推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比较两种传统医学推拿体系的异同,探求各自的特色,取长补短,可促进中泰按摩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为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交融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传统医药学教育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医药学教育实施现状、教育形式与内容,以及传统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介绍了日本传统医药学教育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尽管传统医学在埃塞俄比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代人们对其的了解以及传统医学行医者数量均比较有限,在国内医疗体系中经常被忽视。埃塞俄比亚传统医学不仅关注治疗本身,还注重人体机能、精神、社交等方面健康的维护,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精神疗法、预防疗法、手术疗法等。采用Google、Pubmed、Medicine Online以及埃塞俄比亚国立图书馆数据库,系统性查找关于埃塞俄比亚传统医学以及相关政策的文献,总结得出埃塞俄比亚传统医学需要尽快融入现代医学体系,其可持续发展需要行医者的坚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汉方医学是日本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已经有超过1 500年的历史。日本医保体系将汉方医学和西医纳入其中,汉方医学不仅用于治疗急症,还可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对汉方医学的历史和基本理念进行简单阐述,同时对汉方医学治疗疼痛的方法进行总结,为疼痛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的传统与辅助医药(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TCM)指以传统医学和辅助医学为主的医学,其体系由传统医学、辅助医学、顺势疗法及伊斯兰教医学组成,而传统医学包括马来传统医学、中医学和印度传统医学。2001年《传统与辅助医药的国家政策》明确指定马来西亚政府(以下简称"政府")从临床、药物、科研和教育这4个领域推动发展,协助体现传统与辅助医药在卫生、经济和社会中的价值。2007年政府首次将传统与辅助医药服务纳入政府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为促使传统与辅助医药成为马来西亚国家卫生体系中重要环节,迈向关键的第一步。《传统与辅助医药法令》(TCM Act 2016)于2016年8月1日生效。随着各种立法,30年来传统与辅助医药的临床、医药、教育从行业自我管理过渡至立法管制;科研则从本地研究走向国际合作化研究。传统与辅助医药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大趋势,正在从维护国民健康的初衷,提升与拓展成国家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和国家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介绍针灸在纳米比亚的发展现状、医保收费、宣传影响、立法从业等情况,对目前针灸在纳米比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2020年3月针灸通过了纳米比亚立法、纳入医保体系,中医针灸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针灸教育、针灸培训合作、中医人才培养互通、中医医保报销范围、针灸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稳步推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9月21日,第十四次中韩传统医学协调委员会在韩国首尔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率团出席,并与韩国保健福祉部保健医疗室长权德喆签署《第十四次中韩传统医学协调委员会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继续在促进中韩传统医学学术与人员交流、开展国际组织平台合作、推动传统医药产品标准化,加强传统医学应对传染性疾病、人口老龄化、防治慢性疾病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一直有关于北美原住民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和从业人员的官方记录,但大部分西医从业人员对北美传统医学并不了解。目前,大约有750万原住民居住在加拿大和美国,大部分都在享受西医医疗服务。通过检索数据库,共筛选出4 277篇相关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共249篇,分为五个类别:传统医学概况、传统医学与西医结合、仪式性治疗、传统医学的应用、传统医学治疗师的观点。对北美地区原住民传统医学的相关情况进行综述,为医务工作者、学者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将有助于传统医学医疗行为规范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以色列针灸发展历史、现状、立法、医保、教育以及学术组织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及分析,总结针灸在以色列的发展特点。整个传统医学在以色列的发展良好,但针灸在以色列的发展只有30年的时间,"以色列针灸法"法案的提出促进了针灸医保、教育及关注度等多方面发展,但其教育、立法及医保仍需改进,提出提升教育质量、加强针灸立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志愿活动与文化交流等发展建议,推进针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东各国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当前药学高等教育在学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特点等方面的异同。借鉴日本的经验,提出我国药学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实习教学、注重人文教育等环节上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5.
四季养生法,即按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中医学和印度传统医学,虽然发源于两个不同的国家,在两国文化的交流史上,彼此相互影响,所以有许多相似之处。笔者仅就两种传统医学在四季养生方面的异同点作一比较,以期发掘印度传统医学的宝贵精华,这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与完善是有所裨益的。1春季养生法①起居调养中医学的春季为从立春到立夏,相当于印度医学的春季。两种医学都认为春季应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规律。《内经》提倡应晚睡早起,散披头发,舒展形体,并且应在庭院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韩体质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医体质学痰湿体质与韩国四象医学太阴人体质虽然在成因、特征、处方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体形、体质相关疾病、养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研究对了解中韩体质学说的异同、加强国际体质学术交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总结中医学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基本过程,归纳隋唐、宋朝、明朝时期中医学传入日本的主要方式、特点及相关影响较大的医学典籍;分析中医学在日本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认为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医学在日本的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中日现代中医学的交流推动了日本传统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以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框架为指导, 分析我国现代以汉方医学为主题的访谈及访日见闻实录, 探索汉方医学关注领域及要点。纳入文献主要从汉方医学复兴背景、法律法规、临床工作、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汉方产业、期刊书籍、代表人物、标志事件、组织交流等方面展现日本汉方医学的现代发展图景。其中, 较多文献涉及汉方医学临床诊疗方式、国际交流、药物剂型与市场销售、科研机构与临床研究, 以及大学教育等具体范畴, 而文献中提及的具体事件、立法、组织、期刊、书籍和人物等其他信息, 又为中日两国传统医学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索引。今后可以上述各领域为切入点及主体框架, 进一步获取并研究相关访谈及纪实文献, 从而促进国内外传统医学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世界卫生组织首次主办的传统医药大会11月7日在京召开,来自80个国家的1100多名代表就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法规、研究、教育、实践以及如何纳入卫生服务体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接见了出席会议的部分政府卫生官员,卫生部部长陈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独特诊疗优势和疗效价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协同共进,兼容并蓄发展。基于国家当前正在推进的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付费的改革背景,剖析了中医医保支付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将已经出台了中医倾斜支付政策的滨州、柳州、南京和杭州作为医保倾斜中医支付的典型案例,从病种遴选范围、医疗机构管理制度、费用结算倾斜机制3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各自的政策特点与改革经验。单纯的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并不能有效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各地应基于本地中医药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打出一套倾斜支付的政策“组合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