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6,(12)
目的:研究藏药宽筋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结合波谱方法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筋藤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没食子酸(3)、对羟基苯甲酸(4)、异鼠李素(5)、p-香豆酰-多巴胺(6)、二十四烷酸(7)、二十八烷醇(8)、十九烷醇(9)、十八烷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杉寄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结果:从杉寄生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羽扇豆醇(1),环桉烯醇(2),表木栓醇(3),(23Z)-9,19-cycloart-23-ene-3α,25-diol(4),木栓酮(5),正三十二烷醇(6),β-谷甾醇(7),三十二酸(8),芦丁(9),荭草苷(10)。结论:化合物1~8及化合物10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黄兰  潘杰  曹佩雪  潘卫东  梁光义 《中草药》2013,44(7):812-815
目的 研究肺筋草Aletris sp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进行了抗肿瘤活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 从肺筋草的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甲基-9,19-环羊毛甾-24-烯-3-醇(1)、24-甲基-9,19-环羊毛甾-25-烯-3-醇(2)、24,24-二甲基-环木菠萝烷-3-醇(3)、美商陆酚A(4)、异美商陆酚A(5)、9′-methyl americanolA (6)、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7)、methyl-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ate (8)、5-羟甲基-2-呋喃甲醛(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无抗肿瘤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0,(1)
目的:对葎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获得7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甾体类化合物和2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Ⅰ)、顺式-细辛醚(Ⅱ)、表木栓醇(Ⅲ)、豆甾-4-烯-3,6-二酮(Ⅳ)、γ-谷甾醇(Ⅴ)、正十六烷酸(Ⅵ)、亚油酸(Ⅶ)。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接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李胜华  李爱民  伍贤进 《中草药》2011,42(8):1502-1504
目的分离鉴定侗药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经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1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接骨草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绿原酸(3)、木犀草素(4)、槲皮素(5)、东莨菪素(6)、落叶松脂醇(7)、α-香树脂醇(8)、山柰酚(9)、单棕榈酸甘油酯(10)、豆甾醇(11)、熊果酸(12)、齐墩果酸(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磨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磨盘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磨盘草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磨盘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确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三十二烷醇(dotriacontanol,1)、三十二烷酸(lacceroic acid,2)、豆甾醇(stigmaster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 化合物1、2、3、5均为首次从磨盘草中分到.  相似文献   

7.
壮药风车子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风车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风车子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Ⅰ),正二十四烷酸(Ⅱ),荭草素(Ⅲ),异荭草素(Ⅳ),异牡荆苷(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两似蟹甲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彩芳  赵昱  李俊平  王娜  张雁冰 《中药材》2008,31(11):1661-1663
目的:对两似蟹甲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对两似蟹甲草的化学成分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精制,利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该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四种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羧酸(1)、13β-贝壳杉-16β-醇(2)、β-谷甾醇(3)及1-甘油醇廿六烷酸酯(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得到。  相似文献   

9.
王佳  许娇娇  乔卫  唐生安 《中草药》2016,47(24):4336-4339
目的研究一口钟(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渗透柱色谱、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一口钟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和质谱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一口钟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0-dioxotayloriane(1)、litseagermacrane(2)、蓝桉醇(3)、表蓝桉醇(4)、绿花白千层醇(5)、齐墩果酸(6)、白桦脂酸(7)、熊果酸(8)、11α-甲氧基熊果酸(9)、1-(2,6-dihydroxy-4-methoxy-3,5-dimethylphenyl)-2-methylbutan-1-one(10)、鞣花酸(11)、3-甲氧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12)。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草龙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汝梅  周媛媛  韦建华 《中草药》2009,40(9):1372-1374
目的 研究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草龙的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异香草醛(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齐墩果酸(Ⅴ)、没食子酸(Ⅵ)、2,4,6-三羟基苯甲酸(Ⅶ)、没食子酸乙酯(Ⅷ)、熊果酸(Ⅸ).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玉竹叶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玉竹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玉竹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反式-对羟基桂皮酸(2),顺式-3-己烯醇-β-D-葡萄糖苷(3),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4),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5),芹菜素(6),金圣草黄素(7),腺苷(8),肥皂草苷(9)和异牡荆素(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玉竹叶部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6,8,10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黑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文杰  牙启康  陈家源  谭晓  黄艳  李晓华  周斌 《中草药》2012,43(6):1079-1081
目的研究黑草Buchnera cruci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黑草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香叶木素(3)、β-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甘露醇(6)、正二十七烷醇(7)、植醇(8)、二十九烷(9)、棕榈酸(10)、2-十八碳烯酸(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多花山竹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花山竹子Garciniamultiflora果实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多花山竹子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多花山竹子酮素甲(1)、sargaol(2)、δ-生育三烯酚(3)、木犀草素(4)、1,3,6,7-四羟基酮(5)、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类金刚烷型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化合物2、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川楝皮乙酯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小孔树脂(MCI)柱色谱、ODS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川楝皮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楝皮乙酯层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meliastatin 3(2)、toosendanone A(3)、24-甲基-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2S,3S, 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5)、(+)-儿茶素(6)。结论: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楝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5,(1)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16.
土庄绣线菊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和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分离得到6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1),木栓酮(2),羽扇豆醇(3),β-香树脂醇(4),白桦脂醇(5)和熊果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G.Don)Exel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AB-8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柱和Sephadex LH-20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草龙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两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人参皂苷Rb1(Ⅱ)。结论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川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反相C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川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苄醇β-D-葡萄糖苷(1)、4-甲氧基-3-羟基苯甲酸(2)、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3)、绿原酸(4)、阿魏酸(5)、5-羟甲基糠醛(6)、α-羟基二十四烷酸(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结论:其中,化合物2、3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草泽泻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IR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原萜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6,23-氧化泽泻醇B(1),11-去氧泽泻醇C(2),泽泻醇F(3),16β-甲氧基泽泻醇B单乙酯(4),16β-羟基泽泻醇B单乙酯(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研究转筋草Pachysandra terminalis化学成分.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等分离色谱法分离纯化转筋草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和质谱等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从转筋草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2-甲基-3-亚甲基-1,2,5-戊三醇(1),4-甲基-3-亚甲基-1,2,5-戊三醇(2),4-甲基-3-亚甲基-1,2,5-戊三醇-5-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甲基-3-亚甲基-1,2,5-戊三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8’R)-(+)-落叶松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1~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