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与益气补肾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用补肾益气方治疗,观察组用补肾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FN-γ、TNF-α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FN-γ和TNF-α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和补肾益气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均有明显临床效果,但补肾活血方能更显著地降低造血负调控因子水平,改善造血组织血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CAA)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IFN-γ、TNF-α水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γ-IFN、TNF-α水平,观察补肾化瘀中药治疗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CAA患者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P<0.05,P<0.01),补肾化瘀中药治疗后IFN-γ、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CsA对照组作用基本相似(P>0.05)。提示:补肾化瘀中药能降低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TNF-α水平,从而减轻造血负调控因子对骨髓的造血抑制,促进造血功能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负性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使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使用司坦唑醇片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的变化和骨髓中TNF-α、IFN-γmRNA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6.19%,48/63)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40/65)(P0.05);治疗后2组的症状积分及外周血象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2组骨髓TNF-α与IFN-γm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补髓生血颗粒通过调节细胞因子TNF-α与IFN-γmR NA表达水平来改善造血微环境,恢复骨髓造血功能,从而改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及外周血象,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单纯用雄性激素、环孢素A等西药治疗,治疗组19例加用补肾健脾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5%、对照组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方便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0)和观察组(n=20)。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优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时有着明显的疗效,药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补髓生血颗粒对造血负调控因子IL-6和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血清造血负调控因子IL-6和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使用该颗粒剂治疗前后的CAA患者血清IL-6和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与正常组作比较研究.结果:补髓生血颗粒剂与再障生血片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疗前血清IL-6和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疗后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CAA患者血清中IL-6和TGF-β1为造血负调控因子,参与了负向调控造血;补髓生血颗粒在下调造血负调控因子上优于再障生血片,提示补髓生血颗粒在调节CAA患者细胞免疫及下调造血负调控因子上发挥作用,从而改善了CAA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围绕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干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阴虚型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EPO、SCF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EPO、SCF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组之间比较,肾阳虚组的EPO和SCF分泌水平最高,其次为肾阴阳两虚组,肾阴虚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EPO、SCF出现明显紊乱,不同辨证分型间存在差异,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八珍汤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增效减毒的机制。方法:选取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予"环孢素胶囊"治疗,B组予"环孢素胶囊+八珍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三系、氧化应激及骨髓指标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WBC、HGB、PLT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B组HGB、PLT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OD、FGF-1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MDA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B组SOD、FGF-1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MDA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A组总有效率为56.7%,B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不良反应10例(33.3%);B组不良反应3例(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增效减毒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患者氧化应激及促进造血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2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方法治疗,并将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38例(60.32%),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显效25例(39.68%),总有效率71.43%.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并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补肾活血通络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效果良好,患者治疗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医院接诊的6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选为研究病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4%,与对照组64.71%比较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3.87±1.03)×109/L、Hb(101.47±12.65)g/L、PLT(71.26±14.58)×109/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32.76±8.49)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复发率20.5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毛症、手颤、牙龈增生、痤疮、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88%、11.76%、8.82%、14.71%、2.94%,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骨髓造血能力,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应用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皂矾丸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铁蛋白、铁调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且可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补肾益髓方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分泌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探讨补肾益髓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2 0例 ,于治疗前后进行骨髓细胞培养 ,用ELISA法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治疗前正向调节因子 (IL 3)降低 ,负向调节因子 (IFN γ、TNF α)升高 ;治疗后正向调节因子上升 ,负向调节因子下降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紊乱 ,补肾益髓方对骨髓分泌造血细胞因子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滋阴补肾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治疗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10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同时给予辅助的对症治疗,总疗程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滋阴补肾方,疗程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象变化、免疫因子,再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外周血象均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IL-2、IL-6及IFN-γ的水平(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以上因子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滋阴补肾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免疫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康力龙、环孢霉素A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滋肾汤方,服3~6个月。结果:两组外周血WB C、Hb、PLT治疗后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Hb、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外周血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 19例 ,采用中药联合雄性激素康力龙等治疗 ,对照组 17例单用雄性激素康力龙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8.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 7.5 3%。治疗组临床相关检验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血饮口服液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饮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象、血清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30/34),高于对照组的73.5%(25/34);两组治疗后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5/34),低于对照组的29.4%(10/34)(P0.05)。结论:养血饮口服液联合环孢素A能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象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肾虚证型患者造血调控因子表达与补肾生血中药疗效的关系,按标准选择肾阳虚和肾阴虚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2例,采用ELISA法分析使用补髓生血颗粒(主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淫洋藿、巴戟天、鹿茸、黄芪、人参等)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GF-β1、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两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IL-1β则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型患者之间无差异(P>0.05).提示:对TGF-β1、IL-1β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之一;其对肾阳虚患者IL-1β调节作用优于肾阴虚患者.  相似文献   

20.
凉血解毒汤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滋阴补肾、凉血解毒中药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造血负调控因子及脱离输血时间、中药治疗的规律以及副作用等。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30例,施以凉血解毒汤或羚黄凉血颗粒并配合西药及支持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8例,缓解39例,明显进步27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80.00%。结论滋阴补肾、凉血解毒中药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肯定,且能显著调节造血负调因子,脱离输血时间缩短,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