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儿210例,并随机把这些患儿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分配。对照组在护理中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研究组患儿护理采用静脉留置针,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 0.05)。结论:儿科护理使用静脉留置针会使患儿受反复穿刺带来的身心伤害减少,护理人员工作强度也因此而减轻,进一步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儿科临床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心理护理方法对小儿静脉输液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3月收治的62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输液患儿护理方式的研究;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式完成;观察组:选择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心理护理方式完成;最终就两组静脉输液患儿输液配合度、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输液配合度比较,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64.52%),观察组(96.77%)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70.97%)对比,观察组(96.77%)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心理护理方式对静脉输液患儿进行干预,对于其输液配合度的提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升、FLACC评分以及Wang-Baker评分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的影响效果。方法对600例在该科输液室输液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0例通过心理分析,运用沟通技巧实施心理疏导。对照组200例则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在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也使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静脉输液中给予心理与疼痛护理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输液室需静脉输液的患儿53例作研究调查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另选取53例作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与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106例患儿均穿刺成功,但甲组患儿中52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11%;乙组患儿中41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7.35%,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静脉输液患儿给予心理及疼痛护理,可增强患儿配合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拓淑金  张银红 《现代养生》2014,(24):253-25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6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非心理护理组)和观察组(心理护理组),各130例。将两组患者分别从治疗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对照研究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患者中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提高家长满意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孙明芳 《中国妇幼保健》2022,2(18):4222-4224
目的 探究将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需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疼痛感知、应激反应、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能降低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患儿依从性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学干预对儿科静脉输液操作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4月收住的患儿3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穿刺,观察组在静脉穿刺时给予心理学干预。对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0.00%,观察组为9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率83.43%,观察组9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干预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收治的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7).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的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性化心理护理对输液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84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患儿输液过程中予以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配合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498例2018-06~2019-02),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n=249)与对照组(n=24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采取全方位护理。统计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红肿、疼痛)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7.99%(244/249)高于对照组93.17%(232/249)(P0.05)。结论:采取全方位护理对急诊留观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干预,可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且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戴平 《中国校医》2012,26(1):38+40-38,40
目的总结舒适护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和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0年9月接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两组输液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过舒适护理后,穿刺成功率和输液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能明显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输液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门诊儿童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方法将我院12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时进行适当的优质护理,对照组仅按常规的输液操作进行。最后调查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的疼痛程度、依从性和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儿疼痛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儿的依从性、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使患儿依从性提高,有助于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9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4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5.9%)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静脉输液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闫志芬 《中国卫生产业》2012,(32):51+53-51,53
目的?探讨门诊患儿输液中实施舒适护理对输液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在门诊输液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穿刺时疼痛评分、穿刺依从性、配合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合作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输液患儿给予舒适护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新爱 《现代保健》2010,(25):123-124
目的 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个月~10岁127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他们不同年龄的心理动态和家属的心理反应,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儿不良心理反应都有显著性改善,合作程度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真分析患儿静脉输液前的心理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且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黄梅  杨永红 《现代保健》2010,(4):107-108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9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46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结果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残余药液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保证了静脉输液实际输入药液量,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刍议门诊小儿输液穿刺难点以及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策的实际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门诊中心顺利收治的90例输液患儿,根据不同就诊顺序分组。研究组(n=45)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策,对照组(n=45)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策。将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家属满意度以及有效配合度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患儿因素及护士因素为输液穿刺难点,加强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穿刺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在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为小儿进行输液的案例,从中抽取80例对其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小儿在输液过程中为其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为小儿输液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其沟通的技巧,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分析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输液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实验组患者治疗比对照组更顺利。结论在为小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沟通技巧可以促进小儿在输液的时候,护理人员有效的进行穿刺,提高护理人员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遵医治疗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探讨提升临床静脉输液患儿照护质量的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门诊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静脉输液照护,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静脉输液照护基础上再予以心理疏导联合家属配合宣教干预。对两组患儿穿刺过程中发生疼痛相关反应情况进行登记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儿门诊输液期间遵医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输液照护质量相关指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输液风险事件等并行组间比较。完成输液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家长对输液照护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时哭闹率、疼痛评分、哭闹时间、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门诊静脉输液遵医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而输液外渗率、输液空气栓塞率、管路折弯率、管路脱落率等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患儿输液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儿154例,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n=84)与常规护理干预组(n=70)两组。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患儿配合度以及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不同来判断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的配合度与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分别为77.38%和85.7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48.57%与58.57%,且对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儿输液时的紧张情绪以及提高输液的成功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