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行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纳入的60例研究对象均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选例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4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组主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统一进行,对照组行温针灸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2组均以10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NSE、ET水平、疼痛程度、生存治疗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 67%)高于对照组(70. 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血清NSE、E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2组SF-36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而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对患者神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颈椎疼痛,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物质、IL-6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物质、IL-6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当前疼痛程度、疼痛分级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三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的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用针灸结合颈椎牵引,观察组加用松筋疗法配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29%、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椎疼痛及眩晕评分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及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2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B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颈椎VAS程度、眩晕评分、SF-36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缓解率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VAS程度、眩晕评分、SF-36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颈椎VAS程度、眩晕评分、SF-36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温肾汤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47例行常规西医配合针灸治疗者归为针灸组,47例行常规西医+针灸+祛风通络温肾汤治疗者归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针灸组74.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旋颈试验评分和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联合组提升程度显著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症候积分改善指数(76.51±23.51)%,针灸组(38.51±15.68)%,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PI指数显著降低(P0.05),平均血流速(MV)显著上升(P0.05),血流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血清内皮素(ET)水平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上升,且联合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改善颈眩晕、疼痛等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温针灸治疗,A组仅接受温针灸治疗,B组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C组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颈椎牵引。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次后进行疼痛评分和颈椎活动度(ROM)评估。结果:经过12次治疗,三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疼痛评分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组患者的颈椎ROM均较治疗前增加,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颈椎ROM与A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温针灸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ROM,减轻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CV评分明显提升,其中治疗组患者ESCV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取针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患者颈椎功能,减轻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推拿治疗)和观察组(针灸治疗),每组46例。将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积分、血流动力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恶心呕吐、颈肩痛、头痛、眩晕四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效果确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普通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而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罗树雄  阮波  徐力康 《新中医》2016,48(3):95-96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超激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针灸门诊、骨科门诊符合观察条件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基础组单纯选用温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超激光治疗,观察2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价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I、VAS指数与基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超激光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针灸及推拿联合葛根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15日-2017年8月15日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单数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双数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行葛根汤加减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针灸及推拿联合葛根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麻木、疼痛、耳鸣症状评分均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眩晕、麻木、疼痛、耳鸣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90/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1%(8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及推拿联合葛根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极为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帮助患者实现治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颈部牵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用中药内服,实验组加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3.8%,实验组9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眩晕程度分级标准,选取重度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针刺+口服中药汤剂+辨证静滴中成药;西医常规治疗组选用颈部牵引(或颈托)+静滴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结果分别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三月后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量表及生活质量指数积分评分比较。治疗前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症状,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三月后随访,组间比较,治疗组远期疗效仍优于对照组。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温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温针灸联合正骨手法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炎性指标,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医组患者接受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西医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西医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补气活血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联合治疗方法具有更满意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且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定指数评分(PRI)、疼痛强度评分(PPI)。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PRI、P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VAS、PRI、PP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颈夹脊穴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局部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镇痛效果。结果:①在治疗效果对比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3%,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85.7%,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镇痛效果的对比中,治疗后,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为(3.27±0.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2±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有助于促进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因椎动脉型颈椎病就诊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单用推拿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状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右椎动脉、左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右椎动脉、左椎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RI)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PI及RI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椎动脉血流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合牵引、针灸、推拿、针刀、导引、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均连续治疗23天,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包括眩晕、头痛、记忆、颈部酸痛、颈部活动、颈部肌肉痉挛、颈椎棘突旁压痛和旋颈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明显缩短(P〈0.01)。结论:中医多途径综合疗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症及体征,且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