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对地方性氟中毒非骨相损伤与血液生化学改变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取得大量资料。许多资料证明,长期生活在病区人群血液生化学方面,有许多指标有所改变,而有些人经X线检查尚未出现氟骨症样改变时,其血液生化指标已有明显改变,可能对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诊断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但目前看来还不能反映出明确的普遍规律性,观点不能统一。为此,本文在不同类型病区人群中随机选出部分人群采血样,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同时进行多种分析,以探讨氟中毒病区人群早期生化改变特点,在早期诊断、发病机理的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成为慢性氟中毒。尤其对血液生化改变方面的诸多研究证明,长期生活在病区人群血液生化学指标有明显改变。为进一步了解过量氟对机体血液成分的影响,我们对地方性氟中毒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测观察。  相似文献   

3.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而引起的以骨骼改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因发病缓慢临床表现形式容易受条件因素影响,给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许多研究者已经和正在寻找地方性氟中毒骨代谢生化敏感指标的探索,通过检测血、尿等体液中骨代谢指标含量,可间接反映骨骼的生理状态。机体骨转换终生都在进行着,只不过在生理情况下转换过程较陧。而骨代谢紊乱通常被认为是地方性氟中毒的普遍现象,是氟骨症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氟中毒骨代谢生化敏感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饮水型高氟病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研究地方性氟中毒患者骨代谢的生化敏感标志物。方法两次选择不同区域地方性氟中毒患者970例(饮水含氟量1.76~16.30 mg/L,平均7.62 mg/L),非病区健康人群723例(饮水含氟量为0.36~0.40 mg/L);分别测定其血、尿45项生化指标。结果经同步筛选出与地方性氟中毒密切相关的血钙(Ca)、磷(P)、镁(Mg)、碱性磷酸酶(ALP)和尿钙(Ca)、磷(P)6项指标进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表明氟中毒与对照组间的均值向量都差异非常显著(P<0.05,0.01)。结论提示生活在高氟区的慢性氟中毒人群已出现了反映机体骨代谢的6项生化标志物的代谢紊乱,地方性氟中毒患者临床亦出现不同程度症状和体症。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面积广、危害严重.至今,对氟中毒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学者对氟中毒动物模型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发现多组织器官受损[1]及超微结构改变[2].本实验通过建立亚急性氟中毒小鼠动物模型,测定各项生化指标,观察亚急性氟中毒早期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和肝、肾功能的影响,为地方性氟中毒的机制研究和防治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氟中毒血液及生化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长期大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成为慢性氟中毒。该病虽病因清楚,但其发病机理、特别是血液及生化改变能否作为诊断指标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此类问题已做了许多工作。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简介氟中毒血液及生化改变。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氟中毒患者生化指标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摄入过量氟引起的全身慢性疾病,可明显导致骨和非骨相损害,并伴有多项生化指标的改变。笔者特对氟中毒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按《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诊断标准,选择氟中毒患者262人(饮水含氟量 1.50~23.00mg/L);非病区对照组 220人(饮水含氟量0.36~0.40mg/L)。1.2 指标测定 取血清供检,血氟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Ca、P、Mg、AKP、GOT、GPT采用意大利科尼616和日本RABA生化自动分析仪;全血测SO…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氟中毒患者生化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不同类型病区人群中随机选部分病人采集血尿样本,以探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早期生化改变特点,试图在早期诊断、发病机理研究中有意义的检验诊断指标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选吉林省乾安、农安、镇赉、大安县的轻中重病区村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地方性氟中毒标准确诊病人600名及非病区健康人450名。 血、尿用氟离子电极法;酶类用意大利尼科616和日本RABA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T3、T4用PEG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大量摄入氟能引起贫血、血红蛋白降低,推测可能是由于氟抑制了原叶卟啉合成所致。Roholm认…  相似文献   

9.
尿氟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尿氟指标常常应用于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和监测工作中,尿氟含量可以反映环境氟暴露水平和人体氟摄入状况,个体尿氟变异较大,对于氟中毒的诊断价值不大,而群体尿尿在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之间以及不同程度区之间往往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判定及防治效果评价的一个有意义指标,在地氟病防治工作中应研制基于人群水平的尿氟正常值。  相似文献   

10.
砷氟对血中巯基,丙酮酸和尿羟脯氨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近发现的地方性砷氟联合中毒征已为世人注目,本文选6名健康成人(系调查工作人员),模拟砷,氟和砷氟联合中毒作短期饮水实验,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显示:血清中硫基总量,血液丙酮酸,以及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也未见到砷氟之间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液生化与燃煤污染型氟骨症患者病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血液生化与燃煤污染型氟骨症患者病情关系的研究宋彩凤,黄文耀,严本武恩施市沐抚镇是我省最早证实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地区。为了解燃煤型氟骨症病人的血液生化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探讨不同程度的氟骨症是否有各自的生化改变特征和规律,能否以生化改变来作为氟骨症病人的...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氟中毒是以氟斑牙、氟骨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由于过量的氟在体内蓄积,造成牙齿、骨骼、横纹肌等组织器官的慢性中毒。近年来随着防治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治疗氟中毒的药物进行了多项研究,但目前仍缺乏疗效显著、又便于推广的抗氟药物。本实验用高氟水致大鼠氟中毒,同时分组给予硼、硒、氟宁、苁蓉等抗氟药物。通过测定血清磷、硷性磷酸酶、尿氟等有关生化指标,研究氟中毒时大鼠体内生化代谢的改变以及几种药物的抗氟效果,以便为临床防治筛选较佳  相似文献   

13.
氟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适量的氟对机体是有益的,过量的氟化物则可造成机体中毒而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等一系列损害。 进入人体中的氟一部分蓄积于体内,其余部分则主要通过肾脏排除体外。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尿氟与饮水中的氟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尿氟能够较好的反映人体氟负荷状态,也是评价高氟区降氟后防治效果的主要指标。以往,人们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居民的尿氟做了大量研究,对高氟区改水降氟后的尿氟变化也有许多了解,为进一步了解改水降氟不同时间,特别是改水更长时间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的尿氟含量状况,我们对改水5~40年地方性氟中毒地区居民的尿氟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地方性氟中毒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发病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本市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同一乡镇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人群进行大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观察比较在这一年内不同地区人群新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发病率,同时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晶体氟含量进行检测比较。紧接着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更换饮用水前后新增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对这一年中地方性氟中毒病区2871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新增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9例,发病率为2.75%,对3107例非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新增患有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5例,患病率为0.81%,两组人群间新增白内障患者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提示氟中毒患者更容易患上白内障。(2)地方性氟中毒病区79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经检查晶体氟含量为(1.28±0.23)mg/l,非病区25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体氟含量为(0.31±0.06)mg/l,提示氟中毒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体氟含量显著高于非氟中毒老年性白内障患者(P0.05);(3)氟中毒地区更换低氟饮用水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地方性氟中毒患者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与氟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结论地方性氟中毒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氟中毒人群中出现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且晶体氟含量高于非病区老年行白内障患者,降低病区饮用水中的氟含量可减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发病率,可为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氟斑牙患病率是观察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最敏感的指标,为探讨改水降氟后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的变化规律,研究改水降氟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效果,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于1993年和1996年对宁城县改水降氟后8~12岁儿童氟斑牙进行调查,现将检出...  相似文献   

16.
尿氟的测定,是目前诊断工业氟中毒或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参考指标。在确诊工业氟中毒时,首先应了解当地人群正常尿氟含量,在排除地方性氟中毒的基础上进行确诊。为此目的,我们对本市121名非氟作业工人和63名农民进行了尿氟测定,现报道如下。对象选择:均为远离山东铝厂非污染区和当地水氟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的非氟作业工人和农民。为便于与铝电解氟作业工人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的生化电解质水平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燃煤重度中毒病区 2个村 ,与无室内燃煤氟污染的 2个对照村。每个村检测农民 119~ 12 2人 ,即氟中毒 2 47人 ,无氟中毒农民 2 41人 ,男女各半 ,年龄 35~ 6 0岁。采样测定环境氟水平 ,计算每人每日总摄氟量 ,同时检查氟斑牙 ,右前臂拍 X片诊断氟骨症。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清中 16项生化电解质水平 ,即钾、钠、氯、钙、磷、葡萄糖、尿素氮、尿酸、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酸肌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总胆固醇。以 ANOVA方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2个氟中毒村每人日总摄氟量为 6 .5 7mg和 8.5 4m g,氟斑牙患病率为92 .86 %与 99.0 2 % ,氟骨症患病率为 14.81%和 14.13% ,2项指标均属正常范围 ,且无氟骨症发生。结论 燃煤污染氟中毒人群与正常人群生化电解质水平均属正常范围。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氟中毒加重而升高 ,血钾水平随氟中毒加重而升高 ,但是在正常值范围内的轻度改变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氟中毒患者血、尿生化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氟是人体必需化学元素,氟摄入过量或不足均可引起疾病。地方性氟中毒是氟在体内长期蓄积所引起的全身器官和组织的毒性损害。血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尿是人体的代谢产物;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体内有关化学成分的代谢紊乱,可由其在血、尿中的含量变化反映出来。为此,我们检测了地方性氟中毒患者血、尿多项生化指标,以了解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与白内障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对河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比较两地区1年内新增白内障发病率,并比较病区、非病区及地方性氟中毒患者、非氟中毒患者白内障发病情况,分析晶体氟含量对白内障发病的影响。结果病区组地方性氟中毒、白内障发病率均高于非病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方性氟中毒患者白内障发病率为6.03%,高于非地方性氟中毒受试者的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非病区白内障患者中,分别有185例、15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病区白内障患者晶体氟含量高于非病区白内障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住人群地方性氟中毒、白内障发病率均高于非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且地方性氟中毒患者白内障发病率更高,晶体氟含量的上升可能是导致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氟对年男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高氟对成年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31名成年男性及26名对照人群的有关生殖内分泌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高氟鞠人群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较对照组明显升 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