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接受急诊护理的2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前的113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后的113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急救不到位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以及急救不到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形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数分别均为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方式,观察组60例患者全集给予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60,3.33%)显著低于对照组60例患者(8/60,13.33%),观察组60例患者与对照组60例患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8.3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安全隐患较多,可能导致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理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02月至2018年0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患者进行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n=51)、对照组(n=51),实验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价值显著,既可提高护理质量,又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50例急诊剖宫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75例,予以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并予以记录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剖宫产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以及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4R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医学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我院急诊医学科实施4R危机管理理论前(2017年1~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550例患者和实施4R危机管理理论后(2018年1~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10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4R危机管理从缩减、预备、反应、恢复这4个阶段针对风险问题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实施前后急诊医学科护理投诉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4R危机管理后急诊医学科护理投诉率0.24%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0.38%均明显低于实施前,护理满意度评分(92.2±2.2)分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前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4R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医学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肯定,能减少护理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儿科急诊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工作中是否实施风险管理分成两个组别,其中未实施风险管理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例,占比为2.0%,对照组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例,占比为12.0%,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对护理满意度评价达到满意以上的有49例,占比为98.0%,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42例,占比为84.0%,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儿安全,避免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风险管理干预策略对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旨在为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180例急诊危重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患儿家长在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仅行传统护理,并对护理经验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经过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策略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人员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造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应用风险管理策略干预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该护理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1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2011年本院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10年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及沟通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风险意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门诊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医院门诊患者370例,门诊于2017年9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均为185例,对患者不良事件、投诉事件以及护理满意情况做观察比较。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不良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8%、0.54%,与实施前的4.86%、3.78%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前满意率为94.59%,与实施后的98.38%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诊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积极作用,能够强化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鄢陵县中心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34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投诉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外科病房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显著降低护理投诉事件、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病区患者中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期间的在我院普外病区住院的手术患者78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实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统计两种不同模式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比较,并用SPSS 17.0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降低了不良事件例数和护理投诉率,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两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是将传统的终末式监控转变为系统安全性监控,通过科内建立三级质控网络,质控前移;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采用FMEA和RCA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优化流程;加强护士能力和素质的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减少失误,保证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96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室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9.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降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的51例重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的51例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查房,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查房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查房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系统分析肾脏内科疾病易出现的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确定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采取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对比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水平、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水平、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升,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与实施前的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实施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5%,与实施前的2.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管理,可预防及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卫生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近年来实施风险管理的情况加以分析,对比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相较于实施风险管理前,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护理风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实施前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卫生院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病区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本院心内病区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模式,1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区管理、服务规范性、服务态度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3/150),低于对照组的10.67%(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心内病区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吉林医学》2013,(36):7741-774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普外科的护理质控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受患者表扬率及护理质控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彩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49-15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识别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因素,采取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和培训及加强沟通等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老年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患纠纷、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冬梅 《当代医学》2011,17(31):122-12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0年4月开始,儿科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在交接班中的实际应用,首先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重点加强高危环节的安全管理,抓住交接班中的重点事项,同时做好交接班前、中、后护士的有效沟通,比较了从2010年4月~2011年3月间4个季度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010年4月~2011年3月间4个季度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0‰、40‰、26‰、6‰。结论在儿科交接班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住院患儿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未实施互利缺陷及经验分享制度的68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依照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8314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纠纷状况、缺陷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纠纷或缺陷事件15次(发生在白班8次、夜班7次),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可以明显提升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改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效益,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深入应用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