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时间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人体本身的生理节律,对病人心理、用药时间、生理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2].遵循时间护理原则,合理分配护理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时间护理在脑卒中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璐 《护理研究》2014,(3):995-996
[目的]观察时间护理结合酸刺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于08:00,14:00,19:00给予常规酸刺激康复训练,观察组于10:00,16:00,21:00给予常规酸刺激康复训练,干预前后分别用洼田饮水实验分级评分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0:00,16:00,21:00给予酸刺激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时间护理结合酸刺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于08:00,14:00,19:00给予常规酸刺激康复训练,观察组于10:00,16:00,21:00给予常规酸刺激康复训练,干预前后分别用洼田饮水实验分级评分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0:00,16:00,21:00给予酸刺激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4.
时间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与普通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107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时间护理组54例和常规护理组53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时间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病死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时间护理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出院时时间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时间护理组病死率5.6%,常规护理组病死率7.5%,时间护理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1%,常规护理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75.5%,时间护理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时间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06年6月~2010年2月收治11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阶段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分阶段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并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计划制定、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入院时、31 d时对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 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BI)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31 d时FMA评分、MBI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100例脑卒患者随机性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时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时间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1.2±12.3)d,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42.3±15.5)d,两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92.9±25.5)分,常规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7.9±16.6)分,二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护理组患者病死率为6.0%,常规护理组患者病死率为8.0%,二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尤佳,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卒中病人紧急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8月~2013年3月对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与2011年11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病人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满意度、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发症的发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P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效果,减少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魏喜凤 《全科护理》2013,(16):1517-1517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脑卒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通过基础护理、心理干预、功能康复训练、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等各项护理措施,使病人从心理和生理多方面得到指导和改善,最终获得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瘫痪肢体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时间不固定,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固定的时间给予肢体康复、特殊治疗、心理康复及知识宣教,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Fugl-Meye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评分和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时间护理干预可促进卒中瘫痪肢体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阶段性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即阶段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和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由护士利用护理、治疗等操作的机会给予患者常规心理护理,时间不等,无阶段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7 d后、15 d后、30 d后SAS、SD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阶段性心理护理更具有针对性,对患者的康复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时间护理),比较2组的肢体运动功能、BMI评分、NDF评分、疗效以及再次入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1 d前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功能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次入院及2次以上入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再次入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时间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时间护理组患者34例,常规护理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时间护理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时间护理组脑血管意外再次入院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根据时间生物学理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取时间护理疗效确切,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意外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住院期间两组患者行同样治疗和常规护理,出院前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使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结束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 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8例,根据区组化随机分组法将入选病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并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呈现显著改善,而在患者出院后第1,3,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合理饮食等遵医行为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未呈现显著改善,而在患者出院后的第3个月,其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素质以及服务态度和服务内容的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订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6月,便利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级吞咽障碍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一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二病区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居家饮食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指导。出院3个月后,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出院后3个月,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的生活质量在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选择食物、恐惧、心理健康、疲劳程度、心理负担、进食欲望、社会交往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语言交流、睡眠维度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选择食物、恐惧、心理健康、疲劳程度、心理负担、进食欲望、社会交往及睡眠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交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能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采用表格式实时护理记录与传统护理记录方式实行临床护理记录所需时间、书写质量以及对临床护理的导引性和工作效率。方法:随机抽取妇科手术表格式实时护理记录与传统护理记录病历各120份,对两种不同护理记录方式的住院天数、书写频次、书写所需时间、书写质量、临床护理工作导引性比较对照。结果:表格式实时护理记录从书写用时、书写质量、临床护理工作导引性及优于传统护理记录方式,P0.05。结论:规范开展表格式实时护理记录提高了书写质量,缩短了书写时间,工作导引性增强,有效节省了临床护理人力,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人文护理对精神科患者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研究人文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132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护理.对2组的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实施人文护理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因素,为精神科患者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关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因脑卒中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偏瘫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的神经功能障碍评价(MESSS)得分及QL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与出院后1个月与入院时MESSS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入院后3个月与出院后1个月MES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分显著高于入院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家庭支持外,出院后观察组的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应用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指导的效果,探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方案.方法 将1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干预组采用情志护理及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心理护理.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干预组在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