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46例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影像学特点及在主动脉夹层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6例经DSA或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46例主动脉夹层中,内膜瓣的显示率为95.7%,真假2腔的显示率为100%,假腔内附壁血栓占32.6%,主动脉增宽(直径)35 mm)占60.9%,内膜破裂口的显示率为10.9%。10例患者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内膜破口成功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SCTA显示内膜支架畅通性良好,无变形、移位,其中1例显示支架远端出现内漏。结论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内膜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价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各类主动脉瘤患者34例,其中马凡综合征1例,升主动脉瘤7例,胸主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3例,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15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6例.34例中根据病变范围及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34例中死亡3例,31例术后随访1~8年,随访增强CT和彩色超声发现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良好,夹层动脉瘤术后真腔明显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各类主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及夹层剥离的范围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各类主动脉瘤患者34例,其中马凡综合征1例,升主动脉瘤7例,胸主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3例,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15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6例.34例中根据病变范围及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34例中死亡3例,31例术后随访1~8年,随访增强CT和彩色超声发现人工血管内血流通畅良好,夹层动脉瘤术后真腔明显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各类主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及夹层剥离的范围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36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血管带膜支架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行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搭桥,1例行左侧椎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吻合,1例行右侧锁骨下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转流后,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死亡,无术后截瘫.28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CT血管造影示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并全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即杂交手术)的疗效、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确诊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例,均行杂交手术.术后2、6个月复查胸部CT增强扫描,了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及降主动脉血管内覆膜支架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196~298(264.0±36.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9~276(213.6±43.8)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CT增强扫描,提示人工血管通畅,血管内支架无移位,无远端脏器缺血,10例远端假腔消失,血栓形成,2例远端假腔未消失,提示有轻度内瘘.术后6个月复查,2例轻度内瘘均消失.结论 杂交手术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凌庆  温定国  汪涛  赵萍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334-1335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26例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组均为Stanford-B型,其中4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裂口,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DSA)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在DSA下行腔内修复术。结果 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成功值入26例(100%)术后随访1-18月,无并发症,无内漏,夹层消失。结论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用覆膜血管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确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患者,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经股动脉将覆盖支架置于降中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进入假腔,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结果 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时造影14例无内漏,2例轻度内漏.患者无支架移位与远端脏器缺血.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16例均示支架段内假腔消失,血栓形成.2例轻度内漏均消失.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但该术式创伤大、死亡率高。长期以来,心血管外科界一直在寻找新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1991年Parlod等首先报道使用带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由此促进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研究。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传统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远高于腹主动脉重建手术,所以腔内手术带来的微创优势更为明显,作者自2001-01~2002-01应用国产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5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SCTA检查,并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结果32例中,正常者10例,主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夹层13例。SCTA均能良好显示主动脉瘤体、附壁血栓及钙化斑块和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撕裂内膜及破口,并能显示主动脉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结论SCTA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上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已基本代替传统的血管造影,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术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内膜钙化高密度内移影,壁呈蛋壳样及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呈真假双腔影和剥离的内膜片呈低密度分隔线影,以及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结论]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