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下络脉诊法古已有之,现代更从微观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认为其对诊断血瘀证有重要作用.把DME方法应用于血瘀证的舌下络脉诊断研究中,将进一步证实舌脉诊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舌下络脉与传统舌象对血瘀证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舌下络脉表现对于血瘀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瘀证较多见且较典型的三种疾病(冠心病、肺心病与原发性痛经),按目前诊断血瘀证统一标准区分为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分别计算舌下络脉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正确指数,并与传统瘀象舌进行对照,从而探讨舌下络脉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上述三种疾病中,舌下络脉的病变程度与血瘀证有一定关联性,但无论以舌下络脉的哪一种变化程度作为判定标准用于诊断血瘀证,均不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准确率亦不甚高,而其正确指数更低,与瘀象舌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意义,但其诊断价值与传统舌象有较大差异,尚不足以作为诊断血瘀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6种标准对781例患者的诊断研究,提示在诊断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总和积分值等方面,中国血瘀症诊断标准和国际血瘀证诊断标准最优,血瘀证目片和日本瘀血证诊断标准次之,国际瘀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和中山氏瘀血压痛点更次之。各种标准各有其独特优点,应相互取长补短,同时,探讨了导致各种标准不足之处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瘀证冠心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且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并进行舌下静脉的定量分级。结果:舌下静脉分级0级和1级之间,1级和2级之间,2级和3级之间,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随着舌下静脉曲张度数的升高而增高,Gensini评分在血瘀证患者中增长趋势为0级<1级<2级<3级。舌下静脉分度越高,冠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舌下静脉对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舌下血管的观察对血瘀辨证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具有典型血瘀证的冠心病、心肌梗塞、脉管炎、肺心病、慢阻肺、慢性肝炎、肝硬化、脑梗塞、糖尿病、紫癜、痛经等病人与健康人对照观察舌下血管的变化情况,发现差异极显著。血瘀证患者,有半数以上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畸形,微血流缓慢和瘀滞,血细胞聚集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微血管周围渗出和出血,微血管缩窄和闭塞等,均与血瘀病情相一致。故舌下血管异常是血瘀证的重要见证,可作为血瘀证诊断的一个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50年代以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仅看作是血管内壁的屏障。目前现代医学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的屏障,而且是高度活跃的代谢库,它能合成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从小分子气体的一氧化氮(NO)到肽类大分子内皮素(ET1)与缓激肽,对血管的舒缩功能与血液的流... 相似文献
7.
钟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10):632-632
为了探讨眼底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在血瘀证诊断上的意义,按照1982年全国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于1985年11月~1988年3月,在眼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了血瘀证45例(高血压、动脉硬化症18例,糖尿病5例,急性白血病合并 DIC14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5例,红细胞增多症2例,无脉症1例),其中男36例、女9例,平均年龄56岁。用检眼镜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的结果,45例中有血管的形态和颜色异常者占80~88%(动脉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下络脉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探讨血瘀证舌象的量化诊断,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了211例血瘀证和175例非血瘀证舌下络脉的变化,并进行了舌质红、绿、蓝色(RGB)的量化观测。结果表明,血瘀证舌下络脉颜色以青紫、紫暗多见,而非血瘀证组多为暗红或紫红,两组颜色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瘀证舌下络脉多变长、增粗、常有结节、分枝、弯曲,与非血瘀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舌下络脉颜色、粗细、结节、分枝、弯曲的变化与舌质RGB量值密切相关,各组差异多有显著性(P<0.01)。因此,舌下络脉诊法对血瘀证的量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述要及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血瘀证诊断标准作为血瘀证客观化、规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受到重视.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制定主要从症状体征、病因、治疗性诊断三方面进行.众多诊断标准反映出新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研究者也从各个专科制定了各自的诊断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治未病”思想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与舌下络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青紫舌与各血瘀证的舌质RGB值的观察表明: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舌下络脉主干充盈度相比较,湿热瘀滞证多见饱满隆起弯曲,占91.4%;各组主干充盈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舌下络脉多见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占60%,气虚血瘀证多见双支干,占64.7%;各组主干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瘀程度越重,蓝色分量B值越高,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说明青紫舌的瘀血程度大于其他瘀血舌;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饱满隆起弯曲,说明湿热瘀滞证的瘀滞程度大于其他血瘀证的瘀血舌,说明肝病瘀血舌象舌下络脉主干形态和主干充盈度的临床观察可作为肝病不同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年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具有较好普适性。但冠心病血瘀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对进一步深化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发挥传统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领域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血瘀证各兼证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治血瘀证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检索近30年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血瘀证相关文献,经筛选后逐条录入各要素,并进行临床表现、舌像、脉象统计.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84篇,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兼症11个,血虚血瘀证兼症9个,气滞血瘀证兼症8个,寒凝血瘀证兼症11个,痰凝血瘀证兼症11个,热毒血瘀证兼症11个,阴虚血瘀证兼症7个,阳虚血瘀证兼症5个.结论 确定了血瘀证兼证可分为8个类型及各类型的诊断要素,为中医临床诊治血瘀证及其兼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几乎涉及到所有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全过程中。可能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与血瘀证相关的几种疾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血瘀证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无兼证的血瘀证之间也有天壤之别,治疗干预也会对血瘀证诊断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切说明血瘀证诊断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国内中国中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瘀证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0多年来,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反映血瘀证的一些客观指标如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微循环障碍以及血管活性因子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寻找更加贴近血瘀证实质的指标,更全面地反映血瘀证的病理变化,我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血瘀证的相关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脾虚、肾虚及血瘀证诊断标准(草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2):39-39
1999年9月21至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于厦门召开有关小儿脾虚、肾虚及血瘀证诊断标准研讨会,现将有关材料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小儿脾虚证 主要指标 1.食欲不振;2.大便失调(包括泄泻,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或大便难解);3.面色萎黄少华;4.形体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药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探索活血化瘀药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促进和血管生成正常化作用,为活血化瘀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方法检索相关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方面的大量文献,并对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结果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滞、痰凝、血瘀、毒邪等凝聚而成。在治疗上,临床应注意不同活血化瘀药的选择应用,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及不同的病期等情况灵活应用,以及与扶正培土、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祛湿化痰等方法的配合应用。结论血瘀是常见病因病机,贯穿肿瘤发生发展各个阶段,而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阳虚血瘀证凝血机制异常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凝血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用动物模型来研究阳虚血瘀证的凝血机制,迄今未见报道。祖国医学认为,阳气具有温煦脏腑组织及温运血脉的功能,所以说阳气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阳气虚衰则脉道拘急,血行不利,甚则寒凝血瘀,故本实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特征与血清PAF、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102例,观察舌下络脉的特征并进行评分和分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PAF、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舌下络脉特征、PAF、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且不同舌下络脉评分组间血清指标PAF、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下络脉总积分与血清指标PAF、VEGF、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指标PAF与VEGF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特征与PAF、VEGF存在正相关性,其舌下络脉积分与分级越高,PAF、VEGF表达越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提示舌下络脉的评分与积分以及PAF、VEGF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辨证的重要依据与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