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鞘内长时程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慢性神经痛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B组: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给生理盐水10μl;K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μg;M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和氯胺酮25μg.术后4 d开始用药,每日1次,连续7 d.用药1d,连续观察热痛阈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每次用药后30 min测定热痛阈值,连续7 d.测量结果用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表示.结果:用药1 d,给药后90~120 min M组MPE%低于KM组(P<0.01);K组MPE%在用药后30~120min之间低于M组和KM组(P<0.01),在用药后15~45min之间高于C组(P<0.01).用药后5~7 dM组MPE%低于KM组(P<0.01).结论:吗啡和氯胺酮联合应用即减少吗啡的用量,又具有良好的抗伤害性作用,是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奈福泮及可乐定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成功置管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S)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μL,奈福泮(Nfp)组鞘内注射20μg奈福泮,可乐定(c)组鞘内注射20μg可乐定,奈福泮和可乐定联合用药(Nfp+C)组鞘内注射奈福泮10μg和可乐定10μg。在大鼠足底部注射5%福尔马林后立即记录1h内每5rain的缩腿、舔爪时间。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2h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第二相缩腿、舔爪累计时间进行比较,联合注射组的缩腿、舔爪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其他组(P〈0.01);联合注射组大鼠的脊髓背角FLI—N(c—fos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0.01)。结论:奈福泮与可乐定鞘内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鞘内注射育亨宾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α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在脊髓水平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照甩尾法组和扭体法分为两大组,每大组再分为6小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组(Ket组)、15 μg育亨宾组(Yoh15组)、5 μg 育亨宾组(Yoh5组)、氯胺酮与15 μg 育亨宾合用组和氯胺酮与5 μg 育亨宾合用组(Ket+Yoh15组、Ket+ Yoh5组).用甩尾法和扭体法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育亨宾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 皮下注射氯胺酮产生明显镇痛作用(P<0.01);单独鞘内注射以上两个剂量的育亨宾对小鼠的甩尾痛阈和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P>0.05);两种方法中,鞘内注射15 μg 的育亨宾可显著减弱氯胺酮的镇痛作用(P<0.01);注射5 μg 的育亨宾虽对氯胺酮镇痛小鼠甩尾痛阈无明显影响(P>0.05),却使氯胺酮镇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增加(P<0.05).结论 氯胺酮镇痛作用和脊髓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鞘内分别注射七叶皂甘钠和可乐定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及两者混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置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SNL)模型.将96只SNL大鼠随机分成16组(n=6):对照组、七叶皂苷钠组、可乐定组、复合组、拮抗组.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5、10、20、30、40、50、60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用回归方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的可信区间(C1),使用Isobologram评价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七叶皂苷钠组和可乐定组MPE随实验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七叶皂苷钠20、40μg组,可乐定2、5、10 μg组,1/4、1/2(七叶皂苷钠ED50+可乐定ED50)组MPE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七叶皂苷钠和可乐定混合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育亨宾(20μg)预处理拮抗可乐定(10μg)的作用(P<0.01),减弱1/2(七叶皂苷钠ED50+可乐定ED50)的作用(P<0.05).结论 大鼠鞘内单独注射七叶皂昔钠或可乐定可产生剂量依赖性抗SNL作用:鞘内七叶皂苷钠混合可乐定可产生协同效应的抗SNL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两药共同作用于α2受体和Ca2+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正常大鼠的机械痛阈及热痛阈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8只,用于机械痛阈测定,随机平均分为3组,鞘内溶剂组(S组,鞘内注射氯诺昔康注射用水20 μL)、肌注组(IM组,肌注氯诺昔康120 μg/20 μL)、实验组(IT组,鞘内注射氯诺昔康120 μg/20 μL).另取雄性SD大鼠18只,用于热痛阈测定,动物分组及处理同前.分别于注射前(痛阈基础值)和注射后10、30、60、90、120、150 min采用足底力学感觉测量仪和足底温觉测量仪对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结果 S组在鞘内注射前后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无明显变化.IM组在肌注后30 min,机械痛阈值[(31.1±4.05) g]和热痛阈值[(20.82±2.15) s]出现高峰 (P<0.05或P<0.01);分别于60 min和90 min 恢复至基础水平.IT组在鞘内注射后10 min,机械痛阈值[(35.0±2.76) g]和热痛阈值[(26.72±3.75) s]均大于基础值 (P<0.01);分别于90 min和120 min 恢复至基础水平.3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0、30、60 min,IT组的机械痛阈值高于S组(P<0.01或P<0.05);在 10、30 min,IT组高于IM组(P<0.05).在 10、30、60、90 min,IT 组的热痛阈值均高于S组和IM组(P<0.01或P<0.05).结论 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可以提高正常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与全身系统给药相比,该作用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杜冬萍  徐永明  江伟 《上海医学》2007,30(7):500-503
目的研究急性疼痛时脊髓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_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baclofen)的镇痛作用及其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SD大鼠鞘内置管后行左后爪足底切口建立急性切口痛大鼠模型,随即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组、1μg巴氯芬组(鞘内注射巴氯芬1μg)和5μg巴氯芬组(鞘内注射巴氯芬5μg),每组25只。观察大鼠左后爪机械痛阈,并于术后1、2、6、12、24h分离大鼠腰膨大部脊髓节段,检测其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所有手术组的痛阈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P值均<0.05)。鞘内注射巴氯芬后3h内可以部分提高大鼠的痛阈(P值均<0.05),且鞘内注射5μg巴氯芬较1μg后3h内大鼠的痛阈明显提高(P值均<0.05)。鞘内注射1或5μg巴氯芬大鼠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较使用0.9%氯化钠溶液大鼠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大鼠脚爪切口痛模型可以引起大鼠局部痛阈降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提高。鞘内注射巴氯芬可以提高切口痛大鼠的局部痛阈,并且抑制脊髓兴奋性氨基酸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小鼠热板法:马钱子碱与可乐定两药合用显著提高痛阈,呈剂量依赖性;每天小鼠 ip 马钱子碱12mg/kg 和可乐定100μs/kg,连续给药8天,镇痛作用不产生耐受性。采用小鼠跳跃试验:结果揭示马钱子碱和可乐定两药合用不产生身体依赖性;两药与吗啡合用时,不能阻止吗啡的身体依赖性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通过一氧化氮(NO)通路介导的抗伤害作用与脊髓P物质(SP)受体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光光度法,记录鞘内注射SP和/或腹腔注射Ket,热板法实验观察小鼠舔后足反应的潜伏期、甲醛实验玉相和域相小鼠舔足时间、脊髓Fos免疫样(FLI)阳性神经元数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产量的变化。结果:热板法实验:Ket 20 mg/kg和30 mg/kg腹腔注射可使小鼠热板法痛阈增加(P<0.05~P<0.01),SP 0.5 ng鞘内注射后15 min和20 min均可减少Ket小鼠热板法痛阈(P<0.01和P<0.05)。甲醛实验:Ket 30 mg/kg腹腔注射可减少小鼠舔足时间(P<0.01),鞘内注射SP 0.5 ng可增加Ket小鼠2个时相舔足时间(P<0.01和P<0.05)。对照组小鼠两侧脊髓背角对称分布少量FLI阳性神经元,甲醛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腹腔注射Ket显著减少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的数量(P<0.01),而鞘内注射SP可明显对抗Ket对甲醛注射侧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的抑制(P<0.01)。Ket均可抑制脊髓NOS活性和NO水平(P<0.05),鞘内注射SP可显著对抗Ket对NOS活性和NO的抑制(P<0.05)。结论:Ket抗伤害作用与抑制脊髓SP受体有关,这可能通过NO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鞘内预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factor,CRH/CRF)以及联合芬太尼对足底注射甲醛诱导的大鼠脊髓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醛炎性反应性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甲醛刺激前10min鞘内预注:生理盐水20μL;CRH 0.5μg;芬太尼0.25μg;CRH 0.5μg 芬太尼0.25μg;提前1h腹腔内注射CP-154526(10mg/kg)后鞘内给予CRH 0.5μg.各组分别在15、30、60、120min共4个时相点检测热辐射刺激甩尾反射潜伏期即痛阈的变化,并于2h后检测脊髓后角原癌基因e-fos的表达产物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鞘内预注CRH 0.5μg抑制痛阈的下降,同时可以抑制脊髓后角浅层Fos蛋白的表达效应,并显著增强芬太尼的作用.提前1h腹腔内注射CP-154526可抵消这种抑制效应.结论 在脊髓水平给予CRH可抑制脊髓痛觉敏化,并加强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对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大鼠模型镇痛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71只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体重230~250g,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成功大鼠连续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建立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通过胫骨X线检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及疼痛行为学检测,选取胫骨癌痛模型构建成功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癌痛吗啡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吗啡组(M组)和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采用检测患肢足底热辐射痛阈值作为疼痛行为学指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法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脊髓P物质(substance-P,SP)及缓激肽(BK)含量。结果1 胫骨癌痛大鼠连续9天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kg, 2次/d)可成功建立胫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2 连续7天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5μg, 1次/d)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耐受大鼠热辐射痛阈值较各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3 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脊髓SP和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干预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模型痛阈值及行为学观察再次证实了小剂量氯胺酮的应用可加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一定程度减轻吗啡镇痛耐受的发生。我们研究也表明传导通路中脊髓P物质及缓激肽含量变化是小剂量氯胺酮参与调节吗啡镇痛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对致敏原诱导哮喘模型大鼠的肺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u MM  Qian YN  Zhu W  Xu YM  Rong HB  Ding ZN  Fu C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08-1313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及炎症的影响。方法56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不同浓度氯胺酮雾化吸入预处理组(C组、D组和E组)及不同剂量氯胺酮腹腔用药预处理组(F和G组)。采用卵蛋白(OVA)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大鼠。雾化吸入10mg/ml OVA激发。氯胺酮预处理组大鼠在激发前分别给予12.5mg/ml、25mg/ml或50mg/ml浓度的氯胺酮雾化吸入或50μg/kg,100μg/kg剂量的氯胺酮腹腔注射。A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替代OVA进行雾化吸入。最后1次激发后24h,测定气道反应性。并取肺组织作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一氧化氮(NO)生成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1)B组的呼气阻力(Re)增长百分率的剂量反应曲线向左上移位,而且PC100(Re增长达100%幅度时所需乙酰胆碱的激发剂量),PC200及PC400值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14.65±1.19vs32.28±1.43,15.17±1.19vs38.91±1.39及16.28±1.18vs56.5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胺酮预处理组的Re剂量反应曲线向右下移位,而PC100,PC200及PC400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2)B组可见明显的气道炎症性病理改变。氯胺酮治疗组炎症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间质水肿改善。(3)B组iNOS基因表达与A组相比明显增强(1.00±0.07vs0.48±0.07,P〈0.01)。与B组相比,iNOS基因的表达在C组(0.65±0.07),D组(0.58±0.09),E组(0.56±1.00)及F组(0.66±0.06)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A组相比,B组iNOS蛋白表达(0.54±0.08)明显增强(P〈0.05),而与B组相比,iNOS蛋白表达量在C组(0.20±0.03),D组(0.18±0.03)及F组(0.21±0.04)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B组肺组织NO产量[(0.39±0.04)μmol/g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1)。肺组织NO产量在C组[(0.19±0.03)μmol/g蛋白],D组[(0.17±0.03)μmol/g蛋白]及F组[0.16±0.04)μmol/g蛋白]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明显抑制致敏原诱发的肺iNOS的高表达,降低NO的过度产生,从而减轻炎性损伤,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模型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FLIN)数量的变化,探讨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的镇痛效能与其剂量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平均分为7组,生理盐水组(NS组)、福尔马林组(FOR组)和5个实验组(L60组、L120组、L180组、L240组、L300组),行清醒鞘内穿刺,注入NS或不同剂量的氯诺昔康(60μg、120μg、180μg、240μg、300μg),10min后足底皮下注射NS或5%福尔马林100μL,观察行为表现,计算5min内伤害反应指数(NBI),连续60min。足底注射后2h取脊髓L4~L6节段做c-Fos免疫组化染色,计数FLIN数量。结果1第一相(致痛后0~5min)NBI,L240、L300组较其他组低(P<0.01),二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随着氯诺昔康剂量的增加,第二相(致痛后15~60min)NBI累加值有下降的趋势,但L180~L3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随着氯诺昔康剂量的增加,致痛侧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FLIN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但L180~L300三组的浅层及L240组、L300组的深层FLIN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大鼠1h的NBI累加值与致痛侧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c-Fos蛋白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855(P均<0.001)。结论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能有效抑制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和致痛侧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且该作用与剂量有关,并存在封顶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脑冷冻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氯胺酮对NO的影响。方法 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未治疗组和氯胺酮治疗组。分别于2、6、24h处死动物,0℃~4℃取脑,匀浆离心制成10%组织匀浆,用分光光度法测脑组织NOS活性和血浆NO量。结果 脑组织中NOS水平在冷冻伤后2h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血浆NO量也有相应改变。氯胺酮治疗后脑组织NOS水平和血浆NO量在2、6h较未治疗组显著下降,24h无差异。结论 氯胺酮能降低冷冻伤周围脑组织中NOS水平和血中NO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异丙酚对大鼠肝脏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对照组 ,分别腹腔注射等容积异丙酚 (10ml/kg ,即 10 0mg/kg)和生理盐水 (10ml/kg)。异丙酚组待鼠翻正反射消失后 ,微泵输注异丙酚 ,2 0min后处死 ;对照组鼠腹腔注射 2 0min后处死。检测肝脏组织匀浆中NO水平、NOS酶活性及内皮型NOS(eNOS)在肝脏内的表达与分布 (免疫组化法 )。结果 异丙酚组肝脏组织匀浆中NO水平、NOS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异丙酚组肝脏血管内皮细胞eNOS染色表达强阳性 ,半定量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异丙酚可以刺激肝脏中NOS活性 ,升高肝脏内源性NO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NO及eNOS的影响。方法:将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0.15mL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0.15mL生理盐水)、低剂量组(8g/kg奥扎格雷钠)、中剂量组(12g/kg奥扎格雷钠)、高剂量组(16g/kg奥扎格雷钠)和阳性对照组(81.0mg/kg复方丹参滴丸),连续灌胃给药7d,从第3d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于给药后1h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d,连续5d,时间间隔为24h,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末次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h后取心肌组织测定NO、eNOS的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eNOS活力、总NOS活力明显提高,NO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大鼠eNOS活力、总NOS活力降低,NO浓度提高(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eNOS活力、总NOS活力明显减轻,NO浓度明显提高(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eNOS活力、总NOS活力降低程度,NO浓度提高程度相当。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有效地升高心肌组织NO浓度,抑制eNOS及总NOS活力系数,清除自由基,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以及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50μg组(K1组)和氯胺酮100μg组(K2组)。NS,K1和K2组于置管5d后,复制甲醛炎性疼痛模型。采用疼痛加权评分法(PIS)评估大鼠甲醛致痛后1h内的疼痛行为,24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腰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nNOS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K1组和K2组在甲醛炎性痛第2时相(15~60min)的PIS值明显降低(P〈0.01);NS组大鼠脊髓背角nN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及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1),而K1和K2组则明显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对甲醛炎性痛大鼠具有明显的抗伤害作用;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引起的脊髓背角nNOS表达的增加,表明nNOS在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云鹏  董兆君  何悦  邓有才  唐禾  赵远鹏  叶枫 《重庆医学》2008,37(21):2437-2438
目的 研究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72只,平原(海拔308m)、高原(海拔4 000m)氰化钠中毒组各36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氰化钠(3.6mg/kg),分剐于中毒0(对照组)、0.5、1、2、4、6h取肝脏检测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 平原及高原氰化钠中毒大鼠肝脏总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升高,平原组iNOS活性升高更明显.平原组NO含量升高并在中毒1h达到峰值,高原组N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高原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可抑制肝脏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刘萍  邱明才  何兰杰 《重庆医学》2012,41(23):2389-239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活性氧物质与一氧化氮(NO)系统的关系。方法制备高脂高糖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mg/kg)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20只;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状态及NO系统的表达,肾功能改变及抗氧化指标与NO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成型12周时SOD,SOD/MDA降低,MDA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总NOS、iNOS、cNOS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肾脏肥大指数、尿微量清蛋白、基质比、肾小球截面积与SOD/MDA呈负相关,与NO、总NOS呈正相关;SOD/MDA与总NOS、NO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氧化应激,NO均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它们之间的平衡可能是抗氧化治疗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灵草液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方法: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采用大鼠脑组织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用IBO损毁大鼠双侧nbM,建立AD模型大鼠。手术后灵草液连续灌胃共20d,1d1次,每次2m l。灌胃期满后即将大鼠断头处死,并立即在冰盘中开颅取脑做组织匀浆,取其上清液测定各生化指标。结果:用IBO损毁大鼠双侧nbM,建立的AD模型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均明显升高。灵草液能显著地降低AD模型大鼠脑组织NO含量和NOS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灵草液能降低AD模型大鼠的NO含量和NOS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