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建立兔饵食性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观察高脂饮食对兔体重、死亡率及血脂变化情况.方法 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其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普通饮食组,喂以普通饮食;其他动物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根据血清TC水平分为高脂饮食敏感组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继续喂养9周,观察三组间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敏感组在第4~13周时血清TC、TG、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在第7~13周时,动物血清TC、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血清TG水平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饮食敏感组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的上升程度均显著低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动物(P<0.01).结论 首次发现兔对高脂饮食敏感性存在差异,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抗病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性均高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兔.与高脂饮食敏感组家兔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对高脂饮食耐受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干预下血脂异常兔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以及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联素分泌量的变化,推测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15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进行血脂造模。造模结束后,留取兔主动脉标本并切片做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取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称量,并进行脂肪组织孵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及腹股沟脂肪细胞提取液中脂联素浓度。 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兔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P<0.05);高胆固醇组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后能明显降低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浓度(P<0.05);高胆固醇组兔血清脂联素浓度和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浓度较对照组低(P<0.05);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后能明显升高血清脂联素浓度并提高脂肪组织分泌脂联素的浓度(与高胆固醇组比较,P<0.05);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浓度呈正相关(P<0.05);RT-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组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mRNA和脂联素mRNA的表达高于高胆固醇组(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上调血脂异常兔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和脂联素mRNA表达从而升高血清和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分泌水平,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多效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烟酸缓释胶囊升高家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6只,实验前适应性饲养2周,稳定后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高脂模型组18只,其中空白对照组用普通兔饲料喂养22周.高脂模型组用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均改为普通饲料喂养.药物治疗组以药物灌胃法加用烟酸缓释胶囊0.05 g/ (kg·d) ,均喂饲12周.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分别测血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并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药物治疗组与高脂对照组相比较,TC、TG、LDL-C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镜下观察见药物组斑块面积明显减少,斑块内膜面积比值与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烟酸缓释胶囊能够明显升高血清HDL-C,降低TC、TG、LDL-C.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糖尿病(DM)大鼠血脂联素和脂联素基因的表达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和高脂饮食诱导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DM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DM (DM)组10只和DM非诺贝特(DF)组10只,正常Wistar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NC)组.DM组及DF组大鼠给予高脂喂养,NC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3组大鼠每日摄取的热量相等,同时DF组大鼠给予非诺贝特灌服.8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取肾周脂肪组织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脂联素基因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FPG、FFA、TC、TG、LDL-C、TNF-α和sVCAM-明显增多(P<0.05~P<0.01),血HDL-C、脂联素和脂肪组织内的脂联素基因表达下降(P<0.01).与DM组相比,DF组的血FFA、TG 、FBG、LDL-C、TNF-α和sVCAM-1水平下降(P<0.05),同时血HDL-C、脂联素和脂肪组织内的脂联素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非诺贝特治疗可能通过改善脂联素基因的表达和血脂联素水平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华  俞蕴利  朱亮 《重庆医学》2015,44(13):1779-1781
目的 观察阿那曲唑辅助治疗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60例需要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每天给予1 mg阿那曲唑(每天1次)治疗,分别检测其服药前及服药后3、6、12个月的血脂、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结果 服用阿那曲唑后3个月血脂、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服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总胆固醇(TC)、LDL-C、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脂联素则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与血清脂联素具有明显负相关性,与血清瘦素水平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血清脂联素与瘦素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阿那曲唑辅助治疗,可影响血清脂联素、瘦素的水平,从而导致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诊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90例年龄、性别与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三酰甘油(TG)的水平,并计算所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中的检测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3.98±1.34)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6.19±1.06) mg/L(P<0.01),观察组的FPG、FINS、HOMA-R、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I、FPG、FINS、HOMA-R、HDL-C、TC、TG(均P<0.05)呈负相关.Partial相关分析消除BMI因素影响显示,观察组的脂联素水平只与FPG、FINS、HOMA-R(均P<0.05)呈负相关;对照组的脂联素水平与FPG、FINS、HOMA-R(均P>0.05)无相关性.结论:低水平的脂联素参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绞股蓝对兔高脂血症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脂饲料饲养兔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相关性及绞股蓝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C组、E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92.5%标准饲料 2%胆固醇 2%蛋黄 3.5%猪油) 绞股蓝5 g/kg、高脂饲料 辛伐他汀5 mg/kg、高脂饲料、标准饲料.于实验前和实验后9周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内皮素-1(ET-1)、血液流变学(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① TG、TC、LDL-C、HDL-C: A组、B组、C组饲养后TG、TC、LDL-C明显升高(P<0.05~0.01),A组和B组TG、TC、LDL-C低于C组(P<0.05~0.01),A组TG、HDL-C、LDL-C优于B组(P<0.05~0.01),B组TC优于A组(P<0.05);② ET-1: A组、B组、C组ET-1水平较饲养前明显上升(P<0.01),A组、B组显著低于C组(P<0.01);③血液流变学: A组、B组、C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饲养后显著升高(P<0.05~0.01),A组、B组指标优于C组(P<0.05);④内皮细胞超微结构:C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质内大量脂滴空泡,甚至形成脂囊;A组和B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质内偶见小脂滴空泡,各种细胞器存在.结论 绞股蓝对高脂饲料饲养兔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取AMI患者5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6例)和洛伐他汀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联素,并进行对比.结果 ①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的血清TG、TC及LDL-C无明显变化,而脂联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②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G、TC、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而脂联素浓度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脂联素的升高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洛伐他汀能改善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浓度.  相似文献   

9.
李丽  张艳赏  霍琰  李季滨 《四川医学》2019,40(5):471-47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变化及与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 01~2017. 01)确诊的GDM患者100例(GDM组)、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10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内脂素、脂联素、AFA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并分析血清内脂素、脂联素、AFABP与HOMA-IR的关系。结果 GDM组的血清TG、TC、HDL-C、LDL-C、FPG、Fins、HOMA-I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GDM组的血清TG、LDL-C、FPG、Fins、HOMA-IR、内脂素、A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GDM组的血清内脂素、AFABP水平与HOMA-IR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5),GDM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OMA-IR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 05)。结论 GDM患者血清内脂素、AFABP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并且与GDM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脂源性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5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2例、重度子痫前期21例),20例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8.88±4.67)μg/mL及(5.14±2.79)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61±2.9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为(21.79±15.19)ng/mL及(27.27±18.38)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35±6.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TG、TC、LDL-C和HDL-C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58、-0.624、-0.419和0.461),瘦素水平也与上述指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534、0.707、0.418和-0.51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及瘦素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 =-0.760,P<0.01).结论 脂联素、瘦素等脂源性细胞因子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锦玉  关立克 《吉林医学》2007,28(1):19-20,22
目的:了解黑芝麻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白耳兔随机分成基础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和黑芝麻油组,每组8只,各组饲喂不同饲料20周后,取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比较3个组的总胆固醇值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高脂饲料组与基础饲料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黑芝麻油组与高脂饲料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黑芝麻油具有较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其降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降低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宽叶缬草(ValerianaOficinalisVarLatifoliaMiq,VOL)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家兔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大耳白兔采用免疫损伤合并高胆固醇喂饲45d,复制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1)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CAS组);(2)小剂量VOL组(VOL1组);(3)大剂量VOL组(VOL2组);(4)舒降之组(Simvastatin,ST组)。继续喂养60d。于实验前、实验第45、75、105d分别抽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VOL油能显著降低TC、TG、LDL-C,升高HDL-C,VOL2组及ST组与CA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VOL1组与ST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OL油具有显著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输精管结扎术后12个月家兔15只,分为结扎胆固醇(V-Ch)组和结扎普食(V-S)组,同龄雄兔15只,分为对照胆固醇(C-Ch)组和对照普食(C-S)组。结果表明,V-S组睾酮(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水平与C-S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HDL-C显著高于C-S组(P<0.05);V-Ch组上述指标与C-Ch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V-Ch组TC,LDL-C显著高于V-S组(P<0.01),而T、TG、HDL-C差异不显著。各组血浆睾酮与同组血脂水平相关检验结果表明,除V-S组睾酮与LDL-C呈负相关(r=-0.76)外,余皆无相关关系。V-S和V-Ch组血清抗精子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血清抗精子抗体水平对睾酮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脂饮食诱发大鼠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诱发建立雄性SD营养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40只SD雄性青年大鼠采用D12492配方所制作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进行限制饲喂,2周时剔除肥胖抵抗大鼠,其余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喂,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观察体重、Lee's指数。高脂饲喂8周时禁食24 h后麻醉取血分离血清,取肝脏制备匀浆,取体脂称重并计算脂肪指数,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和肝脂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于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脂饲喂4周后,高脂饮食组体重达到(299.3±17.74)g,而正常组大鼠体重仅为(202.8±9.14)g,高脂组的Lee's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高脂饮食组大鼠的脂肪湿重、脂肪指数、血清TC、TG、LDL-C以及肝脂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论:选取SD雄性青年大鼠采用D12492配方所制高脂饲料运用限制喂养的方式成功建立营养性大鼠肥胖模型,节省造模成本,同时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中的TC、TG水平,造成动物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病变,与人类临床肥胖症及相关并发症颇为相似,为共同研究人类营养性肥胖伴发的高脂血症与脂肪肝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对大鼠脑部脂质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体重随机分为基础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1周、2周和3周组,每组8只.检测血脂、肝脂、脑脂及载脂蛋白E(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24-羟基胆固醇(24HyC).结果 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大鼠形成高脂血症.从第1周到第3周,大鼠血清、肝TC、TG、LDL-C水平上升,HDL-C水平下降;脑TG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脑TC和LDL-C水平无变化;脑LDLR水平升高,血清24HyC及脑24HyC水平升高.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C、TG、LDL-C与脑TG、LDLR呈正相关,与脑HDL-C呈负相关;脑TG与脑LDLR、24HyC呈正相关,脑HDL-C与脑LDLR、24HyC呈负相关.结论 高脂血症可导致大鼠脑TG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对大鼠脑TC、LDL-C水平无影响.大鼠脑TG水平随脑LDLR、24HyC的升高而升高,脑HDL-C水平随脑LDLR、24HyC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心藤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PC组)、定心藤总黄酮低剂量组(MIF1组)、定心藤总黄酮中剂量组(MIF2组)、定心藤总黄酮高剂量组(MIF3组).NC组给予基础饲料;MC组、PC组和MIF各亚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同时给予药物干预.喂养6周后,禁食12 h,一侧眼球摘除法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喂养12周后,禁食12h,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结果 MIF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MDA和升高HDL-C、SOD、T-AOC的水平,与NC组相比,MC组TG、TC、LDLC、MDA的水平明显升高,HDL-C、SOD、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C相比,MIF各亚组TC、TG、LDL C、MDA的水平明显降低,HDL-C、SOD、T-AO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F可能通过提高机体SOD、T-AOC和降低MDA的水平,达到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Probucol)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脂、CRP及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6):给予普通饮食16周;②高胆固醇组(n=8):高脂饮食8周后,再给予普通饮食8周;③普罗布考组(n=8):高脂饮食8周后,再给予普通饮食+普罗布考[200 mg/(kg.d)]8周。分别于第0周、8周和第16周末经兔耳中央动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普罗布考组治疗8周后,TC、LDL-C及HDL-C水平较8周时显著下降,并低于同时间未用药之高胆固醇组水平。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高胆固醇组和普罗布考组hs-CRP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高胆固醇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普罗布考组hs-CRP明显低于高胆固醇组。结论:普罗布考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及hs-CRP水平,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苦荞壳提取物对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苦荞壳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机制. 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高脂模型组、苦荞壳提取物高剂量组(0.825 g/kg)、低剂量组(0.165 g/kg)和力平之对照组(0.067 g/kg). 于实验后第12周测定大鼠血清Ch, Tg, HDL-C, LDL-C, MDA含量, SOD, GPX活力和肝指数,并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Ch, Tg, LDL-C, MDA含量和肝指数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P<0.05); HDL-C, SOD显著低于普通饲料组(P<0.05); GPX低于普通饲料组,体质量高于普通饲料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力平之组大鼠血清Ch, Tg, LDL-C, MDA含量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GPX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 HDL-C, SOD, 肝指数和体质量与高脂模型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苦荞壳提取物各组大鼠血清Ch, Tg, LDL-C, MDA和肝指数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 SOD, GPX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 HDL-C高于高脂模型组,体质量低于高脂模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苦荞壳提取物可降低实验性高血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和肝指数,提高血液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高脂饮食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观察大豆蛋白、花生蛋白、麦绿素(叶蛋白)三种植物蛋白质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20%花生蛋白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的人工半合成饲料,5周后测定其肝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四组大鼠血清T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除花生蛋白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它各组TG水平无显著差异;大豆蛋白组血清HDL—C和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而花生蛋白组和麦绿素添加组血清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而其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花生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肝脏TG水平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麦绿素添加组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花生蛋白组的肝脏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均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  相似文献   

20.
Li XP  Duan J  Zhao SP  Tan MY  Xu ZM  Zhang D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399-2403
目的 观察烟酸缓释片单用和与阿托伐他汀合用对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血清总胆固醇(TC)≥3.5mmoL/L的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分为3组:(1)烟酸缓释片组(n=38),给予烟酸缓释片500mg/d,4周后加量至1000mg/d;(2)阿托伐他汀组(n=38),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联合治疗组(n=34),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和烟酸缓释片500mg/d,4周后烟酸缓释片加量至1000mg/d。3组患者均干预8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和8周后测定血脂水平并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1)烟酸缓释片组干预8周后,甘油三酯(TG)降低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16%(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干预8周后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G分别降低19%、26%和17%(均P〈0.05);联合治疗组干预8周后TC、LDL-C和TG分别降低28%、38%和39%,HDL-C升高23%(均P〈0.05),其TC和LDL-C的降低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均P〈0.05)。(2)联合治疗组的LDL-C达标率为73.5%,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均P〈0.05)。(3)烟酸缓释片组的不良反应以潮红(15.8%)和消化道症状(23.7%)较常见,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各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烟酸缓释片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尤以降低TG和升高HDL-C效果明显。烟酸缓释片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有助于血脂谱的全面改善,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