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 ,但也常会出现神经损伤、硬膜破裂、椎管血肿等多种并发症。其中椎间隙感染并不常见但其后果较为严重 ,病人身心异常痛苦。我院自1990年至今收治 11例椎间隙感染的患者 ,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1例椎间隙感染患者中女性 3例 ,男性 8例 ,年龄 2 5~ 5 9岁 ,平均 3 8岁。椎间隙感染部位为L3~ 41例 ;L4~ 56例 ;L5~S14例 ;住院时间 3 8~ 12 9天 ,平均 76天。1 2 临床表现 :术后 1周内发病 5例 ,1~ 2周内 4例 ,2~3周内 2例。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技术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2例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22例病人中,19例病人症状有明显好转(表现为头痛、行走不稳等原有症状消失);术后出现引流管堵塞的4例,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2个~3个月更换引流管,1例到外院治疗;1例腹腔感染后将分流管腹腔端外置待腹腔感染治愈后,重新置管.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术前、术中、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预防及诊治方法。方法 :治疗上严格卧床 ,早期静脉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并适量给予少量激素。如果症状较重 ,除有腰背剧痛外 ,还伴有肌肉痉挛、抽搐及高热等症状 ,应尽早行病灶清除术。结果 :4例椎间隙感染患者 ,占我科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的 0 9%。其中非手术治疗 2例 ,手术治疗 2例。 4例患者均在术后 6周~ 8周带腰围离床活动。随访时间 6个月~ 3a。结论 :一旦出现感染 ,应早期诊断 ,早期处理。但降低椎间隙感染发病率的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73%~4%.早期易发生误诊,且由于治疗方法不当易给病人增加痛苦.我科自1992年6月~1999年4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6例,发生椎间隙感染17例,本文对有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探讨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传统腰椎间盘手术后腰腿痛原因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传统腰椎间盘手术术后腰腿痛原因和治疗分析。方法:对传统的后路开窗髓核切除术3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5例(86.00%)患者获随访6~42月,平均16.5月。再手术4例(1.17%),其中3例再次后路髓核切除术,分离剥除有压迫的疤痕组织、切除髓核组织游离松解神经根;1例予保守性双下肢皮牵引、制动、联合抗生素加止痛药未能明显好转,作椎间隙感染切开冲洗引流,石膏床固定4~6周,8~12周痊愈。3例患者疼痛消失,1例患者大部缓解,均未作内固定。结论:术后腰腿痛的原因有患者自身和医源性等多方面因素,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上尿路梗阻手术治疗置入双J管后继发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因上尿路梗阻手术治疗置入双J管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0例病人,所有患者术前都曾做逆行造影检查;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2周,术后继发尿路感染,尿培养出PA、菌落计数>10万.按入院顺序将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治疗方案:再次或继续留置双J管+敏感抗生素治疗2周,拔除双J管,停药1周作尿培养,如感染未完全控制,尿培养附性,再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2周,如此进行共3个疗程.B组治疗方案:重新放置进口双J管(美国Cook,F6),选择敏感抗生素染治疗2周,停药1周作尿培养,如感染未完全控制,尿培养阳性,再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2周,如此重复进行直到感染完全治愈后拔除双J管.结果:A组,再留置双J管时间2周,抗生素使用第1个疗程(2周)治愈4例(占26.7%),第2疗程治愈2例(两个疗程共治愈6例,占40%),第3疗程治愈1例(3个疗程共治愈7例,占46.7%).B组,再留置双J管时间4~12周(平均8周);第1个疗程治愈3例(占20%),第2疗程治愈9例(2个疗程共治愈12例,占80%),第3疗程治愈2例(前3疗程治愈率93.3%),两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的总治愈率,A组与B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对于上尿路梗阻手术治疗置入双J管继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较长时间留置双J管+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治愈后才拔除双J管(B组方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双J管留置2周+敏感抗生素治疗(A组方案).前者是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闭式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椎间隙感染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隙感染是椎间盘术后最常见并发症 ,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 ,不仅能减轻病人痛苦 ,而且明显缩短病程。我院自1990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76 8例 ,其中并发椎间隙感染 2 6例占 1.47% ,1995年以前的病历均采用非手术治疗 ,效果不理想 ,1995年 1月以后的采用手术埋管冲洗引流。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两种治疗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非手术组 15例 ,为 1990年 12月~ 1995年 12月的病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4~ 5 6岁 ,平均年龄为 42岁 ,椎间隙感染部位为L3~ 4 2例 ,L4~ 58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支架外固定下闭式置管冲洗 创面软组织推/转移皮瓣覆盖及肌皮瓣填塞骨缺损 引流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11例,9例行闭式置管冲洗引流,2例行肌瓣填塞骨缺损 引流管引流.结果:10例伤口在2周~1个月内愈合,1例肌瓣填塞骨缺损病例因髓腔内填塞的肌肉部分坏死,经引流冲洗、取除坏死组织后2个月后愈合.10例骨感染控制后未复发,1例骨感染者复发后失访.结论:胫腓骨骨折的早期正确处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外固定支架配合闭式置管冲洗或肌瓣填塞骨缺损 引流管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合并胰周感染时,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引流路径和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8例SAP并胰周感染患者,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路清除引流及术后灌洗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经过1次手术,21例经过2次手术,3例经过3次手术,所有病人均经术后灌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有消化道出血1例,肠瘘1例,胰瘘2例.结论:SAP合并胰周感染时,采用经后上腰腹膜后路行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和术后灌洗是直接、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椎间隙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腰椎术后并发椎间隙炎的患者12例,要求患者严格卧床制动,早期用20%甘露醇125 ml加地塞米松10 mg脱水治疗3~7 d.采用静脉联合应用头孢呋辛、庆大霉素、甲硝唑治疗2~3周,症状消失后口服头孢氨苄6周.结果 12例腰椎术后椎间隙炎患者,均非手术治愈,治疗3~5周后,椎间隙炎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戴腰围下床活动,随访 6~18 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对腰椎术后椎间隙炎有充分认识,早发现术后椎间隙炎;严格卧床制动、静脉联合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是非手术治愈术后椎间隙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纤维环法诱导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制作方法。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以腰5—6椎间盘为模型,18G穿刺针体表定位下,经皮穿刺损伤腰5—6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X线摄片确认穿刺针头位置,随后将其处死,留置穿刺针位置不变,解剖确定穿刺路径以及针尖位置。结果:①X线摄片示穿刺针均位于椎间隙内;②解剖发现,经皮穿刺针均穿刺到椎间盘纤维环而未进入椎管,未损伤神经根,未刺穿腹膜伤及腹部大血管。结论:本实验可为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感染机会小,动物存活率高,操作时间短的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隙感染的病理过程和发病机制以及对抗生素的疗效。方法在通过椎间隙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方法建立兔椎间隙感染的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后,分别在术后l、2、4、8、12、16周,取兔椎间盘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其细 胞学变化。结果椎间隙感染早期导致髓核软骨样细胞破坏核溶解,高尔基体消失、胶原纤维破坏,晚期以结缔组织增 生,椎体间融合,用抗生素治疗时破坏减轻。结论椎间隙感染是以炎症增生性反应病理过程,与椎间盘组织自身免疫相 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影像引导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我科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6例的病变椎间盘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成形术并术后定期随访。于术前、术后3d、术后2周、术后3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VAS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评定结果。结果本组4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其中优效178例(41.8%),有效224例(52.6%),无效24例(5.6%),总有效率为94.4%(402/426例)。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未见神经与脊髓损伤,局部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薛红军 《吉林医学》2012,33(16):3410-3412
目的:对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的18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术后椎间隙感染病因,比较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在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8例患者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症状持续平均时间2.6个月,平均住院时间1.2个月,平均住院费用2.54万元;其中,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相比,两者疗效和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住院时间长;8例保守治疗患者严格卧床制动,早期联合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10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6~8周戴腰围离床活动;治愈后平均随访2年(1~4年),均取得良好预后。结论: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并联合应用足量抗生素,可获得临床治愈。对于红细胞沉降率>60 mm/h,并伴有发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腰痛剧烈、腰部活动受限明显的患者,采取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保留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可获得较保守治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腰椎间盘术后腰椎间隙感染23例的临床资料及特点,其中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8例。结果随访7~36个月,23例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根据病史、体征及ESR、CRP、MRI检查可早期诊断椎间隙感染。多数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非术治疗无效、感染扩散、症状严重者,应行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16.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自行研制的人工腰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腹膜外前路切除病变腰椎间盘后,用特制的手术器械将人工腰椎间盘置于相应的椎间隙,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短期效果满意,人工腰椎间盘突换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感染性结石的大鼠模型,观察感染性结石的形成对尿路组织病理学的损害.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4)、假手术组(n=10)和实验组(n=10).空白对照组膀胱内不置入任何异物.假手术组膀胱内不置异物,仅行膀胱无菌穿刺.实验组大鼠在腹腔麻醉后,于下腹部正中切开腹腔,提起膀胱,以无菌G18穿刺针穿刺膀胱,于膀胱顶部穿刺入膀胱,经穿刺针内腔,使用推杆将聚乙烯管(此前浸泡于107CFU·ml-1的奇异变形杆菌悬液中,置于恒温箱中共同培养8 h以上)推入膀胱,退出穿刺针后关闭腹腔.手术后第21天,将大鼠以过量麻醉方法全部处死,分离大鼠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并将获取的尿路组织标本置入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24 h,常规石蜡包埋尿路组织标本后进行相关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尿路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变化,膀胱内无结石生成.实验组大鼠的尿路组织主要表现为肾输尿管膀胱的炎症改变;膀胱内有感染性结石的形成.结论:奇异变形杆菌及其解脲酶对尿路上皮细胞可以造成损伤,损伤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在感染性结石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引导下2靶位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法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10mm)患者35例,在CT引导下,Ⅰ型靶针达硬膜外间隙,Ⅱ型靶针通过工型靶针刺人突出物内,向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600U,向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1200U。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进行评定,结果优24例(68.6%),良8例(22.8%),差3例(8.6%),优良率91.4%。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无严重疼痛及症状加重,无神经根、血管等损伤。结论在CT引导下将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硬膜外间隙与突出物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未见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针与7号8~10cm细针(腰穿针)在臭氧加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溶盘术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CT引导下采用腰硬联合针穿刺,侧隐窝入路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溶盘(n=30);B组在CT引导下采用腰穿针穿刺,侧隐窝入路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溶盘(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VAS变化、治疗后1~12个月总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VAS、治疗后1~12个月总疗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针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前、治疗后5天VAS及1~12个月总疗效与腰穿针相似,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椎间盘突出144个.透视引导下将激光光纤顺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汽化过程中行负压抽吸.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优良率达78%,术后再穿刺率为3.4%,术后外科手术率为5.8%,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