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全麻下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时呼吸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麻下不同潮气量正压机械通气时呼吸功能的变化,探讨麻醉时机械通气较为理想的潮气量. 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颅脑手术患者,均取仰卧位,根据三因素四水平拉丁方设计,将40例患者先后使用4,6,8,10mL/kg四种不同潮气量施行持续正压机械通气各30 min,呼吸频率固定为15次/min,监测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时肺顺应性、循环及血气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随着潮气量的增加,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动脉血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平台压(PPLAT),动态肺顺应性(CDYN),静态肺顺应性(CSTAT)均逐渐增加, 各潮气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潮气量的增加, ETCO2,PaCO2逐渐降低,各潮气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潮气量组间PaO2,SPO2,MAP,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全麻仰卧位机械通气频率为15次/min时,4 mL/kg潮气量组(分钟通气量60mL/kg)氧合最好,但不能充分排出CO2而对改善肺通气功能不利;潮气量6~8mL/kg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单纯增大潮气量并不能明显改善麻醉所致的肺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中设置不同的潮气量,应用血气分析对患者的酸碱状况进行研究,旨在为完善全身麻醉通气策略、精准设定潮气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2±11)岁,平均体质量(65±8)kg,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潮气量7 mL/kg组;Ⅱ组:潮气量9 mL/kg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50~80 min(T2)和120~200 min(T3)时段麻醉深度稳定时取桡动脉血1 mL行血气分析,记录酸碱平衡主要指标:血液酸碱度(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及HCO_3-值。结果 p H值、PaCO_2值及HCO_3-值:Ⅰ组在T1、T2、T3,Ⅱ组T1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T2、T3与Ⅱ组T1及Ⅰ组T2、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过程中,潮气量7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可使血液酸碱平衡保持在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对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前后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潮气量(TV)=7 ml/kg,呼吸频率(f)=12次/分)],B组(TV=5 ml/kg,f=15次/分),C组(TV=7 ml/kg,f=15次/分),分别于全麻诱导通气30 min后、转流前10 min、术毕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及呼吸指数(RI)。结果:术毕与全麻诱导通气30 min时相比,A组患者PaO2显著下降(P<0.05),P(A-a)DO2,RI,分流率显著增高(P<0.01),B,C组患者PaO2,P(A-a)DO2,RI,分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B,C组与A组相比较PaO2,P(A-a)DO2,RI,分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C组PaCO2低于正常值(<35 mmHg),A,B组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呼吸频率15次/min,潮气量5 ml/kg的机械通气方式可改善瓣膜置换手术后肺内分流及氧合,是较适宜于瓣膜置换术病人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 mL/kg,PEEP=0.49 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小潮气量通气对老年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规潮气量(9ml/kg)通气组(CV组)、小潮气量(6 ml/kg)复合3 cmH2O(1 cmH2O≈98 Pa)PEEP组(LV3组)、小潮气量复合6 cmH2O PEEP组(LV6组)、小潮气量复合9cmH2O PEEP组(LV9组),各15例。观察术前(T1)、麻醉插管后30 min(T2)、麻醉插管后60min(T3)、拔管后15 min(T4)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顺应性(CL)、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结果 CV组T3时点较T2时点Ppeak增高、CL下降(<0.05);LV9组各指标变化与CV组相似,但Ppeak明显高于LV3组及LV6组(<0.05)。LV3组及LV6组T3时点PaO2、CL较CV组明显增高、Ppeak明显降低(<0.05);与LV9组相比,PaO2、PaCO2及C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LV3组及LV6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LV9组T2、T3时点MAP及HR均低于CV组及LV3组,T3时点CVP低于以上3组(<0.05)。结论 6 cmH2O PEEP联合小潮气量通气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时潮气量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麻醉中机械通气时如何设定最佳潮气量。方法:选择ASAIⅠ ̄Ⅱ级2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插管,静吸复合加肌松维持麻醉。分别以4ml/kg,5ml/kg直至10ml/kg潮气量,呼吸频率12次/min进行机械通气,15min后记录SP、DP和MAP、HR、SpO2和PetCO2。结果:结果显示:潮气量10ml/kg时,PetCO2降至正常值以下,存在过度通气,有呼吸性低碳酸血症倾向。结论:麻醉中仅作一般机械通气,成人潮气量一般(6 ̄8)ml/kg即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肺部保护性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喉罩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与气管插管常规通气组(B组),每组各60例。A组诱导后置入喉罩,术中维持采用潮气量6mL/kg,呼吸频率14~20次/min.PEEP设为5cmH_20。B组诱导后常规气管插管,术中维持采用潮气量10~12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记录两组T1、T2、T3患者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动脉血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T0比较,T1时A组HR、MBP无明显变化(P0.05),B组HR、MBP明显升高(P0.05)。T2时A组Ppeak、Pplat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A组PaO_2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HR、MBP、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d,B组肺部并发症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喉罩联合肺保护性通气在全麻中的应用能够改善老年患者的氧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Ca通道)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麻醉后不做任何处)和B、C组(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并分别给予不同潮气量(VT)的机械通气4h.B组VT10mL/kg,C组40 mL/kg),通气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分别刺激已培养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30 min,利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观察KCa通道的变化.结果:B、C组内皮细胞KCa通道开放率明显上升,且以C组最为明显.结论:不同VT机械通气大鼠血清对ECV304 KCa通道的开放、关闭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双肺通气30min后转为单肺通气,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三组:小潮气量组(A组),常规潮气量组(B组),大潮气量组(C组),每组患者分别于OLV前、OLV后30min、OLV后60min(分别称为T1、T2、T3)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结果OLV后30min、60min,各组间PaO2差异无显著性。Ppeak及Raw随潮气量增加而升高(P〈0.05)。OLV后A组Ppeak及Raw最小,但OLV后A组PaCO2比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OLV后C组PaCO2低于A、B组(P〈0.05),单肺通气后C组Ppeak及Raw值最大、显著高于A、B组(P〈0.05),与T1相比较显著增高(P〈0.05)。OLV后B组Raw高于A组(P〈0.05),但B组Ppeak及Raw保持在正常水平,OLV后B组获得较好的通气效果,PaO2、SpO2及PaCO2均较满意。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常规潮气量组(VT=10ml/kg,f=12次/min)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对其它两组小,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比较全身麻醉诱导时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与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对老年人中心静脉压的影响,选出对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的辅助通气方式.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7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行全身麻醉的老年病人47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在全麻诱导准备插管前采用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II组在全麻诱导准备插管前采用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全程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分别记录病人在全麻诱导前,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后的CVP值,比较两组CVP值的变化.结果 全麻诱导前两组的CVP值无明显差异(P>0.05),全麻诱导时II组的CVP值明显比I组低(P<0.05),气管插管后II组的CVP值明显比I组低(P<0.05).结论 两组相比,全麻诱导时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对CVP的影响小,较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对CVP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心输出量和肺换气功能为指标研究低潮气量通气对瓣膜置换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二尖辩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常规(传统)潮气量组(组Ⅰ),潮气量9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常规频率组(组Ⅱ),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高频率组(组Ⅲ),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5次/min。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放置飘浮导管监测心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内分流量(QS/QT)。结果组Ⅱ,体外循环后60min时与比麻醉后体外循环前比,氧和指数(PaO2/FiO2)显著降低(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肺内分流量(QS/QT)显著增加(P〈0.05)。组Ⅱ与组Ⅰ和组Ⅲ相比,在体外循环后60min(T4),氧和指数显著降低(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肺内分流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并能保持起好通气。低潮气量常规频率通气不能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肺换气功能损害。低潮气量高频率通气和常规潮气量通气能减轻或消除体外循环引起的早期肺换气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保护性通气策略[低潮气量(LV)加机械通气(PEEP)]对老年人术中肺顺应性(CL)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I~Ⅱ级,年龄60~81岁),随机分为(1)LV组:VT(潮气量)为7ml/kgPBW(预测体重);(2)LV+PEEP组:VT为7ml/kgPBw,PEEP为5emH20;(3)C组(常规通气量组):VT为12ml/kgPBW。分别于插管后5min(TO)、30min(T1)、1h(T2)、3h(T3)4个时点记录心搏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及CL变化,并于各时点桡动脉处抽血测血气指标。结果三组患者各时点HR、MaP、SpO2、PETCO2及手术种类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机械通气期间Pplat、Ppeak明显高于LV组(P=0.001;P=0.012)及LV+PEEP组(P=0.006;P=0.011);LV组、LV+PEEP组、C组CL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03;P=0.001;P=0.000),C组明显低于LV组与LV+PEEP组(P=0.004;P=0.001);LV组与LV+PE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LV组、LV+PEEP组、C组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02;P=0.002;P=0.000),C组较LV组与LV+PEEP组降低明显(P=0.001;P=0.001),LV组与LV+PEE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结论与常规大潮气量相比,小潮气量通气(7ml/kgPBW)能改善老年人术中的氧合及肺顺应性;小PEEP未显示出进一步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小潮气量联合肺复张机械通气策略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48例,均存在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保护性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每组各24例,均给予对症解毒等药物治疗。常规通气组实施10 mL/kg理想体质量和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通气3 cmH2O,保护性通气组给予6 mL/kg理想体质量和PEEP 6 cmH2O,并给予每日2次肺复张。观察通气24 h和通气72 h后血气指标、肺部感染指标(肺部感染评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不张发生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24 h和72 h后,保护性通气组肺部感染指标低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性通气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降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改善氧合,但并不能减少肺不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大鼠肺内分流及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i=12):双肺通气组(C组)、单肺通气组(O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V组)和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组(I组).C组气管插管后行双肺通气1 h,潮气量10 mL/kg,通气频率60次/分,呼吸比1:2;O组、V组及Ⅰ组气管插管后行右侧单肺通气1 h,潮气量5 mL/kg,通气频率80次/分,呼吸比1:2.V组于术前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 μg/kg后,以2.5 μg·kg-1·h-1的速率输注至实验结束,Ⅰ组采用自制装置氧气驱动术前10 min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0.1 μg+0.9%氯化钠溶液4 mL,氧流量为2 L/min,气管插管后持续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1 μg;C组及O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机械通气前(T0)、机械通气结束时(T1)、机械通气后30 min(T2)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动脉血气,计算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肺内分流(Qs/Qt)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ELISA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肺组织湿/干重比(W/D)和HO-1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O组、V组和I组肺组织TNF-α、IL-6、IL-10含量及W/D升高,HO-1表达上调,T1、T2时RI升高,OI降低,Qs/Qt升高(P<0.05~P<0.01);与O组比较,V组和I组肺组织TNF-α、IL-6含量及W/D降低,IL-10含量升高, HO-1表达上调,RI降低,OI增高,Qs/Qt降低(P<0.01),病理学损伤减轻,V组和I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其机制与其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降低肺内分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全身麻醉下不同通气模式对老年人复苏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ASA Ⅰ~Ⅱ级老年病人80例,年龄60~81岁,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随机分为两组:LV组:潮气量为7mL/kgPBW;C组:潮气量为12mL/kgPBW,PBW为预测体重。两组通气频率均从12次/min开始调整,使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保持在正常范围(35~45mmHg)。术毕入恢复室苏醒拔管,记录苏醒评分,拔管时间,低氧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再插管情况等及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术中BP、SPO2、HR、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LV组较C组明显缩短(P<0.05),恢复室肺部并发症LV组较C组低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老年病人全身麻醉中,采用合理的容量限制机械通气策略:保持二氧化碳分压正常范围、适当降低潮气量,维持轻度增快的通气频率,可减少苏醒过程肺部并发症,减少恢复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mL/kg,PEEP=0.49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潮气量(Vt)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犬血气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油酸静脉注射法制备犬ALI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不同Vt组行机械通气4 h:小Vt组(A组,n=6), Vt 为6 mL/kg;大Vt组(B组,n=6):Vt 为20 mL/kg,PEEP均为10 cmH2O(1cmH2O=0.098 kPa)。观察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各组犬pH持续降低,但A组pH显著低于B组水平(P<0.01);PaO2、SO2造模后下降、MV后升高;B组PaCO2波动不大,而A组PaCO2在MV后上升,组间异显著(P<0.01)。各组犬PAP水平在ALI后较前升高(P<0.05),而MV后继续升高(P<0.05);而各组CO水平在ALI时、MV1h后较前显著降低(P<0.05);但A组犬在机械通气4 h 时较机械通气2 h时上升(P<0.05),且机械通气4 h 时较B组升高(P<0.05)。结论 PEEP=10cmH2O 机械通气可改善油酸型ALI犬的氧合状况但影响血流动力学;小Vt机械通气可导致高碳酸血症的同时升高CO。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家兔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常规8mL/kg潮气量组(VT8组)、25mL/kg大潮气量组(VT25组)、40mL/kg大潮气量组(VT40组);除了VT8组外,VT25和VT40组内再分为2h和4h机械通气两个亚组。监测通气过程中的动脉血气、肺机械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损伤情况;测定肺湿/干比、BALF蛋白浓度,计数BALF中有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比较不同通气条件下家兔的肺损伤程度和重要的生理参数,确定复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家兔模型的最适条件。结果与VT8组相比较,大潮气量通气组的肺损伤评分显著升高,其中以VT40通气4h亚组最高。VT40组镜下可见肺泡结构变形,肺间质及肺泡腔渗出,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肺组织实变及肺泡出血。VT25组则主要表现为肺间隔增厚,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渗出较少。随通气时间延长,大潮气量通气组的PaO2/FiO2呈下降趋势,其中VT40组在通气3h(〈300mmHg)已符合急性肺损伤标准,而VT25组在各时间点PaO2/FiO2均在300mmHg以上。大潮气量通气组的肺湿/干比、BALF蛋白浓度及细胞数较VT8组有显著升高,并随通气时间延长而增加,以VT40通气4h亚组最高。结论使用潮气量40mL/kg通气4h能够复制出理想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家兔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潮气量不同将我院诊治的ALI/ARDS患儿102例分为2组:传统潮气量组(10~12 mL/kg潮气量)51例,小潮气量组(6~8 mL/kg潮气量)51例.观察并比较2组机械通气后血气分析变化、呼吸机参数变化,记录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P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通气后24 h,2组PaO2、pH及SaO2较通气即刻升高、PaCO2较通气即刻降低,且小潮气量组PaO2、pH及SaO2高于传统潮气量组、PaCO2低于传统潮气量组.通气0 d、1 d、3 d小潮气量组VT、MAP、PEEP、PIP呼吸机参数较同时间传统潮气量组较低、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潮气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均小于传统潮气量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治疗小儿ALI/ARDS预后效果可能优于传统潮气量通气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