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发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肺动脉栓塞的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1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肺栓塞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患者由于符合条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后治愈10例(占76.92%),好转2例(15.38%),死亡1例(7.69%)。结论:在高原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造成的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另一比较重要诱因,早期预防和发现CVT形成及发现后及时规范的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是:血红蛋≥200g/L,红细胞≥6.5×1012/L及红细胞比容≥0.65,并伴有头痛、头昏,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多血面容,紫绀,眼结合膜充血等症状及体征者,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它心肺疾患所致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外,即可诊断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对象与方法共观察局原红细胞增多症52例,其中10例来自门诊,资料来源于普查。限于条件而未能作红细胞比容检查,其余均按上述标准作诊断依据,调查在3个不同的海拔高度进行,分2000~2500m,4500m,5300m,调查对象为军人和藏民,经询问病史,常规体检,…  相似文献   

3.
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为了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由笼统的定性标准转为记分定量的综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测定高原世居及移居健康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正常值范围,确立最适Hct值,确定症状频度分布,判定低氧血症的程度及与症状、血相的关系;结果:建立诊断标准的条件包括在高原发病,10项最常见症状的记分≥11,红细胞增多三指标值,明显低氧血症,必须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当转至海拔低处病状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名HAPC患者及同海拔健康人血液Hb(g/L),Hct(%),PC(×109//L),PT(s),APTT(s),TT(s),RT(s)进行检测对比。结果HAPC患者血液Hb(g/L)含量Hct(%)显著高于高原健康人(P<0.01),而PC(×109//L)数量明显降低(P<0.01),PT(s)APTT(s)明显延长,RT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HAPC所引起的血液化验异常可能是HAPC患者鼻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方法:本文采用B65-01骨髓活检针,对12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的髂后棘穿刺组织进行光镜观察;结果:骨髓明显活跃7例,占58.3%,极度活跃5例,占41.7%,均以红系增生为主,不同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聚集成簇,中晚幼红细胞高于正常;不同发育阶段的粒系细胞则呈弥散分布,中晚幼及杆状核细胞略有减低;淋巴细胞之百分率正常;基质中脂肪细胞减少,平均为6%;血管增多,巨核细胞无改变。结论:说明长期高  相似文献   

7.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地理病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论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存在,人群患病率及地理分布;方法: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甘肃)18个地区的自然人群进行抽样调查,西藏地区资料通过文献分析,再将我国资料与世界资料作比较;结果:所调查18个高海拔地区人群中均有HAPC,移居人群患病率较高且随海拔增高而增高且随海拔增高而增高,世移人群也有罹患者,但患病率较低。西藏广大地区均有此症且发病规律相同;结论:影响  相似文献   

8.
25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指标与正常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浆,用凝固法。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凝血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 APTT的测定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凝血、纤溶、血小板数与质的改变,有消耗性凝血障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5例成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尸体解剖材料,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依据,并对其发病理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3例合并高原心脏病,4例全身小血管数目增多,2例小血管壁增厚并血栓形成,全身脏器充血、於血及缺氧性损害。高原慢性缺氧是罹患者本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78例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DVT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华法令抗凝、溶栓治疗及对症护理.结果:78例患者中14例合并肺栓塞,占17.95%,全部病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在高原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造成的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重要诱因.早期预防和发现DVT形成及发现后及时规范的治疗及护理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赵殿江  马大庆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38-1041
目的:评价CT肺动脉成像(CTPA)诊断肺栓塞(PE)时,不同经验的读片者间和同一读片者内的一致性.方法:55例临床可疑PE患者,作了CTPA检查,6位不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地分析CTPA图像来评价读片者间的一致性.3位放射科医生3个月后第二次分析CTPA图像来评价读片者内的一致性.PE的表现分为阳性、阴性和难以确定.读片者一致性用百分比及Kappa系数表示.结果:6位读片者判定29~31例(平均29.2例)患者CTPA为PE阳性,1~5例(平均3.0例)患者CTPA为难以确定.6位读片者在48例(87.3%)患者CTPA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5位读片者在4例患者(7.3%)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4位读片者在2例患者(3.6%)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3位读片者在1例患者(1.8%)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诊断PE上,如果以每例患者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91).以每个肺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好"(85%,Kappa值为0.74);以肺叶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好"(89%,Kappa值为0.78);以肺段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中等"(75%,Kappa值为0.59).如果以每例患者为观察单位,同一读片者内的平均一致性"非常好"(96%,Kappa值为0.93).结论:在CTPA上诊断PE时,经验不同的读片者间和同一读片者内的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征象、分型及演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肺动脉栓塞(PE)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征象及其演变,探讨CTPA区分急、慢性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计1241支PE患者的CTPA资料。CTPA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根据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的形态,分为急性(aPE)、慢性(cPE)和慢性合并急性(c aPE)3类,并与临床标准对照。28例行治疗后CTPA复查。结果: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117支(9.43%),锐角附壁型226支(18.21%),钝角附壁型576支(46.41%),完全闭塞型215支(17.32%);管腔突然狭窄93支(7.49%),腔内网状改变14支(1.13%)。CTPA诊断aPE、cPE及c aPE分别为34例(49.28%)、29例(42.03%)和6例(8.69%),65例(94.20%)与临床分型一致。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问隔偏移、“马赛克”征,支气管动脉扩张。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栓塞支数明显减少,a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根据直接征象能较准确地对PE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重组间距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6例经MSCTA检查的PE患者分别行10%、50%、70%横断位重叠重组,并将上述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比较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情况.结果 36例PE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298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柃塞,3种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及对应的MPR图像栓子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50%和70%重组间距的图像优于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与70%重组间距的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 50%重组间距较10%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能明显提高肺段、亚段PE的显示率,而进一步提高重组间距到70%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肺功能变化的比较,探讨高红症肺功能受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测定30例高红症患者的肺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从年龄,性别,居住海拔高度,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红组患者肺功能各项通气指标(VC MAX、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75/25)及弥散指标(TLCO/VA)均降低;而残气量及残总比指标(RV-He、RV%TLC-He)增加。高红组吸烟者与对照组吸烟者比较MV指标显著降低。结论:高红症患者有明显的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通气量明显降低和(或)弥散功能降低,而残气量有所增加。吸烟、体力劳动、长期生活的海拔高度有可能是HAP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6.
韩雪  孙晓楠  赵殿江  马大庆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00-120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CT肺血管成像(CTPA)肺动脉CT阻塞指数和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3例临床疑诊的APE患者中,行CTPA、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确诊为APE并且无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32例。采用肺动脉CT阻塞指数评价肺动脉栓子数量,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CT阻塞指数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Mann-Whitney U检验来评价高于和低于不同阻塞指数值(35%、45%、55%及65%)时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CT阻塞指数与PaCO2、PaO2、P(A-a)O2及SaO2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63、-0.425、0.608和-0.358(P<0.05)。分别以CT阻塞指数35%、45%、55%及65%为阈值,在高于和低于这4种阈值时PaCO2、P(A-a)O2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高于和低于35%、55%及65%这3种阈值时,PO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高于和低于55%及65%这2种阈值时,SaO2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基础心肺疾病的APE患者,CT阻塞指数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有相关性,以PaCO2和P(A-a)O2能更敏感地反映肺动脉阻塞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栓塞(PE)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的重要性及最佳延迟扫描时间. 资料与方法 21例疑为PE患者于16层螺旋CT上先行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对比剂注入后延迟22~25 s开始扫描,然后间隔一定时间行静脉成像(CTV),扫描范围为髂嵴水平至腓肠静脉丛上部水平,延迟扫描时间分别设定为90 s、120 s、180 s及240 s.扫描结束后对比分析不同延迟时间下静脉管壁强化情况. 结果 发现15例PE患者,计栓子58处,栓子均显示清晰;DVT 18例,计栓子42处,静脉壁强化效果随延迟时间不同而不同, 180 s~240 s静脉壁强化效果最佳.其中,PE和DVT共存13例,单纯PE 2例,单纯DVT 5例,1例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征象. 结论 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可同时检出PE和DV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PE和DVT联合扫描中,静脉成像延迟扫描时间以180~240 s较适合.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解剖分布及形态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肺栓塞(PE)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上的解剖位置分布及形态特点. 资料与方法 75例PE患者作CTPA,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根据血栓在最大肺血管分支内的位置分为5型:肺动脉干型、左或右肺动脉型、肺叶动脉型、肺段动脉型和肺亚段动脉型;同时观察血栓在血管内的形态. 结果 75例PE中,肺动脉干型6例(8%),左或右肺动脉型12例(16%),肺叶动脉型28例(37.3%),肺段动脉型19例(25.3%)和肺亚段动脉型10例(13.3%).PE形态为:中央型51例(68%),附壁型7例(9.3%),闭塞型17例(22.7%). 结论 CTPA可准确、清晰地显示PE的解剖位置分布及形态,能提高小PE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Qanadli等提出的CT阻塞指数在定量分析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确诊、经溶栓或(及)抗凝治疗并治疗后以CTA随访的患者55例,随访时间为1-6周.治疗前后采用Qanadli栓塞指数评价PE程度,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其与临床指征(血氧饱和度及肺动脉压)恢复的相关性.结果 55例患者中,51例经溶栓或(及)抗凝治疗后临床指征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由(83.52±4.461)%上升到(94.76±3.532)% (P <0.001),肺动脉压力由(31.17±5.892) mmHg(1mmHg=0.133kPa)下降至(19.83±4.804) mmHg (P<0.001);Qanadli栓塞指数从治疗前的(45.09±18.22)%降至治疗后的(10.86±10.29)%(P<0.001).4例临床指征改善不明显,Qanadli栓塞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80).治疗前后Qanadli栓塞指数与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力的差异度均存在良好相关性(r值分别为0.934,0.813 ).结论 Qanadli栓塞指数可准确用于PE治疗效果的定量评估,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40层螺旋CT扫描机(Siemens Defination AS 40)对临床初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38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层厚5 mm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3D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为0.75 mm的轴面及多平面重建(MPR).比较层厚5 mm和1mm的轴面图像及MPR图像.结果:CT诊断肺动脉栓塞31例.病变共累计肺动脉260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3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显示,层厚0.75 mm优于5 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75 mm的MPR与轴面图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0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无创、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应当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