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晨是心脏病发作和缺血性中风的高峰。研究认为,清晨血液粘稠度增加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不吃早餐可以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促进心脏病发作和缺血性中风发生。由此研究人员告诫: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切莫忽视早餐!  相似文献   

2.
清晨是心脏病发作和缺血性中风的高峰。研究认为,清晨血液粘稠度增加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不吃早餐可以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促进心脏病发作和缺血性中风发生。由此研究人员告诫: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切莫忽视早餐!  相似文献   

3.
醋柳黄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醋柳黄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50例临床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内科(102300)李成文,李秀,朝克图我们采用醋柳黄酮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5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全组50例均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40岁~10例,51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患者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每组分别56例、44例,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随访1年,以2017年4月作为终点,重新将10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探讨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意义。结果缺血性心脏病组中的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缺血性心脏病组,且一年内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非缺血性心脏病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心电图异常改变,这与患者共存的缺血性心脏病有关,加强这部分患者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的二级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心脏病亦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IHD),包括急性暂时性和慢性两种情况,可由功能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引起。本病病死率较高,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0%,为研究分析本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对3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尿酸(UA)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郭明拴  于静  陈绍宇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724-1725
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很高,5年病死率约50%,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缺血性心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纤维化等有关,同时伴有一系列广泛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及生化代谢改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已有研究表明,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脏病与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研究狄群卢萍薛绮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南京210029)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标志。本文...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脏病在西方国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主导地位的疾病,全球大约有数亿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相应心肌缺血缺氧是进展期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问题,因此合理的治疗策略是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目前而言,传统的血运重建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多数患者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基本实现治疗目的,但对冠状动脉纤细和病变弥散的患者这些治疗手段则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肾脏病合并心脏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勇  黄瑞芳 《医学综述》2003,9(3):186-187
在透析治疗没有普及以前 ,心包炎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主要死亡原因。随着维持性透析广泛开展 ,心脏病成为终末期肾脏病主要死亡原因 ,占透析患者死亡的 6 0 %以上[1 ,2 ] 。1 ESRD合并心脏病状况Churchill等在对血液透析病死率研究中 ,发现透析患者每年因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死亡者约 10 % ,许多患者是在开始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前就存在心脏病。美国USRDS研究显示ESRD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发生率约40 % ,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与透析患者死亡增加有明显相关性[1 ,2 ] 。Robert等报道了一…  相似文献   

10.
82例缺血性心脏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分析刘农村,李英丽,戴桂英(潍坊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医院261011)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我们对临床上确诊的82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照检查,用以观察和比较两...  相似文献   

11.
1-6二磷酸果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比较FDP对缺血性心脏病与其它器质性心脏病患者QT离散度影响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持续的缺血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心包脂肪作为邻近心脏的组织结构,可能通过内分泌或旁分泌作用参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厚度以及密度均发生明显改变,且与疾病的不良风险因素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包脂肪中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产物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缺血性心脏病。本文主要对心包脂肪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以及心包脂肪参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可无心脏病。本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则是心房颤动最多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收集2000年3月~2004年3月收治4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56例合并心房颤动。现结合文献对其所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防治进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于血脂实际的控制水平,分析缺血性患者心脏病发作的原因,研究如何控制降低缺血性发作频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入院之间的100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按照正常治疗方式和降血脂药物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患者实际的血脂控制变化水平,分析患者出现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频率问题。结果:他汀类药物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的血脂控制水平到达稳定标准,相比使用其他药物患者的血脂稳定性更好,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率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他汀类药物的正规治疗对于降低血脂具有良好的开工资意义,可以有效的配合治疗患者的缺血性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外周血单核细胞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单核进行计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数明显增高,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数变化不明显,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446例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4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大量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心脏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敌。据统计,1997年美国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人数超过46万,此单一疾病即占美国总死亡人数的20%,远甚于其他任何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血性心脏病也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彻底阐明缺血性心脏病及继发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再灌注性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并寻求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当今世界医学界亟待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作者近年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国外本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综述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系统在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所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β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全因死亡二级预防的影响。设计:开放式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及巢式病例对照分析。地点:英国23个健康策略权威地区中,在89个全科诊所中登记了118万例患者。诊所记录了患者至少8年的纵向资料,并将其归入新的数据库——Q RESEAR CH。患者:纳入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首次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所有患者。病例组为死亡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为年龄、性别、诊断年限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同期内尚存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分钟步行试验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医疗体操中的负荷强度测定进行了研究。60例缺血性心脏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对照组。通过对训练组增加6分步行试验训练,显示该运动可以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增强运动耐力,对患者在恢复心功能方面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资料与方法本组研究入选200例白2005年5月--2006年6月来华山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