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频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MEPs)的影响。方法:23例行脊髓手术的病人,分别在清醒时、麻醉后肌松4个成串刺激的第一个刺激(T1)在5%-15%、25%-35%、45%-55%、65%-75%和80%-90%时记录tcMMEPs的波形。结果:各阻滞程度的tcMMEPs波幅与清醒时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随着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加深,tcMMEPs的波幅逐渐减小(P<0.001)。结论:tcMMEPs的波幅随着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加深而减小,在脊髓手术中进行tcMMEPs监测时,建议把肌松程度维持在T1为45%-55%之间。  相似文献   

2.
大鼠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起源及传导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大鼠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信号的起源及传导规律。方法:30只大鼠经麻醉后用单极经皮层刺激(MTS)和双极局域刺激(BFS)方式,观察不同刺激强度条件下在T12硬膜外记录的MEP变化特征。结果:硬膜外记录MEP(scMEP)包括早期成份(<10ms)和晚期成份(约14ms),早成份以N1、N2波最明显。脊髓半切或皮层吸除后,早成份仍存在而晚成份消失。结论:scMEP早期成分起源于皮层下脑组织,主要经锥体外系传导;晚期成分则可能起源于皮层,主要经锥体系传导。  相似文献   

3.
Wu JS  Zhou LF  Chen W  Lang LQ  Liang WM  Gao GJ  M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41-1145
目的以术中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为对照,评价中央区脑肿瘤术前运用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6例中央区脑肿瘤。开颅手术前分别执行手运动激发程式,运用BOLD技术的fMRI定位皮质运动区。将fMRI影像与磁共振导航序列影像融合。以术中MEP监测作为皮质运动区定位的标准技术。在神经导航下定位fMRI的各个激活区,单独或联合运用短串经颅电刺激(TCES)和直接皮质电刺激(DCES),在前臂及手部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以评价fMRI定位的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结果fMRI与MEP的吻合率为92.3%,其中与TCES的吻合率为100.0%,与DCES的吻合率为66.7%。结论运用BOLD技术的fMRI敏感度高,可实现中央区脑肿瘤术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运动诱发电位与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诱发电位是用于监测下行运动传导通路完整性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临床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如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笑气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静脉麻醉药如氯胺酮、异丙酚、依托咪酯等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运动诱发电位用于脊柱外科、神经外科等术中监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动诱发电位与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诱发电位是用于监测下行运动传导通路完整性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临床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如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笑气对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静脉麻醉药如氯胺酮、异丙酚、依托咪酯等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运动诱发电位用于脊柱外科、神经外科等术中监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诊断臂丛神经损伤1例报告申风琴,李六一,温菊梅,宋新光患者,男,42岁。右肩部砸伤后不能上举40d于1993年12月15日入院。检查:右上、前臂肌力0级,拇内收、小指外展肌力Ⅳ级;右上臂近端痛觉减退,前臂以下痛觉过敏;右肱二、三...  相似文献   

7.
运动诱发电位分段检测法在胸廓出口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分段检测技术在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OS或疑似TOS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压电刺激引发MEP,同时测量全程MEP的潜伏期,及锁骨下近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NCV)。结果20例患者正中神经近段MEP、全程MEP法的检测百分率为83.3%、33.3%。采用尺神经近段MEP、锁骨下近段MNCV及全程MEP法检测,三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4.4%、83.3%、55.6%。说明近段MEP检出百分率高于锁骨下近段MNCV的检出率,高于全程MEP潜伏期的检出率。结论(1)用近段MEP检测方法可明显提高TOS的诊断率;(2)近段MEP检测方法可提高双卡综合征的鉴别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TES-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联合监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在脊柱侧凸手术中同时记录双侧胫前肌、足(足母)短屈肌TES-MEP和双侧胫后神经CSEP 76例.实施全静脉麻醉49例,七氟烷(吸入浓度<1%)+异丙芬复合麻醉27例.对各麻醉组的TES-MEP检出结果 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并对术中两种电位的真、假阳性和真、假阴性结果 进行相关的指数统计分析.结果 TES-MEP和CSEP成功检出率均为96.1%,而两种麻醉组的TES-ME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诱发电位阳性11例,其中9例为真阳性,均与手术操作不当直接有关.CSEP、TES-MEP、联合监护的灵敏度分别为75.0%、87.5%和100%,特异度分别为98.5%、98.5%和97.0%,约登指数分别为0.74、0.86和0.97.结论 实施异丙芬静脉麻醉为主,辅以七氟烷吸入浓度<1%的复合麻醉,也是联合监护切实町行的麻醉方案;联合监护对脊髓功能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的TES-MEP或CSEP监护.  相似文献   

9.
麻醉深度与肌松程度对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比较麻醉深度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tcMMEPs)的影响。方法  2 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病人 ,分别在清醒时及BIS值为 75~ 6 5、6 5~ 5 5和 5 0~ 30时记录tcMMEPs的波形 ;维持肌松使 4个成串刺激的第一个刺激T1在 5 0 %左右 ,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1)在没有神经肌肉阻滞时 ,麻醉后tcMMEPs的波幅在各BIS值范围内与清醒时相比均显著减小 (P <0 0 0 1) ,但随后并不随着麻醉的继续加深而下降 (P >0 0 5 ) ,只有当BIS值达到 5 0~ 30的范围时其波幅与BIS值在 75~ 6 5时相比才有显著下降 (P <0 0 0 1)。 (2 )当T1在 5 0 %左右时 ,各BIS值范围内的波幅与清醒时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且每个BIS范围内的数值与同组T1为 10 0 %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各BIS范围之间的波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肌松程度对tcMMEPs波幅的影响比麻醉深度大  相似文献   

10.
在35例有L5和/或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测定,主戏前肌,Mu展肌和小趾展肌MEP的起始潜伏期。结果显示,35例中至少有一条患侧肌肉MEP异常3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岁,术中进行CSEP及TES-MEP联合监护;B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3~20岁,平均15.8岁,单纯采用CSEP监护作为对照组。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激素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现CSEP异常者4例(10.8%),TES-MEP异常者19例(60%)。术中CSEP及TES-MEP均异常者4例(10.8%),无术中CSEP异常而TES-MEP正常者。2例(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1例)术中合拢截骨平面时,TES-MEP波形均消失,但仅1例出现CSEP异常,经术中积极处理,至手术结束时波形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35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假阴性率0%)。B组9例(21%)术中出现CSEP波形异常,其中2例虽经减少矫形角度及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仍出现双下肢瘫,余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者,术后出现重度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假阴性率10%)。结论:CSEP结合TES-MEP联合监护能较可靠、准确的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态,可降低监护假阴性率,为手术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脊髓损伤的运动诱发电位检测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天胜  胥少汀 《中华外科杂志》1991,29(8):472-475,T0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后运动传导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Mag-2型磁刺激仪对32例SCI患者进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查,分别在双侧外展拇短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APB)和胫前肌(anterior tibialis,AT)进行记录。同时检测F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七氟醚对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MEPs监测的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地氟醚组(F组)和七氟醚组(S组)。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BIS、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肌松(TOF值)、体温。术中保证肌松药作用消失,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BIS 40~60,体温36~37℃,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使其呼气末浓度达到0.7、0.8、0.9和1.0 MAC,每一浓度维持10min,测每一浓度下四肢的运动诱发电位,记录其潜伏期和波幅,比较两组各肢体在不同浓度下MEPs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与前一MAC比较,随MAC值增加,左上、下肢体和右上、下肢体的两组MEPs潜伏期明显延长,MEPs波幅明显降低(P0.05)。在0.7、0.8 MAC时,左下肢和右下肢F组的MEPs潜伏期明显长于,MEPs波幅明显低于S组(P0.05);在0.9、1.0 MAC时,左上、下肢体和右上、下肢体的F组的MEPs潜伏期明显长于,MEPs波幅明显低于S组(P0.05)。与前一MAC比较,随MAC值增加,左上、下肢体和右上、下肢体的两组MEPs潜伏期与0.7 MAC时MEPs潜伏期的百分率明显升高,MEPs波幅与0.7 MAC时MEPs波幅的百分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地氟醚和七氟醚对MEPs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在同一MAC条件下,似乎地氟醚的抑制作用强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和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TCeMEP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后膈肌的病理学变化及膈肌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的特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术后第1~6个月各组样本取颈后正中切口,切除C3全椎板充分显露颈髓并于C3、4水平锐性横断。证实胫前肌MEP完全消失后,于两侧腋前线肋下缘作切口,显露该处膈肌腹腔侧。直视下将同心针电极于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垂直胸壁插入膈肌肋部,监测其MEP的变化。然后完整取出膈肌,于电子天平称重。并于右侧腋前线顺膈肌肌纤维方向切取2 mm宽肌条行HE染色。分析膈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结果]神经移位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鼠膈肌MEP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6个月组MEP波幅为(6.35±0.51)mV,潜伏期为(3.41±0.36)m s。同时,膈肌逐渐饱满,肌重逐渐恢复,6个月为正常对照组的(97.23±4.07)%。肌纤维截面积也逐渐增大,6个月组达(1 741±439)μm2为正常对照组(1 809±461)μm2的(98.28±3.65)%。6个月组的各数据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电生理及病理学来看副神经可作为运动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运动诱发电位(MEPs)作为一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术中脊髓运动功能监测..经颅电刺激肌源性动作诱发电位(M-MEPs)在术中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不同MEPs监测方法以及麻醉药物均对M-MEPs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温亦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尤为重要,并宜采用多脉冲电刺激技术,以期获得满意的监测结果.本文就MEPs的原理及监测方法、影响M-MEPs的因素、术中脊髓运动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联合监测的方案对于预防术中脑缺血发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因颈动脉狭窄择期拟行CEA患者90例,男71例,女19例,年龄18~80岁,ASAⅡ或Ⅲ级。术中监测SSEP和MEP,记录颈内动脉阻断前、颈动脉阻断时、阻断期间及开放后直至术毕SSEP和MEP波幅和潜伏期。评估术后5d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发生神经功能缺失作为评判术中脑缺血发生的金标准。结果本研究中14例(15.6%)患者发生术后神经功能缺失。SSEP预测脑缺血发生的灵敏度79%、特异度92%;MEP预测脑缺血发生的灵敏度86%、特异度89%、SSEP+MEP联合监测的灵敏度为79%、特异度99%。结论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体感诱发电位预测脑缺血发生的特异度高,运动诱发电位灵敏度高;二者联合监测可提高监测的特异性,弥补单一监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需做MEP监测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体重40~80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随后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输注至术毕,C组采取同样方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室时(T0),切皮时(T1),停肌松药时(T2),停肌松药后50min(T3)观察HR、MAP和BIS值;记录诱发MEP的电流强度,监测等待时间(停肌松药后至首次诱发MEP时间),T3时大鱼际肌MEP(直接电刺激运动皮质诱发的大鱼际肌MEP)的波幅及潜伏期;同时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T2、T3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T1~T3时两组BIS值明显降低(P0.05);T1~T3时D组HR明显慢于C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D组丙泊酚用量和首次诱发MEP的电流强度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大鱼际肌MEP波幅明显高于C组(P0.05)。D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MEP监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可满足手术需求、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MEP监测质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