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传统全耳再造及扩张法两种不同方法全耳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 传统法耳再造和扩张法分别应用肋软骨及Medpor支架全耳再造 ,3种方法全耳再造 98例。 结果 自 1990年至今共应用 98例 ,效果有明显差别。结论 扩张法全耳再造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耳再造方法 ,Medpor支架扩张法全耳再造 ,目前还有一些并发症 ,但经过改进 ,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传统全耳再造及扩张法两种不同方法全耳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 传统法耳再造和扩张法分别应用肋软骨及Medpor支架全耳再造,3种方法全耳再造98例。结果 自1990年至今共应用98例,效果有明显差别。结论 扩张法全耳再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耳再造方法,Medpor支架扩张法全耳再造,目前还有一些并发症,但经过改进,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Medpor耳支架置入Ⅰ期耳再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I期耳再造的新术式。方法:采用Medpor耳支架置入加颞浅动静脉岛状筋膜瓣并中厚皮片移植的方法行I期耳再造。结果:自1999年10月-2001年12月,完成全耳再造12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本方法设计合理,手术一次完成,是一种较好的全耳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4.
扩张皮瓣联合Medpor耳支架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耳缺损区扩张皮瓣联合Medpor耳支架行全耳再造术1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采用预制扩张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行全耳廓再造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手术分二期完成。I期手术:设计带有颞浅动静脉蒂的颞顶筋膜瓣,移植入残耳乳突区皮下腔穴,然后置入皮肤扩张器,与耳后皮瓣进行同时同步扩张I;I期手术:将预制扩张的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掀起,覆盖于Medpor支架上,进行全耳廓再造术。结果:36例患者经6个月~3年的随访,再造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与周围皮肤颜色相同,微细结构清晰。结论:采用预制扩张的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Medpor支架行全耳再造,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满意。既可避免支架外露,又可避免取自体肋软骨增加的创伤和痛苦或肤色差异等优点,是目前全耳廓再造术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扩张皮瓣联合Medpor耳支架行全耳再造术,使耳再造成形逼真,立体感强,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创伤,探讨如何防治Medpor耳支架外露。方法:先在耳缺损区埋置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两个月后,取出扩张器。将Medpor耳支架依照健侧耳廓为模型进行雕刻,塑形后,置入耳缺损区扩张皮瓣后面(耳后乳突区),耳支架后缘用颞浅筋膜瓣及耳后筋膜瓣包埋,植皮,全耳再造成功。结果:共完成此手术8例(男6例,女2例),耳成形良好,手术效果满意,扩张皮瓣覆盖组织与Medpor耳支架贴合紧密,且外形显现良好,耳廓形态逼真。其中仅1例耳支架后方绿豆大小外露,经局部修复痊愈。结论:扩张皮瓣联合Medpro耳支架全耳再造术,形态逼真,立体感强,耳廓形态稳定,远期不易变形,与使用肋软骨支架相比,无切取肋软骨之苦,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不足:MedPor耳支架价格昂贵,弹性较差,易外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颞顶筋膜瓣与耳后筋膜皮瓣(简称: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瓣),Medpor支架行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颞顶支为血管蒂的岛状筋膜瓣移转至残耳乳突区耳后,与耳后乳突区筋膜皮瓣同期同步进行扩张,然后将扩张的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皮瓣包裹Medpor支架行全耳廓再造。结果:本组患者中经3个月~3年的随访,再造耳皮肤颜色与耳周缘面部相接近,微细结构清晰,颅耳角与健耳对称,形态结构好。结论: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瓣+Medpor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既能有效避免支架外露和传统手术供区胸壁畸形,又能避免切取自体肋软骨增加的创伤及痛苦。再造耳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相似,形态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颞蒂耳后乳突区皮瓣Medpor支架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目的 探索可靠而有效的全耳再造新术式。方法 根据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供构筑特征,设计以颞部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包裹整个Medpor耳支架全耳再造方法。结果 1999年7月-2000年4月共完成12例手术,随访3-12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法设计合理、操作比较简单,供区隐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全耳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总结采用I期和分期手术方法再造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耳廓缺损的范围和外形要求,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分别采用I期成形耳后皮瓣,筋膜瓣全耳廓再造和皮肤的张后,分期全耳廓再造两种术式修复23例先天性Ⅱ度小耳畸形。如果:23例中21例再造效果理想,其中手术效果不佳两例。一例为分期再造术后软骨支架排出,经再用颞浅筋膜I期覆盖手术补救成功。另一例为I期再造术后耳部外形欠佳的,经二次手术修整后,也可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在耳财造术中,耳廓软骨支架的立体雕塑是本技术的关键,耳后皮肤扩张,及充分利用小耳组织,术后持续的负压吸引,有助于塑造更完善的耳廓。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小耳的耳廓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2例先天性小耳症耳廓再造的方法及改进技术。采用软骨支架立体雕塑方法结合耳后支架埋置处皮肤急性扩张,及利用小耳组织重建耳垂、耳屏及耳甲腔,Ⅱ期手术耳廓掀起成形,行耳廓再造22例。结果22例患者,Ⅰ期耳廓支架埋入后均完全愈合,Ⅰ期术后可见埋置于皮下的立体感较强的再造耳形态,术中充分利用小耳组织,设计皮瓣及软骨皮瓣,Ⅰ期重建耳垂、耳屏及耳甲腔,取得良好效果,Ⅱ期耳廓掀起成形,外形满意。在耳廓再造术中,耳廓软骨支架的立体雕塑是本技术的关键,耳后皮肤的术中急性扩张,及充分利用小耳组织,改善再造耳廓形态,有助于塑造更完美的耳廓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人工骨水泥和石膏纱布两种材料为13例扩张皮肤法全耳再造术后立即进行挤压固定,维持新耳廓形态。挤压固定维持3~4周,这种方法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对于维持新耳廓的形态和防止术后皮肤收缩引起的耳廓形态改变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耳郭再造技术的细节较多且难以把控,往往不易获得稳定效果。经过60余年的发展,该技术有了显著提高,Nagata二次法、部分扩张皮瓣法、完全扩张皮瓣法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获得再造耳满意效果和高优良率的前提是能够认识和理解每种再造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条件及每种耳郭再造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建立个性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耳郭再造的整体效果和优良率。同时,也应对耳郭再造的整形医师进行系统规范培训,从而整体提高我国耳郭再造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耳郭再造术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萍  刘毅 《中国美容医学》2008,17(5):769-771
耳作为颜面部一个重要的器官,具有鲜明的三维立体结构,其细微复杂的解剖结构又使全耳再造成为整形外科体表器官再造中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据统计我国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生率4000:1,男女发生比例为2:1,发生在右侧、左侧和双侧的比例为5:3:1。因严重烧伤、创伤、肿瘤术后所致耳缺损、严重畸形的患者除了在生理上承受器官缺失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外,在心理上也承受着极大的痛苦。自从1920年Gilles应用雕刻的肋软骨作为耳支架行全耳再造开始,耳郭再造术不断改良。本文拟就耳郭再造术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Repair of auricular defects can be a challenging endeavor due to a broad variety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available reconstructive options. Acquired auricular deformities most commonly result from a wide range of traumatic injuries and following Mohs' extirpation of cutaneous malignancies. A choice of repair ultimately depends on patient factors, amount of soft tissue loss, and location of the auricular defect. Meticulous re-establishment of proper physical dimensions, smooth external contour, and complex surface landmarks ensures satisfactory aesthetic outcomes for surgeons and thei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Subto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burned auricl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goal for external ear reconstruction is to restore the function of the helical rim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eyeglasses and to provide a cosmetically acceptable auricle. Reconstruction necessitates both flap coverage and flexible framework form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2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btot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uricles after burn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1996 to 2003. 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14 male and 8 female patients aged 6-43 years (mean 21.9 years). Different modalities have been used: the temporoparietal fascial flap (eight patients), the subcutaneous pocket technique (11 patients), the pre-auricular skin flap (four patients), and the post-auricular skin flap (three patients). The flaps were used for coverage of fabricated autogenous cartilage in all patients. Both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