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传统维吾尔药材欧矢车菊(红拜赫曼和白拜赫曼)及其混淆品藏边大黄的生药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欧矢车菊和藏边大黄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维吾尔药材欧矢车菊及其混淆品藏边大黄真伪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药用大黄叶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应用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结果:大黄叶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叶,详细描述了其生药学鉴别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补充生药学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糯米茶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应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结果:糯米茶为爵床科植物蛇根叶(Ophiorrhiziphyllon macrobotryum Kurz.)的干燥茎和叶,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别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药阿里红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阿里红的生药性状、粉末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所得结果可以为阿里红生药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来源于苦苣苔科的两种苗药岩豇豆和岩白菜的生药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分别对两种苗药岩豇豆和岩白菜进行鉴别研究。结果:确定了可用于鉴定苗药岩豇豆和岩白菜的原植物形态特征、性状鉴别特征、显微鉴别特征,方法准确可行。结论:此鉴别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明确了岩豇豆和岩白菜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苦马豆的生药鉴别特征。方法 :应用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结果 :苦马豆为豆科植物苦马豆SwainsoniasalsulaTaubert的带根全草 ,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别特征。结论 :实验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维药阿里红药材的生药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药阿里红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阿里红药材进行生药鉴定,尤其对其显微特征做深层次鉴别。结果:阿里红生药的显微有三大特征:无分支菌丝、孢子、棕色块。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为阿里红生药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麻黄根进行生药鉴定研究.方法:对麻黄根进行性状、显微以及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麻黄根的生药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粉末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麻黄根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桃核承气汤及单味大黄中大黄酸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家兔灌服桃核承气汤和单味大黄后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家兔灌服桃核承气汤5.0g生药/kg和单味大黄1.4g生药/kg后,血浆经高氯酸和乙醚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紫外检测波长为258nm.结果:家兔灌服桃核承气汤和单味大黄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桃核承气汤中大黄酸吸收更为迅速,按相同给药剂量计(1 mg/kg),灌服桃核承气汤和单味大黄大黄酸的Cmax分别为(0.682±0.142)mg/L、(0.358±0.105)mg/L,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桃核承气汤药味配伍促进了大黄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大黄配伍前后对大鼠肝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分别与甘草、炙甘草、黄连配伍后,以及在复方制剂泻心汤中大黄对大鼠的肝肾毒性,为临床合理应用大黄提供依据。方法 :各配伍组制备总提取物,以大黄生药量计,按18g/kg(大黄生药)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30天。结果:大鼠在给药大黄总提物18g/kg(大黄生药)两周后就表现出一定肝肾毒性,生化指标ALT、AST、CR呈不同程度地升高。并且给药30天后ALT、AST、CR不同程度地升高,BUN略降低,肝脏有轻度嗜酸性病变及轻度水肿,肾脏出现轻度淤血、水肿和核固缩。除炙甘草外,大黄与甘草、黄连配伍后及在泻心汤中均显示大黄肝肾毒性有所降低。结论:大黄配伍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1.
大黄药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W.Smith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黄药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白杨素(1)、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阿魏酸(3)、白桦酸(4)、木犀草素(5)、咖啡酸(6)、3β-O-乙酰熊果酸(7)、山香二烯酸(8)、蔷薇酸(9).结论:化合物2,7~9首次从香薷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十种中国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长毛香薷,野苏子,异叶香薷、穗状香薷、水香薷、大黄药、野草香、白香薷、光香薷,鸡骨柴等10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朱山寅 《中药材》2001,24(8):559-561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利用菊草提供依据。方法:形态组织鉴定常规方法、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结果:描述了菊草的生药性状、茎和叶的组织构造特征;薄层色谱显示含有绿原酸;紫外吸收光谱在248nm、327nm处有吸收峰。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菊草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耳草及其混伪品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地耳草与混伪品细叶金丝桃的鉴定方法。方法:用传统鉴定方法及现代鉴定技术,对地耳草与细叶金丝桃进行鉴定。结果:地耳草与细叶金丝桃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及HPLC指纹图谱具有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地耳草药材品质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不同产地锁阳药材的分类鉴别。方法:采集5个省(区) 12个市(区/州/旗)的106批锁阳药材,以透射方式采集样品的FTIR光谱数据并进行光谱预处理,建立锁阳FTIR指纹图谱并进行光谱解析,以相关系数法计算不同产地锁阳的FTIR相似度,求取不同产地锁阳FTIR平均光谱的一阶导数(1D)光谱,以预处理后的1D光谱数据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软独立建模分类(SIMCA)鉴别模型,以前6个主成分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鉴别模型。结果:不同产地锁阳FTIR指纹图谱的走势及主要吸收峰位基本一致,共指认出了16个共有特征吸收峰;不同产地锁阳FTI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及1D光谱均有显著、唯一的特征;所建SIMCA模型可实现不同省级产区锁阳的分类鉴别,所建OPLS模型可实现不同市级产区锁阳的精确分类鉴别,12个产地锁阳的分类鉴别体现了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特点。结论:基于FTIR及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实现不同产地锁阳药材的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16.
白花蛇舌草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中药白花蛇舌草的HPLC鉴定方法.方法:应用HPLC对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水线草进行指纹图谱比较.结果:通过对7份样品分析鉴定,获得了白花蛇舌草的标准HPLC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HPLC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白花蛇舌草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白花蛇舌草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刘小平  李惠  徐海星  钱进夫 《中药材》2003,26(7):488-490
目的:建立中药材白花蛇舌草的鉴定新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谱鉴定法。结果:通过对8份样品进行分析鉴定,获得了白花蛇舌草的标准X射线衍射Fourier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实验结果表明,X射线衍射Fourier谱鉴定法可用于白花蛇舌草的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锁阳的ITS2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准确、快速鉴定中药材锁阳及其混伪品。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药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其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 3.7.1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比较ITS2序列的GC含量,采用MEGA 5.0计算种内、种间 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通过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比对和构建NJ 系统聚类树进行鉴定分析。结果:锁阳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29 bp,种内变异较小,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03,锁阳药材及其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760,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明显大于锁阳种内的最大K2P遗传距离。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比对和NJ树鉴定结果均表明ITS2 序列可区分锁阳及其混伪品。结论:ITS2条形码可有效鉴定中药材锁阳及其混伪品,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麻黄草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材麻黄的鉴定新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法,分析计算了12产地麻黄草样品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结果:获得了26个麻黄草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结论:结果表明应用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实现对麻黄草药材的鉴定识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豨莶草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莶草药材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TLC检定莶草中奇壬醇的含量。结果:以氯仿 甲醇 甲酸(25∶5∶1)为薄层展开系统,可以清晰地检测奇壬醇;采用Polaris C18色谱柱,以乙腈 水(25∶75)为流动相,可使奇壬醇达到基线分离,莶草中奇壬醇平均含量为 0.14%,奇壬醇在0.186~14.88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0 0%,RSD 2.4%。结论:本法可作为莶草药材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