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风居六淫之首,为阳邪。笔者认为,风亦为阴邪,其理如下。《伤寒论》第二条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名为中风。”何谓中风?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伤寒论讲义》解释:“中风是中医证名,指外感风邪表证。”仲景称“太阳中风证”,首选桂枝汤治疗,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方法:引《伤寒论》第53条、第54条有关桂枝汤主治证的条文,分析治表治里的原则。结果:①桂枝汤既可治疗六经中风,又可治疗其他众多病证,所以桂枝汤证不能等同于太阳中风证;②六经皆有中风,不唯太阳可有中风;③六经的经络分布既有皮表,也有肌里,还络属脏腑,所以既有经证,也有腑证;经证既有经表证,还有经里证;④阳明中风与太阳中风症状类似,且重是因为太阳主肌表,而阳明主肌肉的缘故;太阴中风是表里同病,既有太阴经经气的失常,也有太阴脾、肺的功能失常;⑤桂枝汤治疗杂病卫气不和的自汗出和发热汗出,其病机失常的表现方式并不相同,虽同是卫外不谐,但分别是卫气浮散和卫气聚集所致。结论:《伤寒论》桂枝汤主治证及其禁忌证的研究,对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桂枝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但对本方的归属问题,古往今来,争议未休,有认为属解表剂者,有认为属和解剂者,亦有认为属补益剂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从桂枝汤的主治证、立法、功效等方面分析,应属解表剂。一、桂枝汤的主治证,属表证《伤寒论》中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以下略)第2条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渐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由此后世注家将太阳中风与桂枝汤证等同起来,当今一些教科书亦是如此。笔者认为这是误解。不论是从《伤寒论》整体结构来看,还是从逻辑上理解,这种把太阳中风与桂枝汤证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不妥当的。应当指出,太阳中风与桂枝汤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太阳中风是一个具体的病证。典型的太阳中风的表现可从第1条、第2条及第12条中概括出来,即在太阳病表证的基础上突出汗出与脉浮缓的脉症,其病机特点为营弱卫强。典型的太阳  相似文献   

5.
试析桂枝汤     
仲景《伤寒论》是中医必读之经典巨著之一,它为中医学术奠定了理法方药基础,对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发展和临床诊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桂枝汤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可谓《伤寒论》113方之首。古人对桂枝汤亦多有论述,本文试述学习桂枝汤的几点意见。一、桂枝汤主证及其病机《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从上述两条原文中可以看出,太阳中风的证治是桂枝汤的主要适应证。“太阳中风”概括了上述两条内容。桂枝汤证即是头痛、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六经均有中风条文,历代医家多从风邪外感立论,认为六经皆有表证,三阴中风与三阳中风相同都是论述各经表证的条文。笔者在学习《伤寒论》时,试对其论中的太阴中风、少阴中风、厥阴中风条文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三阴中风与三阳中风不同,其实质主要是用来判断三阴病的预后转好,即“欲愈”证。1 传统的六经表证论《伤寒论》中有18条条文明显提及“中风”,其中太阳病篇有11条,阳明病篇3条,少阳病篇1条,太阴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1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2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创立的桂枝汤,素有“群方之冠”的著称,为太阳中风证之主方。《伤寒论》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计有19条条文.近代,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前贤多把它归于发汗剂,究竟桂枝汤该属何剂?有提出讨论的必要。兹试作如下探讨. 一、桂枝汤与太阳中风证《伤寒论》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临床上用于太阳中风表虚证疗效颇佳。在治疗过程中正确运用辨证护理对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辨证分析凡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均可使用桂枝汤 ,四证中头痛是太阳本证 ,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 ,关键在汗出 ,汗不出者即非桂枝汤证。药后应絷絷微汗而解 ,若药后不但病证不解反而加重 ,出现热闷之状 ,如脉证不变者为不传 ,若见呕吐、烦躁、脉数急为表证已罢 ,内热较甚 ,病已传变。若患者是初服桂枝汤 ,太阳中风之脉象俱在 ,只有闷热之感 ,属于邪气较重 ,经气郁滞 ,正气欲驱邪外出 ,而邪气较重 ,仍可…  相似文献   

9.
正桂枝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方由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组成。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而桂枝汤本身具有的调和营卫、阴阳的作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适应症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方,被后世誉为仲景众方之冠。其适应症为:太阳中风证;太阳病,无论已治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太阳病,无论已治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表证兼里实,先解表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未解者;表证兼轻度里虚者;外邪所致的营卫不和者。无论外感或内伤,只要抓住发病机制是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者,使用桂枝汤皆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就是太阳病中风表虚证治的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和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和法”,就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医圣张仲景善用和法 ,在《伤寒论》一书中体现“和”法的方剂甚多 ,主治颇广 ,可谓开后世和法之先河 ,为后世和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择其要者加以浅议 ,冀以窥其和法用药之端倪。1 解肌表 ,调和营卫 《伤寒论》1 3条云 :“太阳病 ,头痛 ,发热 ,汗出恶风 ,桂枝汤主之”。此为太阳中风表虚证的治法。太阳统摄营卫而主一身之肌表 ,抗御病邪而为六经之藩篱。若风寒之邪侵表 ,太阳之经受邪 ,营弱卫强 ,营卫不和 ,乃致头痛、汗出、恶风、脉缓诸症 ,治以桂枝汤解肌祛风 ,调…  相似文献   

13.
桂枝在《伤寒论》中的具体应用非常广泛,在不同的方剂配伍中,发挥着不同的治疗作用。但其主要作用可归纳如下七方面: 一、解肌和营疗表虚《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浙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条),  相似文献   

14.
<正>《伤寒论》[1]25第2条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伤寒论》[1]26第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  相似文献   

15.
论桂枝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太阳病,无论已治或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留恋未解者;表证兼里虚不甚,脉不浮紧而浮弱者;非外邪所致营卫不和,自汗,发作阵作者;太阴中风证或太阴表证,症见四肢烦疼、脉浮取而微、沉取而涩者;太阳病误下,正气抗邪于上,其气上冲,热痞兼表证者;阳明经表证症见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缘缘面赤、汗多脉迟者;阳明日晡发热兼寒热如疟,脉虚浮的太阳表证;太阴虚寒兼表证身疼者;妊娠恶阻,产后中风持续不解者等,病机均为营卫不和,临床均可应用桂枝汤。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针灸配穴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顺 《江苏中医药》2004,25(12):43-44
唐·孙思邈认为 :单针不药或单药不针皆非良医。然历代医家皆重于药而轻于针 ,能用仲景理论指导针灸临床者寡。笔者不揣陋昧 ,把《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的条文汇聚一起 ,结合原文 ,探讨桂枝汤证在临床的用穴规律。1 太阳病桂枝汤证之病机及选穴原则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 ,名为中风。 (第2条 )风邪中肌所见之脉证 ,谓太阳中风。风卫皆阳 ,相搏则见发热。风性疏泄 ,袭于表则卫外不固 ,中于肌则营不守内 ,故汗出。汗出营弱则恶风。营阴外渗 ,脉道松弛 ,则脉浮而缓。太阳中风脉证 ,反映出气血不充于外 ,表之抗病力不足的本质。太…  相似文献   

17.
仲景运用桂枝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方,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应用理、法、方、药的代表方.柯韵伯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然而对于桂枝汤主治和应用,不少人则误入井底.由于《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的论述,后世把太阳中风与桂枝汤证等同起来.殊不知桂枝汤的解表之功,仅仅是其众多功用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桂枝汤的功效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答     
问:《伤寒论》第24条说:“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为何先刺风池、风府?有何理论根据? 答:桂枝汤为解肌发汗之轻剂,适用于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之表虚证。初服桂枝汤(即  相似文献   

19.
正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此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传统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笔者临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义简析桂枝汤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篇》之主方,用于太阳病中风证。临床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  相似文献   

20.
太阳中风,非脑血管意外之中风,乃《伤寒论·太阳篇》具有“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等症状即桂枝汤证之伤风感冒。以素体卫弱表虚或原有慢性病者为多见。近年来笔者本仲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旨,单用针灸治疗太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