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体输血类型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继河  王伟宪 《人民军医》1999,42(11):643-645
1 预存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又称择期手术自体血预采或术前自体献血(PABD),是在择期手术前数天至数周之内,1次或分次抽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存储于血库,留待术中或术后自体回输,故又称自体血库。正常人急性失血不超过血容量的10%~15%时可不引起明显症状,且机体能够很快代偿,约24h后血容量可完全恢复,24~72h血浆蛋白恢复正常,因此,适量采血对组织修复、切口愈合无明显影响。多次采血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处于旺盛状态,以后采集的自体血中含有大量的新生红细胞、调理素、吞噬细胞及各种凝血因子,回输后较库存同种血的红细胞存活时间长,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年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构比例,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住院费用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自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3 0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具体住院费用,对住院费用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患者的人均总费用、卫生材料费、手术费、药费、治疗费、麻醉费、床位费、检查费、输血费以及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低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两种术式膝关节评分和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全膝关节置换及膝关节单髁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手术方式。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有助于控制围手术期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的不同应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行全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分为A组50例关节置换前1 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B组50例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结果两组在术中的失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比较术后的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此药物安全有效,可有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自体与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前瞻性研究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体血组44例及异体血组44例,对两组的输血量、手术前后、术后1 d、出院前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平均住院日、住院成本及总费用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通过围术期,未出现输血并发症。自体血组平均输血(463.6±115.9)ml,异体血组平均输血(868.2±173.6)ml,前者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自体血组采血后血红蛋白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异体血组(P<0.05),出院前血红蛋白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自体血组平均住院(6.4±1.8)d,异体血组平均住院(9.9±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组住院费用为(6.27±0.89)万元,异体血组为(8.32±1.18)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输血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输血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总输血量、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刘英  吴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26(11):856-856
患者 10例均符合自身献血条件。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方式 ,在术前 3~ 7天 ,用CPD A保存液血袋采患者自体血2 0 0~ 40 0ml,存入 4~ 6℃冰箱保存 ,备术中或术后还输给患者。观察采血前后 ,自体血回输前后Hct、血红蛋白。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手术期间 ,患者自体血回输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 ,血红蛋白采血后与采血前比较t=3 .18,P <0 .0 0 5 ,回输后 1天与回输前比较t=3 .5 0 ,P <0 .0 0 3;Hct采血前后比较t=2 .10 ,P <0 .0 5 ,回输前后比较t=2 .6 0 ,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自身输血在择…  相似文献   

6.
自体预存血液回输的应用增加 ,益比奥 (红细胞生成素 )的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有研究表现大剂量应用益比奥有明显的红细胞动员作用[1 ,2 ] ,但更适用于临床工作的小剂量短期应用益比奥对围手术期的作用尚少见报道 ,我们通过对连续在围手术期进行自体血预存并应用 2 0 0 0U益比奥注射的成年病人 30例分析 ,研究小剂量短期应用益比奥对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主要仪器 :Cell-Dyn1 6 0 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 (美国产 ) ;联康XJ30 0 /40 - 1型手动血压记。1 .2 主要试剂 :血袋为北京血液中心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记录4种不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水平来研究这4种不同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反应.方法 研究96例不同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单髁膝关节置换、表面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别记录其术前、术后2d、术后7d的CRP水平.结果 CRP的峰值在术后第2天出现,表面髋关节置换组峰值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单髁膝关节置换组峰值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峰值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结论 术后CRP的反应程度是由手术过程中骨髓组织的破坏程度决定的,不是由手术部位或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影响术后功能锻炼和患者康复,围术期镇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是瓤型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个分类,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镇痛消炎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有利于TKA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另外,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不增加TKA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骨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93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髌骨置换组43例和未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相关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K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Feller评分差异不显著( 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KSS评分、Feller评分显著高于非置换组(P<0.05);术前髌骨置换组与非置换组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3、6、12个月髌骨置换组膝关节VAS评分显著低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术后第12个月两组患者的胫股角、髌韧带比值,关节活动度ROM屈、伸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 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髌骨置换对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腰麻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应用腰麻于217例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术中6例出现呕吐,处理后好转。术后随访4例出现头痛,对症处理72h后完全消失。结论:腰麻是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值得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对全身生理干扰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择期脊柱手术患者 80 例,性别不限,年龄65~70 岁,体重指数16~22kg/m2,ASA 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2 组,各 40 例: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切皮前 T 组经 15min 静脉输注氨甲环酸 15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监测 Hb、Plt、PT 和 APTT 指导输血。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 12h 和 48h 出血量,术中、术后异体血输注情况。记录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异体红细胞使用率降低(P〈0.05),两组未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氨甲环酸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具有一定血液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侧同时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显性和隐性失血情况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及术中、术后出血、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围术期隐性出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本组48例全部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术中出血量(791±155)ml,术后引流量(181±57)ml,全部病例均另予输红细胞悬液及血浆,输红细胞悬液量(800±425)ml。本组总失血量(2 532±341)ml,隐性失血量(1 521±116)ml,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62.5%。结论进行双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应重视隐性失血量,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充分有效地恢复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安全渡过围术期及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造影导管注入左、右冠状动脉。两组术前,术后l、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组织B超看心肌协调性,6min步行试验。结果: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肌协调性好,有显著差异。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自血回输救治异位妊娠急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3年中50例异位妊娠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高渗盐水联合自血回输效果好。输血反应发生较少。结论高渗盐水联合自血回输是救治异位妊娠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骨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AHH联合CH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尿量。分别于稀释前插管后(T0)、稀释后即刻(T1)、稀释后1h(T2)、术毕(T3)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乳酸、动脉血氧含量(CaO2)及凝血指标等变化,并计算氧摄取率(ERO2),术中记录输血量、输液量和失血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平均输血量以及输血例数减少(P〈0.01),尿量增多(P〈0.01)。与T0比较,B组AHH后CVP升高(P〈0.01);两组AHH后Hb、Hct、CaO2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ERO2、乳酸各时点及组间比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LT、FIB在AHH后、术毕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其他凝血机能指标(PT、TT、APTT)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能较好维持骨科手术患者机体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相对稳定,显著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原因,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率。方法分析血液病患者胛R的临床特征,比较输注单采血小板+少白细胞红细胞(少白组)、单采血小板+悬浮红细胞(悬浮组)、单采血小板(单采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93例血液病患者盯R率平均为25.0%。少白组、悬浮组、单采组的胛R率分别为21.2%、32.7%、26.7%(X2=5.66),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少白组有低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影响血液病患者PRT原因虽然有非免疫性因素,而减少输入白细胞数量可提高血小板输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前和术中显性、隐性出血量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围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9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2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输血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患者围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出血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216例患者术中平均失血48.9ml,无一例进行术中输血。42例术后第2~4天血色素下降明显(<9 g/L)患者进行输血,平均输血300 ml;216例患者术后的平均显性失血量为62.3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85ml,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比较多见,与术中微创操作所见的出血量极少(<70 ml)不同,PFNA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术后的隐性失血量较多,提示应严格注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利喜定控制性降压(CH)对手术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脊柱外科胸、腰椎内固定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AHH组,Ⅲ组AHH联合利喜定CH。分别于AHH前(T0,Ⅰ组为麻醉诱导后)、AHH后30min(T1,Ⅰ组为麻醉诱导后30min)、AHH后60min(T2)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结果组内及组间比较,3组患者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T0相比,Ⅱ组CVP增高和Ⅲ组MAP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失血量、输血量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HH联合利喜定CH能减少术中患者失血量和输血量,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镜和肠镜联合检查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无痛胃镜和结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组(E组,n=60)和丙泊酚复合组(P组,n=60)。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0~1.5mg,芬太尼0.05~0.07mg,丙泊酚1.0—1.5mg/kg或依托咪酯0.1~0.3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胃镜检查,最后行结肠镜检查,检查中酌情追加小剂量依托咪酯或丙泊酚。记录两组患者镜检前、镜检即刻,置入镜后3、5、8、10和15min的SBP、DBP、HR、Sp02变化、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麻醉均满意,均顺利完成检查或治疗;苏醒时间E组(7.1±3.6)min,P组(6.8±3.2)min,E组苏醒时间比P组稍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麻醉后血压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或〈90mmHg,P组16例(26.7%),E组3例(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心率低于55次(/min,P组有11例(18.3%),E组有2例(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pO2一过性低于90%,P组13例(21.7%),E组1例(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咪酯或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均满意,但依托咪酯复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麻醉可维持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更小,更适合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术。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 of reinfusion of autologous blood (1350 ml) on exercise time over a specified distance (approx. 15 km) 4 weeks after phlebotomy ("blood dop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six well-trained cross-country skiers. An additional control group of six well-trained skiers was included in the study. Test races were performed before phlebotomy, 3 h after, and 14 days after reinfusion of blood. In each test race, the mean tim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et to 100% and the time of the blood-doped subjects expressed in percentage of the control group mean time. In the first control race, the mean time of the subjects who were later "blood doped" was 99.4% of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both 3 h and 14 days after the reinfusion of autologous blood, the mean time of the blood-doped subjec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94.1%; P less than 0.05; 96.3%, P less than 0.05, respective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conclusion, reinfusion of autologous blood stored in a refrigerator for 4 weeks after phlebotom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rformance expressed as race time in cross-country skiers. Th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both 3 h and 14 days after reinf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