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除一般处理及药物治疗外,可行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可减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减低正常颅压脑积水发生率,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  相似文献   

2.
以往认为低颅压综合征多发于腰穿后,脑脊液自穿刺孔经蛛网膜及硬脊膜外溢所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曾遇2例非腰穿所致的低颅压综合征,并经腰穿证实。此2例均有感染病史。为区别于腰穿后低颅压综合征,故称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现报告如下。例1 女,34岁。以头痛、恶心、呕吐14天于1980年7月入院。入院前患感冒,后出现头痛,以  相似文献   

3.
王俊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49-1850
目的 观察分析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行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行常规腰穿,经测初始脑压及观察脑脊液颜色后,根据初始脑压高低适当缓慢放出约5 mL脑脊液,降低脑压大致正常后,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以生理盐水进行缓慢反复置换4~8次,每次置换脑脊液总量在20~40 mL,每次监测脑压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60例经脑脊液置换术后的患者能较快缓解头痛,平均为6d,而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平均为16d;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时间、治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快速缓解头痛及预防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2 9岁、已婚、以“恶心、呕吐 40天 ,头痛意识丧失 3天”之主诉收住。患者于入院前 40天由于妊娠后恶心 ,呕吐或剧烈呕吐 ,不能进食 ,3天前患者突感剧烈的头痛 ,随后便意识丧失 ,当地医院行腰穿检查 ,提示为血性脑脊液 ,压力为3 5 0mmH2 O、细胞总数为 72 8个 mm3,其中白细胞为2 3个 mm3,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给予治疗 ,患者症状无好转 ,且进行性加重 ,便转入上级医院 ,行头颅MRI及MRA检查提示为上矢状窦流空效应消失 ,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 ,立即给于抗凝及活血化淤治疗 ,第二天患者意识便逐渐恢复正常 ,住院 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反复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治疗组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放血性脑脊液。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率和恶心、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年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有利于缓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和恶心、呕吐症状,降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刘克蕴  李金波 《天津医药》2001,29(10):633-634
原发性低颅压是指原因不明,预后良好,颅压低于0.7kPa的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现就我院收住的2例原发性低颅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 女,44岁,晨起时突出出现全头痛,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2h后就诊,查体除颈部略有抵抗外,无其它阳性体征。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腰穿脑脊液压力为0.4 kPa,血性,蛋白1.0g/L,糖、氯化物正常,其它血生化检查均正常,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于1997年8月4日入院,按“蛛网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PI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均小于70 mm H2O,红细胞不同程度增多13例,白细胞轻度增高15例,蛋白定量增高6例,糖和氯化物均正常,抗酸染色阴性,涂片墨汁染色未找到新型隐球菌.全部行头颅CT检查,8例显示侧脑室、脑池、脑沟变小,10例行头颅MRI检查,3例脑表面硬脑膜均匀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 认识PI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PIH的确诊率;腰穿仍是PIH最基本最重要的确诊方法;本病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8.
范秀华 《医药世界》2009,11(7):384-384
1病历摘要 例1:女,22岁。因12h前洗脸后出现眼前发黑致摔倒、头痛,在当地医院行脑CT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右顶外后部皮下软组织增厚。诊断脑外伤反应,经处理后效果不佳,仍头痛、呕吐。遂于2008-06-22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清,头痛,四肢肌、肌张力正常,BP90/60mm Hg,初步诊断头痛待诊(外伤性头痛),静脉滴注20%甘露醇后头痛减轻,次日患者再次出现头痛明显,频繁呕吐,急复查脑CT未见明显异常,行腰穿检查抽出血性脑脊液,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氨基己酸、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1个月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PIH)临床表现为:随体位变化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0.686kPa).现将自1987年以来的16例PIH病例作一报告,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例一,男,21岁。1976年10月7日晚突然剧烈头痛入院,疼痛以顶枕部为著,伴恶心呕吐,平卧后症状明显缓解。检查:神清,BP120/80,颈有抵抗。腰穿无脑脊液滴出,经用针筒抽出常规检查正常。诊断:颅内低压综合征。例二,女,27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0天于1981年6月15日入院。10天前因突感颈枕部剧烈搏动样胀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因两次出血而致死,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5岁。因头痛、呕吐一个月,发烧35天于1984年1月7日住院。7年前曾患肺结核治疗3个月。内科系统检查无异常。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腰穿压力210mmH_2O。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总细胞380/mm~3,白细胞230/mm~3,多核40%,单核60%,糖35mg%,蛋白448mg%,氯95mEq/L。血沉32mm/1小时。住院后按结脑治疗,症状明显好转,颈项强直消失。1月14日突然恶心、呕吐一次,随后抽搐,呼吸微弱,意识不清,大汗。检查: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腰穿压力220mmH_2O,脑脊液血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指侧卧位行腰椎穿刺术时测脑脊液压力低于 0 6 9kPa (70mmH2 O) ,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多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由于其症状类似颅高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易造成误诊。 1994~ 2 0 0 0年 ,我院误诊为颅高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11例 ,现将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18~ 6 1岁 ,平均年龄 2 9 3岁。均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 ,头痛多位于颈枕及前额部 ,直立时明显 ,卧位时减轻或缓解。 11例均行侧卧位腰椎穿刺术 ,脑脊液压力均低于 0 6 9kPa ,…  相似文献   

13.
蔡和生 《河北医药》2001,23(4):304-304
1992~ 1999年我院共收治 6 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 ,除应用传统的常规内科治疗方法外 ,同时应用抗血管痉挛药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及腰穿适量放脑脊液两种治疗方法 ,其疗效满意 ,简便易行 ,适用于外科手术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中 ,男 45例 ,女 17例 ,年龄在 2 3~ 72岁。所有患者均未作手术治疗。多数病例以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另有 2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所有病例均无肢瘫。全部病例腰穿均为血性脑脊液 ,脑压在 2 .2 5~ 3 .12kPa之间 ,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眼底检查有 …  相似文献   

14.
王红波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200-120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软膜间的蛛网膜下腔,可伴或不伴颅内或椎管内其他部位出血而言.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症及血性脑脊液,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是指位于脑实质内的小灶性出血未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系统,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临床上无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的一组临床症状。我院1999-2000年收治40例脑出血,其中10例发生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49~82岁。平均63岁。入院时血压34.67/14.67~20/9.33kPa。血压增高8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急性起病8例,缓慢起病2例。活动中起病7例,安静状态下起病3例。头晕10例,恶心4例,呕吐1例,轻微头痛3例,心悸、胸闷各1例。1.2 脑脊液检查全部行腰穿检查,外观…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从1997~2010年,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68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在28~62岁,平均45岁。诊断标准为:头痛,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腰穿为血性脑脊液。病例中,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术  相似文献   

17.
李来刚  曹培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13-1814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脊液(CSF)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老年人P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具有直立性头痛,部分病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头晕、颈项强直,腰穿压力均低于70mmH20,CSF检查正常,头颅CT或MRI检查示脑萎缩、硬膜下积液,头颅MRI增强示硬脑膜强化,脑垂直下移.结论:老年人PIH发生率低.误诊率高,了解老年人PIH的临床、CSF、头颅CT及MRI的特征性改变,对正确诊断PIH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头痛、呕吐易误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脑膜征发生率低.结论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应高度重视,及时作脑CT及腰穿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不同原因致脑或脊髓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其致命的并发症,我院近年收治SAH  相似文献   

20.
脑穿通畸形是大脑半球内有空洞或囊肿与脑室相通,其间充满脑脊液,有时扩延至软脑膜但不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比较罕见疾病,现将我院经脑电图检查后经CT确诊1例的脑电图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2岁。因全身抽搐伴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30年于1998年6月3日收住本院外二科。患者于2岁后常高热全身抽搐,并伴有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等,清醒后自觉头痛,全身乏力,无恶心及呕吐。经抗癫痫治疗可缓解症状。体检:神经系统无定位体征发现。腰穿脑压、脑脊液生化常规正常。脑电图常规示基本节律以顶枕区的显著低到中波幅9~10赫兹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