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30(6):420-420
带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和对侧指神经背侧支的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吻合指神经的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带皮神经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报道应用带皮神经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6例拇指指腹缺损病例,采用以第2或第3掌背动脉为蒂的携带皮神经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掀起后逆行旋转270°经指蹼处皮下隧道逆行移位至手掌侧远端,将拇指屈曲贴紧手掌在指蹼处用缝线将两者皮肤固定后,吻合皮神经,皮瓣带蒂修复创面。术后2~3周断蒂。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外形及功能满意,10例感觉恢复至S_3,6例至S_4。指腹两点分辨觉4~8 mm。结论应用带皮神经的手背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指动脉穿支为蒂的第一掌骨尺背侧带拇指尺背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伴有骨外露患者行第一掌骨尺背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以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走行为轴线,以拇指近节尺侧中点为旋转点,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为蒂,于第一掌骨尺背侧切取皮瓣。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1个月,平均随访5.1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87%。结论:以指动脉穿支为蒂的第一掌骨尺背侧带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外观满意,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五种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五种微型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1998年1月~2003年3月,对5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应用甲皮瓣5例、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5例、大鱼际皮瓣10例、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8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14例进行修复。缺损部位:拇指脱套伤5例,拇指指腹缺损12例,拇指近节掌侧缺损6例,拇指全掌侧缺损5例,拇指背缺损7例,拇指尺侧缘缺损6例,拇指桡侧缘缺损7例,拇指指端缺损4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17~35岁,平均25岁;左拇指23例,右拇指29例。皮瓣面积最大5.0cm×2.5cm,最小2.0cm×1.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血运、质地良好,外形、功能满意。自带神经皮瓣及吻合神经皮瓣共46例的平均两点分辨觉:甲皮瓣为5.8mm,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为8.5mm,大鱼际皮瓣为7.0mm,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为6.2mm,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为8.8mm;6例未吻合神经的皮瓣拇指仅恢复触痛觉,两点分辨觉恢复较差。结论五种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其中甲皮瓣和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最佳,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大鱼际皮瓣操作容易,损伤最小。应根据拇指的缺损部位,选择不同修复皮瓣。  相似文献   

5.
以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目的应用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手部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伴行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即拇指桡、尺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第一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第三、四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中、环指;小指尺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指。共5种15块,修复指部皮肤缺损15例。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cm×3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创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拇指再造的新术式。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背甲皮瓣移植联合带指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移位,急诊延迟再造拇指。根据拇指残端情况,可选用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的岛状皮瓣。结果再造拇指3例全部成活,外形与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为急诊延迟再造拇指提供一种新方法,适用于拇指皮肤脱套伤及Ⅱ、Ⅲ度截指。  相似文献   

7.
外伤所致拇指软组织缺损,多伴有骨与关节、肌腱及神经、血管的外露,导致拇指外形及功能受损.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移植已广泛应用于手部损伤的修复[1-2].2008年2月至201 1年12月,我们应用吻合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24例24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拇指再造的新术式。方法 采用吻合血管的拇背甲皮瓣移植联合带指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移位。急诊延迟再造拇指。根据拇指残端情况,可选用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的岛状皮瓣。结果 再造拇指3例全部成活,外形与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为急诊延心再造指指提供一种新方法,适用于拇指皮肤脱套伤及Ⅱ,Ⅲ度截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改良中环指岛状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拇指Ⅲ°、Ⅳ°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拇指Ⅲ°、Ⅳ°缺损的特殊病例采用将中环指岛状皮瓣设计于近中节,在近节指蹼间保留0.5-1cm皮肤,避免指蹼破坏,指血管神经束一并分离转位,供侧指神经与健侧指神经作端侧吻合,供区创面I期带真皮血管网植皮,中环指岛状皮瓣转移后瓦合加髂骨植骨再造拇指。结果临床应用共7例,中环指皮瓣均顺利存活。经6月-1年随访,再造指外观满意,两点辨别觉1-2mm,对掌对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改良中环指岛状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拇指是一种简单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顺、逆行示指近节桡背侧双岛状皮瓣,修复伴有肌腱、骨外露的拇、示指指腹缺损1例,获得成功。患者女性,32岁。因压伤致右拇指指腹尺侧缺损2.5cmx1.8cm;示指指腹缺损2.0cmx1.5cm。双指末节屈肌腱止点外露,指背皮肤完好。急诊清创后,按创面面积设计右示指桡背侧顺、逆行双岛状皮瓣,外形呈哑铃状,切口不超过关节。顺行皮瓣的血管蒂为掌深弓发出的示指侥侧指固有血管近断端;逆行皮瓣的血管蒂为桡侧指固有动脉远端,血供由示指尺侧指动脉通过单侧交通网达桡侧指固有动脉远端逆行供血。于指桡侧掌缘切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6种含感觉神经皮瓣修复拇、示、中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桡神经拇指尺背支营养血管皮瓣、手背U-I型血管蒂岛状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躅趾腓侧趾腹皮瓣及环指尺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桡侧三指指腹缺损43例。结果皮瓣除l例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好,指腹两点辨别觉平均为:桡神经拇指尺背支营养血管皮瓣12mm、手背U-I型血管蒂岛状皮瓣11mm、示指背岛状皮瓣8mm、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mm、踇趾腓侧趾腹皮瓣8mm,环指尺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5mm。结论6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可恢复指腹良好的感觉及饱满的外形,但各有优缺点,应灵活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中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方法。方法断指静脉分别采用静脉直接吻合、邻指静脉转位和示指背侧静脉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断指动脉均用中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吻接拇指尺掌侧动脉进行修复。结果13例13指成活11指,坏死2指。再植拇指外观及功能好。结论中指尺掌侧动脉解剖恒定、口径较粗、切取后对指功能和血运影响小;其转位修复断指动脉只一个吻合口、旋转角度小及有足够的可利用长度,是一种有效的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采用5种小型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包括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第一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等共37例. 结果 术后有3例皮瓣出现表皮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20个月,拇指功能、外形满意. 结论 对拇指软组织缺损选择恰当的小型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应用以第一、二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套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例拇指套脱伤而指血管神经束、甲根、甲床完好或可修复的患者,采用以第一、二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桡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结果术后9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术后7例获得6个月-4年的随访,2例失访。修复后的拇指及指甲外形、供区皮肤外形均较满意,指甲生长正常,拇指对指功能正常。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9mm,平均8mm。结论对拇指套脱伤指血管神经束存在,甲根、甲床尚好或可以修复的患者,采用以第一、二掌背动脉为蒂的手背桡侧岛状皮瓣修复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环指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损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中环指岛状皮瓣和(或)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损伤的疗效。方法 1989年7月 ̄1998年11月共8例拇指损伤应用中环指岛状皮瓣和(或)示指背侧岛状瓣修复。其中示指侧同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损伤2例,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脱套伤1例,中环指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撕脱离断伤1例。中指尺侧岛状皮拇指损伤4例。随访7个月-9年11个月,平均5年1个月,主要观察皮  相似文献   

16.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报道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6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8cm×2.1cm~3.1cm×3.6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伤指外形与正常指相近,指腹饱满而不臃肿,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两点分辨觉在5~7mm以内。结论应用吻合指固有神经掌皮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效果好,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末节指腹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第一掌骨背侧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第一掌骨背侧4种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2只新鲜尸手标本,分别行血管染料灌注、血管造影、透明标本后,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1)桡动脉腕背支、拇指桡侧指背动脉、第一掌背动脉的拇指尺侧支、拇指桡掌侧动脉掌指关节周围支、拇主要动脉分出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等5支血管,共同构成第一掌骨背面区域筋膜层的血管网;并与拇指背皮神经呈节段性伴行。(2)供区内有2条同行浅静脉干,存在静脉瓣膜。结论该供区可设计成拇指桡侧指背动脉、拇指桡侧血管筋膜蒂、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筋膜蒂和拇指背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等4种类型的岛状皮瓣,可顺行或逆行移位修复创面。  相似文献   

18.
两种指动脉岛状皮瓣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两种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皮肤缺损16例,指动脉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14例。术后分别随访两种方法对供指和受指皮瓣的外观、血液循环和感觉恢复的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1年,供指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组有4例出现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指动脉指背皮瓣组2例出现远侧指间关节伸直受限,指动脉指背皮瓣组供指血液循环和感觉好于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组。受区两组皮瓣外观满意,两组各有4例受指遇冷时出现血运障碍,感觉恢复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组明显好于指动脉指背皮瓣组,但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组有33.2%的皮瓣存在双重感觉。结论 指动脉指背皮瓣由于对供指损伤小,能部分恢复伤指感觉,适合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对于拇指感觉恢复要求较高的患者,指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也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拇指近节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5月至201 1年4月,对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拇指近节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急诊修复50例,拇指末节偏桡侧缺损,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与掌指关节尺侧连线为轴线。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以拇指指间关节尺侧与掌指关节桡侧连线为轴线。在轴线背侧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3.0 cm×2.5 cm~2.0 cm×1.5 cm。 结果 42例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术中发现蒂部卡压,3例术后蒂部卡压,经处理后均成活,皮瓣血液循环良好。术后随访1个月~2年,皮瓣弹性、质地良好,无色素沉着。皮瓣感觉恢复S3 12例,S2 8例。 结论 应用拇指近节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手术成活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急诊皮瓣移植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拇指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多见,往往伴有肌腱和骨组织的外露,通常采用邻指皮瓣或交指皮瓣覆盖创面。2000年8月至2003年5月,我们应用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