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证实新的刺激与分析方法,从而监测颞叶癫痫(TLE)患者兴奋状态的空间分布及发作过渡时间的变化。方法:采用10~20H z频率范围的间歇性脉冲,通过植入海马结构的电极,使用光谱相解调和相对相丛集索引(rPCI)对诱发EEG信号进行定量测量。结果:在发作间期,高rPCI特异位点与癫痫发作最可能的发作位点(SOS)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确定区域的高rPCI与下一次癫痫发作的时间间隔缩短有关。结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癫痫发作的精确过渡时间不可预测,但估计癫痫发作的概率是可能的。意义:应用rPCI可准确预测癫痫发作的概率。局部组…  相似文献   

2.
据近期的《神经病学年鉴》(AN)报道,自动捕捉检测器发射的高频电流刺激(HFES)可安全阻止患者的癫痫发作。来自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 Ivan Osorio 博士在接受路透健康的记者采访时说,对于癫痫耐药患者、严重药物副作用以及药物依赖的患者而言,这是一种颇具发展潜力的且费用低廉的治疗选择。Osorio 博士及其同事对8名癫痫患者发病时施以 HFES 应答  相似文献   

3.
负性肌阵挛(N M)是以突然快速的肌肉活动中断为特征的运动疾病。与N M相关的肌电图(EM G)是一个短暂的(<500m s)静息期(SP),而不在EM G活动增强(即肌阵挛)之前出现。本研究采用大脑内低频(1H z)电刺激方法,对运动前区皮质(PM C)、初级运动皮质(M I)、初级体感区(SI)和辅助运动区(SM A)在皮质NM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对3例癫痫药抵抗患者进行术前评估,通过立体EEG电极对PM C(2例患者)、M I(1例患者)、SI和SM A给予单个电脉冲(刺激时程3m s,刺激强度0.4~3m A),从双侧三角肌收集表面EM G。结果显示:①PM C或M I刺激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丘脑刺激参数与进行丘脑深部脑刺激(DBS)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大脑皮质应答的形态学、地形学分布和皮质来源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使用可编程的刺激装置对前部核团(A N,4例患者)、后内侧核团(D M,4例患者)和中内侧核团(CM,1例患者)进行2H z的双极和单极刺激。对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耐药性癫痫患者应进行可以逆转和调整的治疗。建议将海马电刺激作为内侧颞叶癫痫(M TLE)的可能治疗方法。方法:对颞叶切除有记忆功能禁忌风险的4例难治性M TLE患者,沿左侧海马轴植入慢性刺激深部电极。使用连续阈下电刺激(90μs,190H z)和双盲、多交叉、随机对照设计,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发作起始形式对颞叶癫痫(TLE)患者进行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52例确诊为TLE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73次发作的发作期EEG。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及头颅磁共振(MRI)检查,术中均行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进一步定位癫痫灶并在其指导下完成手术,且术后在最少1年的时间内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1级。根据MRI检查结果将52例患者分为海马硬化组、非海马硬化组两组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分析发作起始头皮EEG形式结合MRI检查,MRI提示分入海马硬化组的患者癫痫灶定位率达89.7%,以θ节律、δ节律为能定位的主要脑电发作起始形式。 【结论】 TLE发作期EEG在癫痫灶定位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记录分析发作起始期的脑电活动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发病的病理基础以及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NTLE行前颞叶切除术的颞叶新鲜标本按照统一的步骤以及方法进行处理,对分层结构及其细胞形态数量进行详细的描述,根据皮层的分布以及海马结构及其他病变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来对其在颞叶癫痫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这些患者的病理结果主要可以分为8个类型,其中海马硬化型以及皮质发育不良型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占34例(79.07%),而这两种改变伴随出现在10例患者中,其中最常见的是肿瘤性疾病。结论:颞叶癫痫病理改变最常见的是海马硬化型以及皮质发育不良型,而且这两种改变经常一起出现,目前对于颞叶切除仍然以同时切除海马杏仁核为标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黄会坚 《广东医学》2002,23(1):49-49
由于生理特点 ,对儿童颞叶癫痫诊断尚为困难。现对我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的 5 7例颞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儿童颞叶癫痫脑电图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7例患儿均符合癫痫国际分类法 (196 9)诊断标准 ,男 33例 ,女 2 4例 ;年龄 4~ 13岁 ,平均 8.5岁。病程 3d~ 4年 ,平均 1.5年 ;有癫痫家族史者 7例 ,高热惊厥者 10例 ,难产窒息史者 10例 ,颅脑外伤史 9例 ,其余病例病因不明。发作时均有意识障碍 ,其表现是在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基础上 ,加上精神症状 ,如恐惧、错觉、幻觉、幻嗅、幻听、发…  相似文献   

9.
提要报告1980年10月至1992年6月间,在皮质脑电描记下手术治疗颞叶癫痫55例,前颞叶切除50例,杏仁核、海马切除5例。皮质脑电描记结果说明,颞叶癫痫的痫灶绝大多数来源于颞叶外侧皮质和颞叶内侧结构。术中皮质脑电描记可提供痫灶的精确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发作间期海马放电对于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手术前后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48例TLE患者临床资料,行韦氏智力量表评分.头皮脑电及术中植入深部电极,探测发作间期海马放电情况.将患者性别、起病年龄、病程、颞叶癫痫类型、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发作间期海马放电、病理类型、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分层后就术前vIQ受损进行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术后1年vIQ变化情况.结果 发作间期海马放电(P=0.030,OR=11.341)、低年龄起病(P=0.045,OR=7.567)、高发作频率(P =0.023,OR=6.241)是TLE患者术前vIQ受损的危险因素,伴有发作间期海马放电者出现vIQ受损的风险最高,而与海马硬化、颞叶癫痫类型、病程、病灶侧及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伴发作间期海马放电组术前vIQ明显低于无海马放电组及健康对照组.无海马放电患者术后vIQ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在有发作间期海马放电的患者中,病灶位于右侧者术后vIQ有明显改善.术后疗效达到Engel Ⅰ~Ⅱ级者vIQ有明显改善,而EngelⅢ~Ⅳ级者会出现言语功能的恶化(P<0.05).结论 伴有发作间期海马放电,尤其是低年龄起病及发作频率高的颞叶癫痫患者,出现语言障碍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X线—匹罗卡品双重干预的皮质发育障碍(DCDs)鼠伴癫痫发作模型。方法将6只SD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孕鼠给予X线照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待仔鼠出生后60 d观察雄性仔鼠行为、脑电图、大脑形态及皮质和海马的病理改变。60 d的雄性仔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痫,比较潜伏期、注射药物总剂量、Ⅴ级癫痫发作率以及行为学和自发性癫痫发作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雄性仔鼠比较,实验组DCDs雄性仔鼠大脑体积变小,可见明显畸形;HE染色显示皮层变薄,神经元排列紊乱,海马CA1、CA2中断,可见团块状结构;未发现自发性癫痫发作,脑电图无异常放电,有活动增多等表现。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后实验组DCDs雄性仔鼠癫痫发作潜伏期缩短(P<0.05),用药剂量减少(P<0.05),Ⅴ级发作率增高(P<0.05);癫痫持续发作后易激惹,具有攻击行为,并在静止期及慢性期出现自发性癫痫发作;HE显示皮层厚度减小。结论X线—匹罗卡品双重干预能成功建立弥漫性DCDs模型,并产生自发性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探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发作间期内侧颞叶灌注改变。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发作间期右利手TLE患者及相匹配15例正常对照者行DSC检查。在工作站上重建出DSC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图及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图,结合高分辨率解剖像,选取两侧内侧颞叶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两侧内侧颞叶的r CBV值、r CBF值,比较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两侧内侧颞叶r CBV、r CBF的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的差异。结果1、正常对照组双侧内侧颞叶r CBV值、r 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LE组患侧r CBV值、r CBF值均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LE组AIr CBV、AIr CB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LE患者内侧颞叶AIr CBF值、AIr CBV值均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TLE发作间期患侧内侧颞叶r CBV值、r CBF值降低,TLE患者的血流灌注改变与患者病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为随着TLE患者病程的延长,其灌注不对称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 TLE)患者发作间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lymphocyte,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lymphocyte, PLR)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炎症参与TLE发作的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72例TLE患者作为癫痫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院同期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与癫痫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依据采血时距末次癫痫发作的时间将患者进行分组和数据收集。评估TLE患者发作间期NLR、PLR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TLE发作后各项炎症指标均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TLE 24h组NLR、P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该期内IL-1β、IL-6、TNF-α与NLR、PLR呈正相关(均P<0.05)。TLE 72h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该期内IL-1β、TNF-α与NLR呈正相关(均P<0.05)。TLE 1周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LE 1个月组IL-1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癫痫发作后,NLR、PLR呈下降后再回升趋势;NLR、PLR在TLE 1个月组最低。相反,IL-1β、IL-6、TNF-α水平在TLE 24h组最高,后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 TLE患者发作间期炎性指标及细胞因子显著升高。发作后24h内炎症标志物及细胞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TLE发作急性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癫痫皮质脑电图发作间期异常放电(IED)的表现特点与其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应用IED判断致痫灶的可能性.方法 以22例术前采用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术后病理学证实为FC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长程颅内皮质脑电图监测结果,将患者的皮质IED分为4类:棘波、重复性棘慢波、多棘波以及低波幅快节律.手术中将IED集中且可能为致痫灶的皮质部位切除后,除常规病理学分析外,根据微小清蛋白(PV)免疫组化染色评价标准进行半定量分析对比.结果 共收集到完整的病理标本20例.经统计各IED分型之间组织标本的P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8,P>0.05),但在数值上,棘波的PV平均分数最高,为8.00;多棘波的最低,为5.60.FCDI型中,棘波占58%,明显多于其他3类IED,而3例FCD Ⅱ B患者的IED皆为低波幅快节律.结论 虽然应用PV半定量评分标准分析各种IED类型问的致痫性差异不大,但棘波的PV值最高,而且重复性棘慢波、多棘慢波与低波幅快节律在FCD病理严重程度级别高的患者中更易出现,提示它们的致痫性有高于棘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额叶和颞叶癫痫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状况.方法 选择癫痫患者55例,其中额叶癫痫组25例,颞叶癫痫组30例,对照组50例,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采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测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并利用Stroop色词测验和连线测验测评患者的执行功能.结果 额叶、颞叶癫痫患者的MMSE总评分别是[(26.02±0.30)分]和[(25.82±0.67)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troop色词测验中,额叶、颞叶癫痫组卡片B和卡片C的正确数、3张卡片的耗时数、SI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线测验中,额叶、颢叶癫痫组TMTA、TMTB及( TMTB-TMT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额叶和颞叶癫痫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而额叶癫痫患者执行功能障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脱氧葡萄糖(^18F-DG)PET与MRI显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PET与MRI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32例经临床及脑电图诊断的颞叶癫痫患者分别在同期进行发作间期^18F-DG PET和MRI检查,用MRI的FLAIR序列扫描来显示海马结构,其中26例定位明确的患者进行了颞叶切除手术,并进行术后的随访。图像分析通过目测的方法及图像信号强度测量的方法进行比较。6例未行手术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难治性颞叶癫痫(intractable temporal lobe epilepsy,ITLE)患者头皮脑电发作起始形式,并探讨其与致痫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45例ITLE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其172次临床发作的视频脑电图资料,所有病例行切除性癫痫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评估均为Engel I级.根据术前MRI所示致痫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颞叶内侧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和颞叶新皮层癫痫(neocortic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NTLE);术后病检可见6种不同病理类型.对发作期脑电起始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各种起始形式在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致痫病变的出现差异,探讨不同发作起始形式对致痫灶的定位价值及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结果 ①45例患者172次临床发作期脑电中有明显起始形式157次,包括低幅快活动(low-voltage fast activity,LVFA)57次(36.3%),0节律35次(22.3%),δ活动31次(19.7%),尖波活动20次(12.7%),低中幅多棘波14次(8.9%).157次发作期脑电中局灶性起源103次(65.6%),LVFA占49次(47.6%),LVFA的定位率明显高于其他起始形式(P<0.01).②5种起始形式均可见于MTLE和NTLE,LVFA在NTLE的出现率明显高于MTLE(P <0.01),慢活动(θ节律及δ活动)在MTLE的出现率高于NTLE(P<0.05),尖波活动及低中幅多棘波在不同部位的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5种起始形式可见于不同性质的致痫病变,θ节律在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病变中的出现率高于其他病变类型(P<0.05).结论 ITLE发作期头皮脑电起始形式中LVFA有较好定位价值,θ节律对HS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脊髓电刺激对大鼠癫痫发作状态脑电高频振颤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8例.采用致癫剂戊四唑诱导的强直 — 阵挛急性发作动物模型.脊髓电刺激组大鼠在致癫剂注射开始前5 min予130 Hz脊髓电刺激,刺激持续20 min.应用MATLAB的Findpeaks功能提取强直 —...  相似文献   

19.
(一)材料与方法从1978年7月至1979年12月的1年半时间内,在本科门诊中,诊断为颞叶癫痫的病例,不加选择地作此项检查,部分病人因对针刺恐惧或晕针、或因年龄过小不能合作者除外,共计132例.男性86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8岁,其中16~40岁94例,占71.2%.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我科门诊诊断为“颞叶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共132例,均在发作间歇期进行检查。在作常规头皮电极外,加作针型电极的蝶骨电极。结果常规头皮电极发现颞叶致痫灶者14例(左12例,右2例),而同时蝶骨电极发现致痫灶者32例,二者经统计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