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肝病绝大多数都有肝纤维化(HF),其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是一类世界性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HF能否发生逆转一直是医学界有争议的问题,现已知HF是一个可逆性的病变,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是ECM的主要来源,HSC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FLC),是HF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各种致纤维化因素均把HSC作为最终靶细胞,通过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这一共同复杂的网络系统,参与HF的发生及进展。在HF的恢复期,有与肝脏瘢痕降解一致的广泛的HSC凋亡,因此,诱导活化HSC的凋亡可使HF发生逆转。目前,活化HSC已被看作抗HF治疗的主要靶点。现就HSC与HF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一种微循环、血管解剖学和肝脏结构被损坏、并有纤维化再生、纤维结节改变的肝病.其实质上是由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诸如病毒、乙醇、化学毒物及自身免疫等引起,形成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期间涉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等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变发展的必经阶段,临床上能否将病变终止于肝纤维化阶段或者逆转正常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关键。肝纤维化机理涉及细胞、生物因子及相互作用等因素。肝星状细胞及其激活在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仅就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予以阐述。1 肝星状细胞的形态及显示方法1876年VonKuffen在文献中首次描述肝内有贮脂细胞存在,将肝内贮脂细胞与枯否氏细胞归做同一细胞群,至本世纪40年代,人们仍旧认为贮脂细胞是肝脏网状内皮系统中枯否氏细胞的指肪变性形式,直到1951年伊东等才首次提出肝脏贮脂细胞是一有…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和胰腺星状细胞在各自纤维化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文章就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和胰腺星状细胞在各自纤维化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文章就两者的生物学特性、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方面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Fibrotouch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肝纤维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2022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经影像学诊断为脂肪肝且符合MAFLD诊断标准,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检查的患者401例。根据其体重指数(BMI)与是否伴糖尿病(DM),分为MAFLD瘦人/正常体重组(n=25)、MAFLD超重组(n=52)、MAFLD肥胖组(n=249)和MAFLD糖尿病(MAFLD-DM)组(n=75),收集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肝脏硬度值(LSM)、受控衰减参数(CAP)等指标,应用多种无创肝纤维化指标如NAFLD纤维化评分(NF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糖尿病评分(BARD)和纤维化-4指数(FIB-4)评估肝纤维化风险,比较各组间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无创肝纤维化指标等。根据是否伴肝纤维化,分单纯MAFLD组与MAFLD合并肝纤维化组,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sitics回归分析MAFLD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各组别间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7.
针对肝星状细胞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萍  程明亮 《西部医学》2009,21(1):133-134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中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HSC从静止向激活状态的转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一个中心环节,因此,抑制HSC激活是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步骤。本综述扼要介绍目前常用的针对HSC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各种病因所致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酒精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乙醇和代谢产物乙醛可改变机体氧化还原状态,活化枯否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诱导HSC活化、增殖和胶原合成,形成肝纤维化。本文将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HSC活化的机制和相关靶点加以综述,为开发抗肝纤维化药物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吕霞  舒建昌  何雅军  方力 《广东医学》2006,27(12):1796-1798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作用中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量、分布、凋亡等的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诱导发生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秋水仙碱,8周后检测ALT,AST,HA,PC-Ⅲ,TGF-β,TNF-α等指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观察肝内活化HSC数量及分布;双染色了解HSC凋亡情况。结果秋水仙碱可以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血清指标(P<0.05),减轻肝纤维化程度(P<0.05),减少活化HSC数量(P<0.05),可增加HSC的凋亡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水仙碱抑制活化HSC的活化、增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引起肝脏损害与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降解受到抑制,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现代研究已证实,多种途径致肝星状细胞(HSC)激活是导致ECM过度沉淀的中间环节。而胶原是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截止目前,人体内已  相似文献   

11.
胡艳妍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33-833,90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超声表现。方法对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腹部二维超声及血脂检查。观察肝脏边缘表现、肝脏大小、肝内回声改变、肝内管道结构的显示与否,作出脂肪肝的诊断。结果在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71.4%。结论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是引起脂肪肝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结合B超及实验室检查,可早期发现脂肪肝,使脂代谢紊乱得到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方法 检测 80例老年脂肪肝患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Ⅲ型前胶原肽 (PⅢP)、IV型前胶原肽 (IVC)的水平 ,并分别与对照组均值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脂肪肝组HA、LN、PⅢP、IVC均值分别为 199 5 8± 10 7 3 5 ,2 90 46± 96 48,12 1 46± 2 8 2 1,3 8 5 6± 10 3 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老年脂肪肝有较为明显的肝纤维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3 053例,收集其体检数据,并根据肝脏超声结果,将符合纳入标准者2 409例分为NAFLD病组(n=741)和对照组(n=1 668),比较2组Hp感染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NAFLD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 Hp感染总体检出率为34.21%(824/2 409),NAFLD组Hp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1.43%vs.31.00%,χ~2/P=24.364/<0.01)。NAFLD组BMI、ALT、AST、UA、FPG、TC、TG、LDL-C和NAFLD纤维化评分(N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脂肪肝严重程度增加,Hp感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内,脂肪肝严重程度与BMI、ALT、AST、UA、TG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严重程度与Hp感染程度不相关(P>0.05)。结论 Hp感染与NAFLD相关,Hp感染可能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NAFLD严重程度与Hp感染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学  陈敏 《广西医学》2006,28(9):1362-1364
目的 探讨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186例脂肪肝组和60例非脂肪肝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CG)、餐后2 h血糖(PBG 2 h)、血清尿酸(UA)、血压水平.结果 脂肪肝组BMI、TC、TG、FBG、PBG2h、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高HDL-C则低于对照组(P<0.01);脂肪肝组并存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易并发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血脂紊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7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进行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TG、TC、LDL、HDL Lp(α)、apoA和apoB的测定,并与40例非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作比较。结果:脂肪肝组BMI、HbA1c、TG、TC、LDL和apoB水平均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5~0.01),HDL、apoA和Lp(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较未并发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及血糖异常,提示合并脂肪肝的T2DM具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丙型肝炎与脂肪肝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慢性丙肝与 1 41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等。结果 :96例慢性丙肝患者中 2 7例合并脂肪肝 ( 2 8.1 % ) ,1 41例慢性乙肝患者 7例合并脂肪肝 ( 4 .9% ) ,差异具有显著性。伴脂肪肝的丙肝患者的年龄、BMI以及血脂均显著高于不伴脂肪肝的患者。结论 :慢性丙肝感染易合并脂肪肝 ,高血脂以及 BMI增高为慢性丙肝患者易合并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脂肪肝变性程度分析,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肝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检测家兔及患者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并探讨与体重、血糖、血脂、胆固醇及肝血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运用声学密度定量检测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病理下肝细胞脂肪含量一致,重度脂肪肝与患者血脂、血胆固醇水平、胆汁酸、肝、门静脉血流相关。结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联合检测肝功能及肝脏血流可以判断脂肪肝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情况,探讨NAFLD与PCOS患者代谢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组145例及对照组12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超声诊断脂肪肝。结果 PCOS组NAFL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S组的ALT、餐后2h INS、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S患者伴与不伴NAFLD组比较,NAFLD组的ALT、餐后2h INS、BMI、FINS、HO-MA-IR、TG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的发生率与ALT、餐后2 h INS、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PCOS患者易患NAFLD,对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应常规进行转氨酶及肝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观察体检人群81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9例,测身高、体重、腰嗣、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清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2组人群之间的差异.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较对照组BMI、WHR及血甘油三脂更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更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具有影响的是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论: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吴汉维 《右江医学》2008,36(3):257-25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I、L-6、空腹胰岛素以及空腹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ISI与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以及LDL-C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联素I、SI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SI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801;与TNF-αI、L-6以及h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8,0.770与0.681,且相关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