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中医辨证施护与中医技术融入健康教育路径用于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按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实施。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出院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特色。  相似文献   

2.
家属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张丽梅 《护理学杂志》2005,20(15):58-59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COPD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第2周时,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对照组同时段(均P<0.05)。结论对COPD患者和家属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1年,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LQOL)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PGAR、LQOL总分及各因子分(除居住环境、法律安全因子外)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庭支持与工作状况、闲暇活动、家庭关系、社会交往、健康、总体生活状况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属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并心衰患者应用温阳泄浊方的效果。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心衰阳虚水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降压、降脂、利尿、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抑制剂等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泄浊方每日1剂。两组共治疗1月。比较两组心功能、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Sd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χ2=4.0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均有明显降低(P<0.01,P<0.05),并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心理行为干预模式。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20例,干预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对其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1),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积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积极地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行为干预、家庭支持教育与自我监测管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1.7%,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喜、怒、忧、思、悲、恐等情志得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消除负性情绪,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理论的移动健康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4例经治疗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理论的移动健康干预。结果 对照组120例、试验组123例完成研究,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干体质量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理论的移动健康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体质量达标率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8.
焦点解决模式对颈椎病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该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帮助。方法选取颈椎病住院患者75例,按病区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指导。结果出院前1d,两组SD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P<0.01)。结论采用焦点解决模式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感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COPD并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健康评估,设计健康教育路径表,应用路径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法。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1年后用Zung焦虑量表(SAS)和自行设计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及1年后观察组SA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健康知识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老年COPD患者按健康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子宫肌瘤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硬膜外连续麻醉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自行设计子宫肌瘤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子宫肌瘤的认知程度;通过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子宫肌瘤认知的合格率为97.5%,对照组合格率为75.6%,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子宫肌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