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年来共21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5例胰腺癌患者死于原发病复发转移,1例合并门脉血栓患者死于肠坏死,余无再出血。结论对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胰腺病史和胃镜、超声内镜及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结合脾肿大及肝功能正常可协助明确诊断。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以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但需结合原发胰腺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邓丽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244-245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经验,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出院。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43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占27.91%),其中腹腔出血4例,腹腔积液6例,切口感染2例,经治疗均好转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4±2.6)天。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易出现并发症,通过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出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正>胰源性门脉高压(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由胰腺疾病引起脾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脾胃区域压力增高,产生脾大等临床症状,胰腺炎是引起PSPH的首要原因[1-2]。现有研究多关注PSPH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对合并多种原因导致的脾破裂出血鲜有报道[3],且多聚焦于PSPH合并自发性脾破裂,而合并创伤性脾破裂(traumatic spleen rupture,TSR)却鲜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PSPH伴脾脓肿合并TSR患者,对比相关文献,对诊疗中引发的思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胆石症长期反复发作的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 ,继而产生门脉高压症。 1985年 9月 2 0 0 0年 5月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 2 3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2 761岁 ,平均 4 2岁。病程 316年 ,平均 8年。均有反复发作的寒战、发热、腹痛、黄疸夏科三联征 ,至少有 1次以上手术史 ,最多 5次。全部病例均经B超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行CT检查 11例 ,ERCP检查 3例 ,T管造影检查 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左肝管多发结石并左肝管狭窄 3例 ;胆总管结石、左肝管多发结石并左肝管狭窄 5例 ;肝内外胆管多发结… 相似文献
9.
10.
部分脾栓塞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脾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肝脾血流变化的结果。患者脾动脉、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缩小和下降(P<0.05~0.001),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的程度与脾动脉血流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863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为判断 PSE 的疗效和栓塞剂的合理用量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合适的门脉局部给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途径。材料与方法 采用CCl4诱发的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DDPH[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分别从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和脾脏输入,比较4种途径给药后门脉压(PVP)、下腔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 DDPH门脉注入和肝动脉注入使PVP平均下降12.73%和8.93%,二者无明显差别,明显高于下腔静脉注入,后者平均下降2.34%;经门脉注入和肝动脉注入使MAP、HR下降分别为:5.71%、0.78%和6.30%、1.79%,明显低于下腔静脉注入,后者使MAP下降10.45%,HR升高4.16%。脾脏给药虽使PVP下降6.00%,与下腔静脉注入无差别,但其使PVP-CVP下降8.95%,与门脉及肝动脉给药无差别,明显高于下腔静脉给药,后者PVP-CVP下降2.41%。结论 DDPH经肝动脉注入同样具有经门脉注入治疗门脉高压的优点,即降门脉压作用强,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肝动脉植泵注入扩血管性降门脉压药物是临床上理想的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特发性门脉高压综合征(IdiopathicPortalHypertensionSyndrome,IPH)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利用超声分别测量9例IPH与30例肝硬化组及30例正常对照组脾静脉(splenicvein,SpV)与门静脉主干(portalvein,PV)内径(Dsp,Dp),并计算它们的比值。结果IPH组Dsp/DP均大于1.0,与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sp/Dp大于1.0作为超声诊断标准能够简单易行地对IPH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脾动脉瘘是导致肝前性门脉高压症原因之一 ,临床较难诊断。本文总结了本院 1997~ 1999年 2例超声诊断资料。1 病例简介例 1 女 ,3 7岁 ,因体虚乏力 4年 ,加重 1周入院。既往健康 ,无外伤史 ,查体无异常发现。血红蛋白 92g/L ,HBsAg(-)、转氨酶 2 7u/L、r -转肽酶 18u/L、总蛋白 67g/L、白蛋白 3 5 g/L。采用Aloka -65 0B超仪检查示 :肝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 ,肝实质回声稍欠均质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其走行、内径及其内回声均未见异常。门静脉内径增宽最宽处达 1 8cm ,脾脏增大肋间厚 6 0cm ,其内回声均质 ,脾… 相似文献
14.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CT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患者24例,其中14例行3mm薄层容积扫描,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结果:腹膜后Retzius静脉丛9例,CT增强示胰腺、十二指肠及升、降结肠周围蚯蚓或粗管状增强血管影;脾肾侧支开放14例,表现为脾门及左肾静脉之间柱状或转告愉状强化影,其中5例曲张静脉向肾后区域延伸;椎旁静脉曲张6例,表现为腰静脉、腰升静脉扩大增粗,并与椎管内静脉丛相通。结论:CT增强扫描对腹膜后静脉曲张诊断有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IP血管成像立体显示脾肾侧支开放有椎旁静脉曲张,对于肝性脑病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12年5月收治的17例R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17例RPH患者中,男11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2:1,年龄37~63(42.54±10.57)岁。其中胰腺炎7例,胰腺癌3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岛细胞瘤1例,胰腺脓肿1例,脾静脉海绵样变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肾周脓肿1例。临床表现为脾肿大(100%)、不规则上腹部疼痛(70.6%)、上消化道出血(52.9%)、肝功能检查均正常。B超、CT、MR、血管造影可提示脾静脉主干栓塞或狭窄,脾门周围及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扩张迂曲及原发疾病。94.1%(16/17)的患者内镜检查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7例在行原发疾病治疗的同时,均行脾脏切除术,9例因术前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加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因原发疾病预后较差,其余14例恢复良好。结论 RPH是一种胰源性疾病引起门静脉高压的最常见的原因,在诊断上要提高对RPH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行脾脏切除术是关键,如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加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RPH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TIPSS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2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IPSS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24例疗效分析050082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崔进国,冯艳娇,张书田,田会琴,冯子坛,何其娜关键词肝硬变;高血压,门脉;门脉系统分流术,外科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7.34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创伤性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