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陈扬波  孙祖贤 《武警医学》1994,5(4):213-214
固定环治疗脊柱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脱位(附8例分析)武警云南总队医院陈扬波,孙祖贤,谢尚文(昆明650111)近3年来,我院对胸腰椎段不稳定性骨折脱位伴截瘫病人,开放复位减除脊髓压迫后,采用脊柱固定环作内固定治疗,有利于病人康复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减少...  相似文献   

2.
胸腰段骨折临床上常见,常导致脊柱严重失稳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采用施行前路切除骨折椎体、椎管减压、在上下椎体间置入钛网融合器或者整块自体髂骨,并用前路钛板固定或附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并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12例.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骨折3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 ,可造成脊髓、神经根损伤而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治疗中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笔者 1993年 1月~ 1999年 7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36 5例 ,对骨折和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观察、脊髓减压空洞和内固定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疗效。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胸腰椎爆裂骨折36 5例 ,男 2 84例 ,女 81例 ;年龄 17~ 2 0岁 ,平均 41.7岁。交通伤 15 3例 ,压砸伤74例 ,坠落伤 79例 ,其他 44例 ,不详 15例。爆裂骨折及神经损伤部位 :T1 0 11例次 ,T5和T1 2 12例次 ,T6 和T1 2 14…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柱胸腰段骨折常合并脊髓损伤 ,如何选择正确的内固定方法是治疗的关键。结合我院 1994年 9月~ 1999年 9月收治的 6 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Kaneda)、后路 (Harrington)及椎弓根钉(RF、AF)手术内固定的体会 ,讨论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6 4例中男 5 1例 ,女 13例 ;年龄 16~ 5 2岁 ,平均 32岁。骨折类型 (Denis分类 ) :屈曲压缩型 2 9例 ,爆裂型 15例 ,屈曲牵张型 7例 ,屈曲旋转型10例 ,剪力型 3例。伴有神经损伤 5 6例 ,按Franka1分级 :A级 2例 ,B级 16例 ,C级 2 1例 ,D级 14例 ,E级 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此研究中的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单双号方法 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前路以及后路内固定方法 ,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过前路内固定治疗后,其Cobb角明显少于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同时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之间相比较,P<0.05,差异性有所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以及后路内固定可进行治疗,而前路内固定的效果显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交通事故及高速竞技伤的不断增加,胸、腰椎爆裂骨折损伤的发生率在逐年递增。爆裂骨折的稳定性评判已成为脊柱骨折损伤程度判断的焦点之一。现就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评价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以来,用脊柱支撑器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14例,其中11例合并完全或不全脊髓损伤。按脊椎的三柱稳定概念,中柱破坏不稳定者7例。用压缩法及撑开法固定各7例。据生物力学分析,压缩法更符合胸腰段固定的要求,除椎体后缘严重粉碎者外,一般应选用压缩性固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许多脊柱内固定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出现了长足进步〔1、2〕。但是,种类繁多的脊柱内固定器械给胸腰椎骨折脱位治疗方法的选择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现在已有条件对这些脊柱内固定技术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脊柱内固定技术进行了比较,以探讨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治疗方法作出适当选择的依据。1 临床资料  1985~1998年间,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资料完整者116例,男87例,女29例。平均年龄28.9(11~76)岁。累及T1-101…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椎体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常合并脊髓损伤和脱位,伤重且复杂,致残率高,自2001年1月以来,收治此类病人23例,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胸腰椎骨折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应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人脊髓受压和损伤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作出决定。保守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及时进行后凸部位加垫、脊柱牵引的病人常不需手术即能大部分复位 ,早期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可有效防止脊髓再灌注损伤 ,促进脊髓休克、脊髓震荡的恢复。后伸支具可以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脊柱骨折 ,但须佩带 6~ 8个月。前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 ,应根据骨折部位、受伤时间长短、脊髓受压程度及术者对手术入路的熟悉程度等因素而定。椎弓根钉系统符合脊柱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 ,可有效控制三维方向的剪力。在诸多因素中 ,影响内植物应力载荷及稳定性的最大因素是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 ,保持其稳定性是防止内植物固定失败的关键。植骨融合是脊柱骨折的重要治疗原则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方法 ,虽不能完全防止断钉、断棒等并发症 ,但能增加爆裂椎体内的骨量 ,增加椎体强度 ,防止椎体塌陷及脊柱角状后凸的形成 ,其远期效果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对3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分别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单节段固定(16例)和短节段固定(16例)治疗;两组在治疗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显著差异(P>0.05)。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创伤相对更小,但局限适用于单侧终板损伤且椎弓根无骨折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选择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10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方式,记录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并进行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分析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后,患者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与疼痛评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临床常见,常由于骨折块的压迫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对于神经功能正常或者完全损伤者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最好,目前仍有争议。由于内固定器材的不断改进,前路减压固定融合越来越被提倡和推广。本院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共应用侧前方人路减压、自体肋骨及减压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8例,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型脊柱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用本法治疗10例胸椎和22例腰椎的爆裂性骨折。结果:经临床观察和随访,疗效满意,伴有神经症状的28例中24例中获得改善。16例完全恢复,结论:根据临床需要,该器械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立位固定。作者强调脊柱损伤只要有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甚为重要,早期或立即手术有利于脊柱骨折和椎管前方骨块的复位,早期复位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重视胸腰段骨折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于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增长和人口老年化问题,脊柱骨折的问题日益严重。在胸段与腰段骨折中临床上有意划分出胸腰段骨折来,这是有其解剖上的特点的。胸腰段是指T11~L2这一节段。如果把胸廓看成是相对固定的话,那么胸腰段就是胸与腰的接合部。T11和T12的肋骨,可以看成是大而长的横突,实际上参与了腰部的活动。胸腰段也是脊髓圆锥的终止处,因此,合并脊髓损伤就不足为奇。据Aebi等统计,在1445例胸椎与腰椎骨折中胸腰段占了62.4%(901例),其中T12和L1又占了44.8%(648例)。可见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已普遍用于治疗胸腰椎损伤。国内外报道的疗效相差甚远[1~4]。我们在用此法治疗胸腰段损伤时发现多数疗效不理想,为此我们结合生物力学测试,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0年1月~1993年7月,对18例胸腰段骨折行Dic...  相似文献   

17.
总结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体会.AF系统具有三维空间内多重矫正力的灵活性,强大的轴向撑开力,能达到彻底减压,精确复位,有效固定的目的.并且操作简单、方便.是治疗单节段严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后路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72例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前路(前路组,34例)或后路(后路组,38例)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观察,评判其脊柱矫形、椎管减压、坐立或行走时间、脊柱融合率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等两组间差异。结果 随访时间后路组5个月-5年11个月,平均3年8个月;前路组2个月-4年5个月,平均2年4个月。前路组除出血较多外,其脊柱矫形、椎管减压、坐立或行走时间、脊柱融合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ASIA分级:后路组术前A级6例,B级7例,C级11例,D级14例;前路组术前A级8例,B级6例,C级5例,D组15例。两组术后ALIA分级:后路组A级3例,B级6例,C级8例,D级12例,E级9例;前路组A级2例,B级2例,C级3例,D级13例,E级14例。前路组ASIA分级平均增加1.8级,而后路组仅增加1.2级。结论 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以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及钛网技术为较佳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Luque氏棒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并发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性椎板减压脊柱接骨板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并发截瘫,术后脊柱稳定性不好,卧床时间长,接骨板容易滑脱,脊柱畸形加重,截瘫再发或恶化。1986年以来,我们医院连续治疗4例胸腰段骨折并发截瘫和骶尾部褥疮病人,在椎板减压的基础上采用Luque氏棒固定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魏书一  王清 《西南军医》2011,13(1):112-114
脊椎爆裂骨折于1963年由Holdsworth等[1]首次提出,是脊柱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胸腰段[2]。胸腰段椎体(T10~L2[3])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转折点,具有特殊的生物力学行为特征和较大的活动度,因此最容易受到传导暴力损伤,其中垂直压缩暴力为主所致的爆裂骨折较多见,占50%~70%。根据Denis[4]理论,该型损伤的特点是脊柱前中柱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