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发生率的探讨,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52例择期手术的患者均为全身麻醉.对其术中的知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共有1.5%的患者发生术中知晓情况。不同手术方式的术中知晓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应用术前药物、气道管理方式、应用挥发性麻醉剂、术中血压波动。结论多种择期手术的术中知晓情况均有可能发生,患者如果出现术中知晓情况可能会发生术后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病人1 000例,男女各半,年龄18~65岁.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1 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的有12例(1.2%),其中女性8例(66.7%)和男性4例(33.3%),包括有胸科手术患者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4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2例、妇科手术患者1例.结论 术中知晓与性别、手术种类和ASA分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i X  Liu XY  Wang W  Wu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24-2327
目的明确应用目前全身麻醉方法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术中知晓病例的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随访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2025例,以准确回述记忆确定术中知晓。对存在术中知晓的患者记录知晓时的感知觉、心理反应,并于术后2周追踪有无后遗症状发生。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8例(1.4%)患者存在术中知晓。女性(OR=2.836;95% CI 1.181~6.810),应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OR=19.609;95%CI3.894~98.740),麻醉维持过程中一段时间或全程未应用挥发性麻醉剂(OR=3.084;95%CI1.246~7.629),术中血压波动(OR=10.430;95%CI3.918~27.763)的患者易发生术中知晓,应用术前药(OR=0.326;95%C10.110~0.965)有助于使发生术中知晓的危险性下降。而患者的年龄、体重、ASA分级、麻醉时间、术中是否复合应用阻滞麻醉、术中是否复合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对术中知晓的发生并没有显著影响。28例术中知晓患者中,23/28(82%)术中存在听觉;7/28(25%)术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10/28(36%)术中有恐惧和焦虑感;6/28(21%)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散发。女性,应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麻醉维持过程中一段时间未用或全程未用挥发性麻醉剂,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可能危险因素,术前药物的应用对预防术中知晓有益。术中知晓的患者术后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后患者出现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导致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6-2017年某院收治的198例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术中知晓的情况,并根据数据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术后的问卷统计,术中共有1例患者出现术中知晓的情况,其发生率为0.5%。其中术中患者性别、插管困难以及ASA分级为导致术中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发现,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出现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较低,而导致出现术中知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性别、ASA分级和术中插管困难,以期为麻醉工作提供参考,避免出现麻醉引起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张莉 《吉林医学》2011,(36):7758-7758
目的:明确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访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阻滞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共180例,术后1~3 d回访。对存在术中知晓的患者记录知晓时的感知觉、心理反应,进行回归分析对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中共有4例患者(2.2%)发生术中知晓。年龄是发生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散发。年龄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发生无痛知晓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焦虑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迅 《吉林医学》2010,31(18):2873-2873
目的:探讨目前全身麻醉方法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的1 80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硫喷妥钠、恩氟烷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 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13例(0.72%)。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或限期手术病人的术中知晓发生率,分析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或限期手术病人500例,于术后1d及4d对病人是否存在术中知晓行问卷调查,对存在术中知晓的病人记录感知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术中知晓的因素。结果共10例(2.0%)病人存在术中知晓,其中1例病人对手术过程有明确的描述,另9例患者仅述及手术期间做梦,无痛觉及其他感知觉。而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中循环状态对术中知晓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术中知晓在多种类型手术中均有发生,无确切的因素可影响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98例于我院行肝切除术的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析其术后严重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3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既往胆道手术史、ASA分级、胆汁性肝硬化、术前Child-Pugh分级、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Ⅲ级、胆汁性肝硬化、手术时间≥4h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ASA分级Ⅲ级、胆汁性肝硬化、手术时间≥4h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全身麻醉手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择期予以手术的18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全身麻醉,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的详细情况,对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1856例患者共15例发生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81%。术中知晓发生时期以维持期最多。占86.67%。不同科室中以妇科术中知晓发生率最高为2.03%,其次为耳鼻咽喉科为0.63%,再次为泌尿外科为0.54%。性别、年龄、是否使用阿片类镇痛剂、是否气管插管方式是影响术中知晓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否术前用药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中知晓好发于维持期,在多种择期手术者散发。为降低术巾知晓的发生率应注意女性患者,术前应充分用药,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剂、行气管捕管。  相似文献   

10.
童珊珊  李军  彭春玲  饶传华  刘超  闵苏 《重庆医学》2015,(10):1340-1342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的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进入 PACU 进行全麻苏醒的择期手术患者2056例,年龄大于18岁,性别不限,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ASA 分级、术前合并疾病、受教育程度、术前用药、全麻方式、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PACU 恢复时间、有无尿管、尿量、有无体温异常等。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安静组和躁动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麻醉苏醒期的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患者在 PACU 的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发生率为6.18%。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 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 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72%),术中做梦者145例(8.1%),14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08例(74.5%),接受异丙酚麻醉者114例(78.6%).结论:术中知晓与ASA分级水平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而术中做梦的发生与年轻女性及异丙酚麻醉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起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行全身麻醉,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对影响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身麻醉的1 725名患者中,发生PONV的共有314名,PONV的发生率为18.20%;PONV的发生在吸氧是否较高浓度、术中胃肠减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是否吸烟、PONV或晕动史、诱导期血压波动较大,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有:女性、较小的年龄、不吸烟、有PONV或晕动史等(OR〉1,P〈0.05;避免PONV发生的保护因素为:诱导期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未使用阿片类药物(OR〈1,P〈0.05)。结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与多种高危因素密切相关,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麻醉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23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和非肺炎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8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中,术后发生肺炎31例,发生率为1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炎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与非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的性别、饮酒史、高血压、心功能分级、ASA分级、贫血、插胃管、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术中出血量、手术部位与非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均为影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诊手术、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均为影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特征,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全身麻醉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的28例病例。结果: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07%;该组病例特征为:①男性的发生率大于女性;②多见于麻醉手术时间小于1h的"短小手术";③麻醉方式主要表现在静脉复合麻醉中,但均未使用苯二氮卓类药;④长期口服"安眠药"和长期饮酒的患者发生率高,且术中未实施脑功能监测;⑤术后一定时间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但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全身麻醉期间发生术中知晓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应加强术前评估和预防,特别是男性、短小手术和长期使用安眠类药物等高危患者尤其应预防性地使用苯二氮卓类药+以吸入麻醉为主的复合麻醉,术中应实施BIS等监测;重视术后回访和及时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46-4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患者8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系统性疾病史、外伤史、既往眼部疾病史、既往眼部手术史等,分析患者并发症高危因素。结果共146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高血压、糖尿病、眼部手术史、小睑裂、结膜松驰、角膜老年环、玻璃体混浊、Emery分级Ⅳ~Ⅴ级比例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眼部手术史、小睑裂、结膜松驰、角膜老年环、玻璃体混浊、Emery分级Ⅳ~Ⅴ级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多,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眼部疾病史以及手术史均是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做出合适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 024例,按照躁动情况将其分为躁动组及未发生躁动组.观察记录患者ASA分级情况、术前用药情况、吸入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吸入麻醉药时间、麻醉时间、补液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贫血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EA,占3.91%.躁动组ASA分级构成比、地西泮应用率、未应用咪达唑仑率、补液程度、术后贫血情况与未发生躁动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应用地西泮、麻醉诱导未采取咪达唑仑、ASA分级高及术中补液高是全麻患者诱发EA的高危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在全身浅麻醉下行妇科附件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的知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900例在全身浅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附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2天调查患者有无术中知晓情况并统计知晓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0例中有11例发生术中知晓,知晓率为1.22%。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年龄、术中低血压、过早停药、急诊手术等因素有关。结论妇科附件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全身浅麻醉知晓与年龄、术中低血压、过早停药、急诊手术等因素有关。预防术中知晓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监测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台州医院行脑出血手术麻醉的300例患者相关资料,其中118例发生低体温,182例为正常体温,针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合并基础病、输液量等,对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 低体温的发生率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ASA分级、合并基础疾病、输液量、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ASA分级、合并基础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是引起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台州医院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与年龄、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液量、ASA分级、合并基础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有关,为临床研究脑出血手术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因素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的途径,调查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 300例行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和麻醉药物用法用量,术后2次用标准化询问方式调查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为3组:无知晓、可疑知晓和术中知晓.结果:肯定术中知晓的有21例(0.91%),术中可疑知晓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的知晓发生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确定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08年5月到2010年12月间在不同科室接受治疗的1 5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单纯性全身麻醉.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情况,分别为性别、年龄、体重、是否使用阿片类镇痛剂、是否使用挥发性麻醉剂、是否气管插管方式、是否术前用药、手术过程中血压变化、麻醉时间和ASA分级.按照不同的科室分为骨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及其他科室,对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科室中知晓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心胸外科,为1.00%,其次为普通外科和神经外科,知晓发生率均为0.08%.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有影响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是否使用阿片类镇痛剂、是否气管插管方式和是否术前用药,其中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是否使用阿片类镇痛剂及是否气管插管方式,保护因素为是否术前用药.[结论]全身麻醉下知晓发生率较低,但应注意高年龄段女性人群的危险性,并充分术前用药,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剂和行气管插管,以确保手术麻醉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