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以及贫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122例不同程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以及轻度贫血组中重度贫血组和非贫血组住院期间的心功能情况与有关超声指标改变。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贫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P〈0.05),且心脏超声贫血病人与非贫血者相比LVEF降低,LVEED增大(P均〈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贫血的发生率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比较134例不同心功能水平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浓度。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Ⅰ、Ⅱ、Ⅲ和Ⅳ级血尿酸浓度分别为(242.60±92.09)μmol/L、(302.32±41.94)μmol/L、(435.24±66.35)μmol/L、(511.76±16.39)μmol/L,相关分析显示各组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因素,血尿酸水平仍然和心力衰竭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性(r=0.756,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观察对比治疗前后70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甲状腺素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其中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平均甲状腺素水平为(1.07±0.41)μg/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为(3.62±0.58)μg/L,治疗后分别为(1.34±0.29)μg/L及(4.36±0.65)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在治疗中加强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及时稳定病情、控制心力衰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利君  何元军  张邱兵  何平  伏俊  赵诤 《西部医学》2019,31(12):1927-1929,1934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为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Mb、cTnT和hs-CRP检测,评估血清Mb、cTnT和hs-CR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NYHA分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b、cTnT及hs-CRP水平。 结果 观察组血清Mb、cTn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b、cTnT和hs-CRP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91.67%、70.83%、82.50%,特异度分别为78.33%、83.33%、63.33%。血清Mb、cTnT和hs-CRP联合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检测。NYHA Ⅳ级患者血清Mb、cTn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YHAⅡ级和Ⅲ级(P<0.05),NYHA Ⅲ级患者血清Mb、cTn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YHAⅡ级(P<0.05)。 结论 血清Mb、cTnT及hs-CRP联合检测可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效能,且血清Mb、cTnT和hs-CRP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NYHA分级,可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作用,了解他汀类药物对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为Ⅲ-Ⅳ级)且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4例,给予强心、利尿、ACEI和/或B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2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20mg/d,待心功能改善Ⅰ~Ⅱ级后复抽取血清作C-反应蛋白测定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检测。结果A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阳性率43%;B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阳性率30%,(P〈0.05);B组治疗前后患者心脏射血分数较A组治疗前后患者有改善(P〈0.05)。结论炎症反应参与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变化过程,他汀类药物能明显改善该过程,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贫血、铁缺乏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1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进行Ⅱ ~ Ⅳ级的分级分组,观察各组患者中贫血、铁缺乏的发生率以及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结果 Ⅱ、Ⅲ、Ⅳ级CHF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7.50%、25.58%、55.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缺乏发生率分别为27.50%、39.53%、60.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LVEF以及CO、eGFR指标均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铁缺乏发生率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出现明显的上升,血红蛋白浓度、肾小球滤过率、LVEF、CO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喻哓东 《华夏医学》2007,20(1):15-16
目的:探讨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UN为10~17mmol/L,Scr为220~450μmol/L)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百令胶囊和爱西特片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包醛氧化淀粉口服,其他治疗相同,疗程60d。观察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自觉症状。结果:经过60d的实验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百令胶囊和爱西特片口服是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许国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549-1551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输血方法将152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3例,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79例,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每次输入悬浮红细胞制品1~2 U.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等水平,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和RBC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和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2.54%(2/79),低于对照组26.03%(1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分输血能有效纠正慢性贫血患者症状,节约血源,延长间隔时间,且并发症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住院慢性心衰(CHF)患者贫血患病率及其与NYHA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评估血红蛋白(Hb)浓度对CHF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HF患者共1 415例,排除所有可能发生继发性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对住院死亡率的影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415例患者中有413例贫血(29.2﹪),心功能Ⅰ级17.9﹪(5/28),Ⅱ级24.7﹪(125/507),Ⅲ级26.3﹪(151/574),Ⅳ级43.1﹪(132/306),贫血患病率与患者心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严重心衰(Ⅲ级和Ⅳ级)贫血患病率(32.2﹪)与轻度心衰(Ⅰ级和Ⅱ级)贫血患病率(24.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Hb水平为140~159 g/L的患者住院死亡率最低,Hb水平<80 g/L、80~99 g/L、100~119 g/L、120~139 g/L及≥160 g/L的患者住院死亡率增高,呈U形曲线关系.对于Hb<160 g/L的心衰患者,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础病因、糖尿病、心功能分级、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Hb水平对住院死亡率仍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子.结论:住院CHF患者中贫血相当普遍,贫血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Hb水平显著影响CHF患者的住院死亡率,Hb水平<160 g/L是CHF患者住院死亡率独立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老年科监护室住院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氧疗,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利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肠内养组(EN组)43例及肠外静脉营养组(PN组)44例,观察患者14 d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中心静脉压及生存例数。结果:经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患者EN组与PN组血清白蛋白[(36.0±3.2)g/L vs(34.0±2.5)g/L]、血红蛋白[(12.1±1.8)g/L vs(9.8±2.2)g/L],EN组与PN组比较均升高明显(P〈0.05);中心静脉压(CVP)EN组较PN组[(12.1±2.5)cm H2O vs(13.5±3.2)cm H2O]下降(P〈0.05);生存例数EN组(30例)较PN组(20例)增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机械瓣替换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机械瓣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结果: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但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机械瓣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防止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室率控制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高心室率组和低心室率组,两组患者均经美托洛尔缓释片单药或联合胺碘酮控制心室率,治疗目标:高心室率组为80次/分≤心室率<100次/分,低心室率组为60次/分≤心室率<80次/分。根据心室率达目标值后开始进入观察期2年。观察2年内患者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高心室率组临床心功能不全情况优于低心室率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无明显差别。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但高心室率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在80~100次/分相对优于60~80次/分。  相似文献   

15.
纤毛是细胞表面的突起状细胞结构,几乎存在于每一类细胞。根据微管蛋白的组成结构及数量的不同,可以将纤毛分为运动纤毛和感觉纤毛两类,其中感觉纤毛又称非运动纤毛和初级纤毛。纤毛与内脏器官的发育及许多人体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明,纤毛参与调控心脏左右房室结构的形成过程,并最终使心脏发育为不完全对称的左右房室腔。而先天性心脏疾病(CHD)是一类以心腔与流出道空间结构发育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因此,纤毛在CH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心脏左右不对称结构的形成、细胞的极性及迁移均受纤毛调控,并主要通过纤毛转导信号通路来实现,明确纤毛转导信号通路对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可以为CH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同时为CHD的产前筛查提供新的检测基因。本文总结了纤毛在心脏发育及CHD中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心病是小儿常见病,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先心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先心病是一大类疾病,其解剖畸形各不相同,发生心功能衰竭的机制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本文着重介绍先心病并发心功能衰竭的机制及其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环抱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于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效果显著提高,心脏移植迅速发展.在左心辅助系统等人工心脏进一步发展并能取代心脏移植之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1 供心的保存原则及特殊性 供心的保护措施应针对心肌结构的保护、能量状态的保护和能量资源的保护[1].其原则是:(1)供心快速地停搏并均匀地降温,从而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