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治疗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治疗组)20例,分别观察两组动脉血气分析、血乳酸水平、血生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上述生化检查、APACHEII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烧伤脓毒症,能有效清除炎性介质和毒素,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是治疗烧伤脓毒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 CRRT)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收住院的2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CRRT治疗,持续治疗72 h。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症感染指标。二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72 h各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72h 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时点血清、IL-1、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且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技术能有效地清除脓毒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浆吸附联合血浆滤过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后对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均给予抗感染、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方案,实验组予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CPFA)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生化指标及30d生存率与ICU停留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生化指标等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IgM水平显著升高,实验组患者CD4+水平明显上升,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WBC,尿素,肌酐水平降低,实验组患者PLT及N水平较治疗前变化显著(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WBC,尿素,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30d存活率62.50%(20/32)低于实验组30d存活率84.38%(27/32)(P>0.05),ICU停留时间(15.31±2.21)d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ICU停留时间(11.22±2.84)d(P<0.05).结论:连续性血浆吸附联合血浆滤过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血清内脂多糖( LPS)、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IL-6水平变化,判定切痂植皮对创面脓毒症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30%总体表面积烧伤大鼠创面涂铜绿假单胞菌制作创面脓毒症模型,于感染后3d切除感染焦痂,对比未处理、抗生素治疗及切痂+抗生素治疗的3组大鼠血清内LPS、TNF-α、IL-1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切痂植皮治疗可缓解脓毒症大鼠血清内LPS、TNF-α、IL-1和IL-6指标的变化。结论针对创面脓毒症病因大鼠行切痂植皮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杨帆  周伟  刘薇  赵坤  郑梁  张翔 《西部医学》2018,30(4):543-54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我院经烧伤科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烧伤患者28例。根据烧伤脓毒症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烧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24、48h血液中WBC、Lac、Na+、PCT、PaO2/FiO2、BUN、Scr 及炎症因子TNF α、IL-6、IL-8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1d相比,治疗后24、48h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同一治疗时间点中氧合指数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24、48h La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4、48h的Lac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Lac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Scr浓度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或P<0.001);观察组治疗后24、48h的BUN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同一治疗时间点Scr、BUN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WBC计数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一治疗时间点WBC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治疗时间点较治疗前Na+浓度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治疗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血清Na+浓度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CT表达水平呈下降的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PC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治疗后TNF a、IL 6与IL 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48h的TNF-a、IL-6与IL-8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佳(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TNF a、IL 6与IL 8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因子,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是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探讨其对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5例严重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经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使用Baxter BM25机器行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方式治疗。于CBP治疗前和治疗后2h、4h、6h、8h时分别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1、IL-8的含量,并在每日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Bun、Scr、K^ 的浓度,同时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25例患者CBP后血清Bun、Scr、K^ 均逐渐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浆TNF-α、IL-1、IL-8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血浆IL-6水平在CBP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P能清除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并可以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配合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进行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 67%、6. 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 00%、26. 67%(P 0. 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配合连续性血浆吸附滤过的方式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50例MODS患者依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与对照组(血液滤过),比较两组的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的变化及住院时间、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的使用时间、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CVVH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VVH联合乌司他丁能清除MODS患者血浆多种炎症介质因子,并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8例SAP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5例)及治疗组(13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12、24h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及D-乳酸的水平。结果 2组治疗6h血清DAO、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24h血清DAO、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SAP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较常规治疗更能改善SAP患者早期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的易位,对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且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4例UAP患分为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组(欣康组)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丹参组),观察治疗前后SICAM-1和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1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1)UAP患SICAM-1和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1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1)UAP患SICAM-1和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欣康组,丹参组治疗后SICAM-1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组下降幅度较欣康组明显治疗后SICAM-1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组下降幅度较欣康组明显(P<0.01);(3)丹参组的临床疗效与欣康组近似。结论:(1)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可作为急性冠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指标;(2)丹参注射液能显降低UAP患血清SICAM-1和IL-6水平,从而降低冠脉事件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纳入 ICU 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NK 细胞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及凝血功能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 IL-10、CD4+/CD8+、PLT、FIB 均有上升;TNF-α、IL-6、APTT、PT 均有下降;对照组 NK 细胞水平出现下降,观察组出现上升,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下调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后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多项血清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变化的特征。方法: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清Lp(a)、IL-6及前白蛋白(PA)等5项指标水平。结果:肝癌及肝硬化2组患者血清IL-6和α1抗胰蛋白酶(A1AT)均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升高最为显著;PA、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血清Lp(a)与A1AT变化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0.39,与IL-6、PA、ALB无相关性。肝硬化组Lp(a)水平与PA、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45(P<0.05),与IL-6、A1AT无相关性。结论:测定患者血清Lp(a)与IL-6等指标,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脂联素(AD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 IL -6、TNF -α、ADP 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与胰岛素抵抗(HOMA -IR)等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产妇的 BMI 和 FBG、FINS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 <0.05);IL -6、TNF -α及 HOMA -IR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DP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IL -6、TNF -α与 FINS、BMI、HOMA -IR 呈正相关(P <0.05),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P >0.05)。结论相比正常妊娠产妇,妊娠期糖尿病产妇 IL -6、TNF -α明显要高,ADP 明显更低,且 IL -6、TNF -α与 HOMA -IR 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检测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皮质醇(Cor)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由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 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02例为脓毒症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按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对照组、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 PA F及Cor水平,比较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分析对照组、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Cor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浆PAF、Cor水平及APACHEⅡ较存活组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血浆 PAF与Cor水平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AF 、Cor及APACHEⅡ可作为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15、0.787)。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对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54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采用血必净单独治疗,治疗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浆DNA浓度、SOD活性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DNA浓度、SOD活性以及脓毒症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谢家滨 《河北医学》2014,(11):1791-1793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 COS )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PCOS患者(观察组)及6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的体重指数( BMI)、血浆内脂素以及腰臀比等资料,根据BMI将两组再次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并在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PCOS患者血浆内脂素与BMI、腰臀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肥胖率(78.4%)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观察组BMI、血浆内脂素水平以及腰臀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内两组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两组( P<0.01);PCOS 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BMI、腰臀比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PCO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增高,且与BMI及腰臀比密切相关,可作为PCOS的一种新型实验室指标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血必净治疗严重脓毒症4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必净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d观察两组体温(T)、心率(HR)、呼吸(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以及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血肌苷(CR)、尿素氮(BUN)、磷酸肌酸肌酶(CPK)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R、血浆ALT、AST、CPK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可能通过调控机体炎症反应过程较早地阻断了SIRS向MODS的发展,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魏明  刘军 《铁道医学》2001,29(5):312-314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IgE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哮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浆中IL-10、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0与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1)。哮喘组血浆中IL-10、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5),血浆Ig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患者血浆中IL-10、IFN-γ含量和IgE浓度呈负相关(r1=-0.31,r2=-0.50)。结论:IL-10、IFN-γ在哮喘患者IgE的产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咽解毒颗粒治疗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为EB病毒感染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鼻咽解毒颗粒,对照组未服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对照组为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鼻咽解毒颗粒可有效控制EB病毒感染,通过调节TNF-α、IL-2水平而增强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固本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加盐酸二甲双胍0.85 g/次,2次/d 餐前服。观察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自拟益气固本汤方治疗,100 mL,3次/d,2 d 1剂,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脂及血清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脂、CRP、IL -6、TNF -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体重、体质指数均有所下降(P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腰围较对照组减少(P <0.01)。两组 CRP、IL -6、TNF -α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 <0.01)。结论临床运用自拟益气固本方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减肥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但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