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分析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的急性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23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23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于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效果较为显著,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在急性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6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3例,两组患者都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其中对照组的使用剂量为先300 mg/d再转为75 mg/d,观察组的使用剂量为先600 mg/d再转为75 mg/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检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关注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能够对疾病起到治疗效果,使用较大剂量的药物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心病中心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开展为期2年的临床调查分析,共择取心内科中收治的6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均分,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模式,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药物干预治疗方式,执行临床对比分析,探讨其氯吡格雷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不良反应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3%;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异常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华永平  阳敏  丰春莲 《中外医疗》2013,32(14):105-105,10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7例。A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C组则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A、B、C 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85%、48.15%、74.07%,其中,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3组各项指标比较,C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阿司匹林相近,但二者联合治疗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心绞痛患者计468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对照组(n=234)与并行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n=234),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疗效理想,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1.33%,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氯吡咯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策略.方法:将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氯吡咯雷加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和只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控制情况、心电图、心肌酶、血小板活化状态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下降趋势;血小板活化指标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D)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心脏事件,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在应用拜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基础上加用氯吡咯雷,可进一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功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增加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1].目前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已成为治疗UAP的标准[2],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的抗血小板的药物-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通患者100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选取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6.6%,对比差异显著,且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43例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泰嘉)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非致死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因症状再发血运重建率、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在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作为急性脑梗死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51例(92.73%),对照组为43例(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02±3.63)分,对照组为(12.44±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贺雅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73-1074
目的观察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P〈0.05),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U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庞春芬  李治 《河北医学》2010,16(5):606-60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心肌标记物测定排除非ST抬高心肌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低分于肝素、阿司匹林及调脂治疗,根据病情再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等药物。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氯吡格雷首剂300mg,随后每天75mg,1次/d,口服,共四周。观察治疗后两组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胸痛,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四周内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为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组研究,2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1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组总有效率为95.31%,与2组82.96%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疗效确切,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症状,提升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122-127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2.01±0.02)g/L、血浆黏度(1.25±0.20)mpa/s、全血黏度指标(35.02±0.03)mpa/s,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作间隔时间(5.21±0.16)d、持续时间(4.25±0.17)min、心绞痛发作次数(1.21±0.21)次/d,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每日75mg口服,连用14d。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张耀民 《中原医刊》2009,(11):91-92
近年来,对于存在急性心肌梗死风险的冠心病高危患者提倡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并长期应用。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单独氯吡格雷治疗组(单独用药组)2组,每组各40例。分析2组神经功能、梗死灶面积、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国际标准化比值、日常生活能力、预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均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梗死灶面积、血细胞比容、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单独用药组的70.00%(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较单独氯吡格雷治疗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