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本组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12岁 6 8岁。病变部位 :颈椎 4例 ,胸椎 7例 ,胸腰椎 15例 ,腰椎 10例。病变涉及 2个节段 30例 ,3个节段 6例 ,手术采用病灶清除 ,一期椎体间植骨 ,选用前路钛板固定 5例。结果 :平均随访 10个月以上 ,优良率 97%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病灶彻底清除 ,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 ,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骨内固定后可纠正及预防脊柱畸形 ,骨融合率高 ,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 ,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许立新  吴翔雁  张斌  刘岗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93-1894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2岁~68岁.病变部位:颈椎4例,胸椎7例,胸腰椎15例,腰椎10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30例,3个节段6例,手术采用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选用前路钛板固定5例.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以上,优良率97%,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骨内固定后可纠正及预防脊柱畸形,骨融合率高,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使用自体髂骨或肋骨 )。结果 平均随访 5年 ,优良率为 95 .9% ,植骨融合率为 94 .7% ,术后后凸畸形成角 6°~ 80°,平均 2 7°,纠正 2 6°。结论 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 ,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脊髓得到减压使截瘫恢复 ,骨融合率高 ,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自2002-10~2006-10采用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病变部位为胸椎14例,腰椎1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脊柱结核和脊柱外结核无复发.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的17例患者,除D级的3位患者外,术后1a脊髓功能完全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0.2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1±5 ℃.结论: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结核的愈合率、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并能早期离床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脊柱结核的病例数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而脊柱结核中99%为椎体结核,椎体结核常累及2个节段以上,病灶清除后易发生脊柱不稳,严重者导致脊髓晚发截瘫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方法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1月经过手术治疗脊柱结核618例,其中行椎间同期植骨233例占37.7%,病变部位颈椎3例,胸椎64例,胸腰段24例,腰椎142例,病变涉及2节段192例(82.4%)3节段41例(17.6%)采用病灶彻底清除同期椎间植骨,平均3.4年随访,优良率96.5%。结论(1)病灶彻底清除同期椎间植骨即可以部分恢复脊柱的既刻稳定性,又可以达到防止结核复发的目的,同时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2)前路植骨的优点在于病灶清除和前路植骨1次完成,同时植骨受到椎体压力的作用有利于融合,本组融合率达96.5%。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脊柱结核应用彻底病灶清除术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选择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患者,对照组选择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脊柱畸形矫正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间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可对病灶进行彻底清除,恢复患者的正常神经和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痊愈并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后路内固定一期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前路钢板或后路椎弓根丁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58例. 结论 一期前后路内固定手术,可确保脊柱局部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侧一次病灶清除椎间大块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脊柱结核采用一侧一次病灶清除椎间大块植骨治疗,7例合并截瘫患者,采用保留后关节突的椎管前外侧减压。结果随访时间14月.12年,治愈40例(97.56%)。41例椎间植骨,术后3次拍片复查,无1例骨块滑脱,全部骨性融合,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6例治愈。结论一侧一次病灶清除椎间大块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关键,彻底清除病灶,大块植骨固定脊柱,合并截瘫患者需行保留后关节突的椎管前外侧减压,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评估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手术采用病灶彻底清除Ⅰ期椎体间植骨融合 ,使用自体肋骨 34例 ,髂骨 35例 ,髂骨加肋骨 2例。结果 :平均随访 4 5年 ,优良率为 94 4 % ,植骨融合率为 97 2 % ,术后后凸畸形成角为 5°~ 5 2° ,平均 2 1°。结论 :病灶清除Ⅰ期椎体间植骨融合 ,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骨融合率高 ,可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一期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与内固定的选择。方法:总结分析21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变节段为颈椎4例,胸椎3例,胸腰段6例,腰椎8例。手术均采用前路病灶直接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除2例选择前后路联合、后路内固定外,其余均行前路病灶区直接内固定。全部患者术后14d伤13拆线。术后予以联合抗痨治疗6—12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术前症状均得以改善,无一例出现截瘫、伤口不愈合或窦道形成。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显示内植物位置良好,固定可靠。经6~57个月随访,全部患者均未见复发,x线片未见内植物松动、塌陷、折断或滑脱。结论: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病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并能够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病灶切除植骨与椎弓根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Guo L  Chen X  Ma Y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21-1123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10月至1998年11月,我院有34例胸腰椎结核患接受椎弓根器械固定、一期或二期病灶切除植骨手术,术后随访3-5年。结果:患者术后1周左右腰背部疼痛和结核中毒症状缓解,术后约4-6周时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术后4-6个月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全部治愈。有12例患者术前脊魔柱后凸角度平均24度(10-32度),术后平均9度(5-13度)。有9例患者术前合并脊髓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为C-D级),术后1年内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病灶切除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术后能立即恢复脊柱稳定性,免除了患者长期卧床之苦。此外,经椎弓根内固定还能够促进病灶愈合和缩短术后抗结核疗程。  相似文献   

12.
姚江萍 《吉林医学》2010,31(36):6847-6848
目的: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体位、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尽早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经1年以上随访,优良率为97%,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了晚期腰背痛的发生,缩短了住院天数,节约了住院花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的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体位、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尽早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经1年以上随访,优良率97%,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了晚期腰背痛的发生,缩短了住院天数,节约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 1 997年以来收治并行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 1 3例脊柱结核病例 ,对其病例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处理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 3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植骨部位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 4个月。术后后凸平均矫正 2 8°。结论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 ,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或避免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15.
张怀成 《四川医学》2005,26(4):420-421
目的 总结治疗脊柱结核经后路一期完成病灶清除、RF矫形固定、椎体间及椎板间同时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 0 0 3年3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脊柱结核46例。年龄2 2~73岁,平均3 8岁。病变椎体:T6,74例、T7,86例、T7~99例、T8,98例、T9,1 0 6例、T1 1 3例、T1 1 ,1 2 3例、T1 2 L1 2例,L2 ,3 3例、L3 1例、L5S1 1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18°~45°,平均2 8°,两病变椎体之间高度为正常的3 0 %~62 . 6%。手术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RF钉矫形固定、椎体间及椎板间一期植骨融合,使用自身肋骨加髂骨3 7例,髂骨9例。结果 随访5~65个月,切口一期愈合,椎体间及椎板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全部治愈,除1例断钉脊柱畸形未矫正外,45例术后Cobb角平均为3 . 6°,两病变椎体间高度为98.2 %~10 0 %,平均为99 .1%。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无复发病例。结论 该术式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捷,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能性。②方法采用病灶清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腰椎、胸腰段结核33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③结果33例中术前有截瘫症状13例,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3例;后凸畸形采用cobbs法测量,并以胸段,胸腰段和腰段分别评价,术后校正率平均85%。本组患中有巨大脓肿,术前排脓5例。术后随诊1.5年以上,截瘫均恢复至E级。术后6~10个月病灶椎问骨融合25例,1.5年以上病灶区稳定椎间骨融合不完善5例。3例结核复发、复发率9%。④结论一期痛灶清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缩短病程,稳定脊柱和增加融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结核病流行重新加剧,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亦明显上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院自2005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并配合术前术后药物治疗脊柱结核 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存在问题。方法:1996年1月~2005年12月,对78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行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治疗,平均2~4周,术后继续常规抗结核治疗2年左右。结果:随访70例,随访时间24~38个月,优38例,良25例,一般7例。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30例合并截瘫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0例,C级11例,D级4例,E级0例,术后: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11例,E级11例,术前脊柱后凸(38.80±3.50)°,术后(12.30±2.40)°,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又能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手术切除病灶组织的病理观察及切除范围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结核特征性病变在脊柱结核病椎中的分布情况,以探讨脊柱结核病灶切除术的手术切除范围。现将我院于2002年7月~2003年7月期间住院并确诊的脊柱结核患者,在行前路病灶切除手术时切取的病灶标本,按结核病变侵袭的范围分为3个区:A(病灶中心的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B(病灶边缘的骨质)、C(为B区健侧的骨质)区。对大体标本观察、记录,然后行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结核病椎检,结果本组患者共22人,观察到具有结核特征性病变的标本在A区有19例,在B区有18例,在C区有2例。统计学处理数据表明A区和B区的结核病变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别。A、B区分别和C区有较大的统计学差别。欲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必须切除病灶边缘骨质。  相似文献   

20.
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常用方法,旨在使融合节段达到骨性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准确判断融合状态不仅可对各种椎间融合器、植骨替代物和融合技术进行比较和评价,而且对椎间融合术后仍有症状而需要外科干预的患者更为迫切。椎间融合术后脊柱椎间融合状态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包含开放式手术探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同位素骨扫描等。然而,每种检查手段都有各自独特的方法、特点,从而导致了它们在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开放式手术探查是评估融合状态的金标准,但巨大的有创性使其不能普遍推广。X线平片检查是最基本的评价方法,但评价融合的准确性有限。相较于X线平片,CT检查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然而CT费用较高,患者接受放射线剂量大。MRI检查、骨扫描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直接的对融合进行评价。因此,综合判断症状、体征和各种影像资料是更为合理的融合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