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慧 《中外医疗》2010,30(17):134-13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最佳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各31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阳明经穴法,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肢体功能针刺效应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1疗程(4星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肢的运动功能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的方法治疗早期中风上肢瘫痪疗效理想,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针刺补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取合谷、后溪、外关、八邪.补法组30例,针刺得气后施以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重插轻提,留针30分钟.常规针刺组30例,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采用修订的Ashoworth痉挛分级评定为指标,对2组患者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补法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手法组治疗后痉孪程度变化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 结论补法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配合针刺缺盆穴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配合针刺缺盆穴,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治疗15次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75.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镇痛时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刺络拔罐配合针刺缺盆穴能快速减轻疼痛,改善上肢循环,恢复上肢感觉,比常规体针治疗取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戴永辉 《西部医学》2018,49(2):83-85
目的观察针刺舌体治疗中风后语言不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中风后语言不利患者60例,按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舌体配合常规的头皮针加体针方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头皮针加体针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治疗后2组BDAE语言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针刺舌体治疗中风后语言不利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结论:治疗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探穴针运动疗法对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滞血瘀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探穴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2组一个疗程后的疼痛和肩关节功能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探穴针运动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患侧肩髃、臂臑、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等穴治疗,28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肢肌张力及其运动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2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P0.05),且治疗组对上肢肌张力(痉挛程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上肢Fugl-Meyer评分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上肢肌张力和改善患侧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运动点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腧穴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每10 min行针1次,每次行针约1 min,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连续治疗6周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拮抗肌运动点的临床疗效显著确切。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25-128
平衡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后遗症,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及患者的病痛和负担,延缓了康复的进程,影响功能的恢复。针刺治疗是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方法,临床多以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为基础,多采用头皮针、体针、芒针等方法,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存在相应的局限性,缺乏现代学理论依据;本文从经络辨证和现代医学核心肌群理论出发,选取处于腰部核心肌群的夹脊穴,既可以通督脉、调摄膀胱经之背俞穴,入络脑室,从而达到整体治疗、调整阴阳的目的,又可以松解神经,进而缓解肌痉挛,降低肌张力,提高平衡功能。最后提出以针刺腰部夹脊穴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期待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剌夹脊穴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夹脊穴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足三里穴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单双日随机分为针刺结合足三里穴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30例,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结合足三里穴温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25/27),优于针刺治疗组的78.57%(22/28);治疗后积分温针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足三里穴温针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病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药配合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的有效途径。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为主治疗本病2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本病19例。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改善状况进行评定,并将疗效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焦虑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配合叶氏养胃汤治疗中风后焦虑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温针八髎穴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98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温针八髎穴治疗.结果 治疗组:56例中,显效39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42例中,显效24例,有效i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70,P <0.05).结论 温针八髎穴佐治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泪道功能不全之泪溢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4例采用温针晴明穴,对照组采用两医常规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为54.29%,2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 温针晴明穴治疗省道功能不全之泪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刘晓娟 《中医学报》2011,(7):893-894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120例,随机年均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针刺法.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温针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多种针灸手法联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1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加梅花针叩刺背部华佗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  相似文献   

17.
芒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以芒针深透秩边穴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与常规腧穴方法的疗效差别,发芒针组及常规针刺方法对照组,治疗一疗程后,结果芒针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芒针深透秩边穴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俊红 《中原医刊》2006,33(18):59-60
目的观察头体电针、穴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115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用头针体针加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用头针体针、口服汤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体电针穴注联用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汤药口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以温针上八邪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温针上八邪穴。1次/d,10d 1疗程,3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MAS)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均有提高(P<0.00),观察组手指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分(MAS)均有减少(P均<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少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愈显率81.3%、总有效率95.8%,对照组分别为53.2%和85.1%,观察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28)。结论 以温针上八邪穴为主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患侧手指挛缩程度,提高手指运动功能,对临床应用推广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针灸康复科病房住院的假性球麻痹患者5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采用以项针和舌咽穴为主针刺治疗.治疗组选穴/操作/疗程均同治疗组,同时加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功能分级及疗效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6%,针刺组有效率为68%,治疗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及有效性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于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