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比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检验中采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患,对所有病患的血清学标志物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结果经不同方法检测后,化学发光法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且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HBeAb以及HBsAg的阳性准确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两种检测方法在HBsAb、HBcAb的检测阳性准确率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中的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有着更高的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比较两种检验精准度与血清学标志物呈阳性率。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精准度为75.56%,低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97.78%);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HBV表面抗原、HBV表面抗体、HBVe抗原呈阳性率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精准度更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内收治并确诊的乙型肝炎感染患者180例,按免疫检验方法不同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观察组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下两组患者乙肝病毒诊断准确率和血清标志物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准确度97.7%,对照组88.8%,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94.4%,乙肝e抗原HBeAg38.8%,乙肝表面抗体-HBs24.4%,乙肝e抗体-HBe40.0%,核心抗体-HBc93.3%;对照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83.3%,乙肝e抗原HBeAg22.2%,乙肝表面抗体-HBs16.6%,乙肝e抗体-HBe83.3%,核心抗体-HBc11.1%;观察组血清标志物阳性率明显较高,P 0.05。结论临床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分析2种不同免疫检测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血清标志物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验,将检测结果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电化学发光法的诊断确诊率为97.0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表面抗原、HBVe抗原和HBV表面抗体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3.00%、31.00%和36.00%,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65.00%、20.00%和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核心抗体和HBVe抗体阳性检出率两种方法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方面,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精度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临床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差异。方法从本院接收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56例并给予其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学吸附法检验,对比两种免疫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 ECLIA法的确诊率显著高于ELISA法(P0.05),两种检验方法对HBcAb、HBsAb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但ECLIA法HBsAg、HBeAg、HBeAb的检出率与ELISA法对比(P0.05)。结论相较于ELISA法,采用ECLIA法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价值更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6.
苏荟 《中外医疗》2008,27(15):136-13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出现的组合模式,正确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指标(两对半),将949例HBV感染标志物分为八个组合模式.结果 A组(大三阳)296例,占检测总数949例的31.2%;B组(小三阳)442例,占46.6%;C组43例,占4.5%;D组81例,占8.5%;E组51例,占5.4%;F组16例,占1.7%;G组15例,占1.6%;H组5例,占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蛄果以大(小)三阳为主(占77.8%).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标志物出现的类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正> 血清HBV的检测可明确诊断、了解病情,对症治疗,筛选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提高有关工作者对HBV感染之血清标志检测的分析能力,并掌握有关理论、生物学研究情况,有关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之特性、临床转归及临床意义,对临床医师、预防工作人员、医学检验人员等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及用途: 自从1963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以来,相  相似文献   

8.
王丛  王艳  向丹丹 《实用医技杂志》2022,(11):1213-1215
目的 探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100例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HBV病毒感染的患者,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后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测定,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比较ELISA及CLIA在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中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度。结果 CLIA法在HBsAb阳性检出率为65.0%、HBsAg阳性检出率为50.0%、HBeAb阳性检出率为44.0%、HBeAg阳性检出率为22.0%、HBcAb阳性检出率为49.0%,均高于ELISA法阳性检出率的50.0%、31.0%、26.0%、8.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诊断准确度为92.0%高于ELISA法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与CLIA法均可检出HBV感染血清学相关标志物,但CLIA法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定量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荻庆  张玉洪 《重庆医学》2005,34(11):1692-169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含量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 515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用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1 515例乙肝患者中HBsAg、HBeAg、HBcAb、阳性640例,其HBV-DNA阳性595例,阳性率(0.93),平均拷贝数4.7×106,前PreS1阳性574例,阳性率(0.89)。在HBsAg、HBeAb、HBcAb阳性875例,其HBV-DNA阳性420例,阳性率(0.48),平均拷贝数3.5×104,前PreS1324(0.37)。HBVDNA与PreS1比,χ2=0.958,P>0.05;HBVDNA与HBeAg比χ2=52.436,P<0.01。ALT与HBVDNA含量无相关性(r=0.02,P>0.05)。结论HBeAg,前S1蛋白(PreS1)等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定量测定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FQ-PCR定量测定HBV-DNA,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许爱玲  林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41-2042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两种试剂酶免法(EIA)时间分辨荧光法(TRF)对乙型肝炎初诊疑似患者进行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TRF试剂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均优于EIA试剂。结论:与EIA试剂相比TRF试剂在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指标临床检验中具有相对灵敏度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3121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发区 ,HBV总感染率 (HBsAg携带率 +抗 -HBs阳性率 +单纯抗 -HBc阳性率 )在许多地区都超过 5 0 %。人群中存在大量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学标志携带者 ,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对于急性乙型肝炎 ,大多数患者 3个月内可恢复健康 ,有少数则转变为慢性肝炎 ,甚至转变为肝硬化 ,其中小部分可转变为肝细胞癌。而肝癌患者血清HBsAg及其他乙型肝炎标志的阳性率可达90 %。病毒性肝炎治疗难度大 ,目前还无可靠的特殊治疗方法和药物 ,为深入了解住院患者中HBV感染状况 ,现对312 1名住院患者进行了HBV…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针对梅毒血清学不同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塔城市医院检测梅毒患者78例中,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对患者血清中梅毒指标进行检测,针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梅毒血清检验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血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RPR检测的梅毒阳性率与ELISA检测阳性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PR检测的三期梅毒阳性率与ELISA检测阳性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RPR检测的灵敏度与ELISA检测灵敏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RPR检测的特异性与ELISA检测特异性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高于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梅毒血清检验中,ELISA、RPR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存在较大差异性,ELISA的检测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好,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可以多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重叠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89例乙肝患者进行HDAg、抗HDV、抗HDV-IgM标志检测。乙丁重叠感染率为4.72%,男性组(5.64%)略高于女性组(3.88%),50岁以上年龄组(7.95%)高于其它各年龄组。急性乙肝、慢肝轻度、慢肝中度、慢肝重度、重症肝炎、肝硬变、肝癌病人HDV感染率依次为1.47%、2.02%、3.03%、5.30%、5.08%、7.88%及12.5%,提示HDV感染对HBV感染的慢性化和肝硬变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重叠组与对照组的黄疸发生峰值、ALT升高程度及ALT复常时间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乙丁重叠对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起着重要作用。本组研究未发现HDV重叠感染对HBV血清标志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乔希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25-125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检测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三组,其中,40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记为A组;40例患者采用ROCIIEE170免疫分析仪法,记为B组;剩余40例患者采用ARC IIIT ECT2000免疫分析仪法,记为C组。对比三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A组40例患者,0例HBeAg,40例抗-HBe阳性;B组40例患者,18例HBeAg阳性,40例抗-HBe阳性;C组40例患者,40例HBeAg阳性,40例抗-HBe阳性。结论采用ARC IIIT ECT2000免疫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效果明显较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国内流行较严重的传染病。虽然有许多种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黄热病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可引起人类的病毒性肝炎。但是,习惯上只将侵犯的靶器官是肝脏的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炎统称为病毒性肝炎。如能及时作出病原学诊断,对于预防、治疗与予后将有直接关系。鉴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异质性,为了提高对其各种抗原性在流行病学及临床学的实际意义的了解,现从以下几方面做一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18.
秦海乐 《吉林医学》2012,33(17):3691-369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摸式和本地区的感染情况。方法:将2009年3月15日~2011年3月15日2年的登记资料进行整理统计。结果:血清病毒学标志模式可分为感然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以及HBsAg阳性的不伴随HBsAg阳性模式组、3组共26组模式。结论: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的模式较为复杂。根据登记资料显示,有的是复检后发报告的、处个别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原因、可能由低滴度抗HBc/抗HBe;还有抗HBe//HBsAg同时存在,HBsAg与抗HBe的转移、HBsAg/抗HBc同时存在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探讨在大学生中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其构成比,不同模式的传染性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某校227名在校大学生,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配以相应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信息。用卡方检验分析乙肝总阳性率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 227份血清标本检共出HBV血清标志物171份,总阳性率为75.3%。其中HBsAg阳性率为3.1%,抗-HBs阳性率为72.2%,HBeAg阳性率为1.3%,抗-HBe阳性率为5.3%,抗-HBc阳性率为11.0%,同时组成9种血清学模式。分析发现与乙肝总阳性率有关的因素有: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χ2=16.646,P〈0.05),来自农村还是城市(χ2=4.239,P〈0.05)。结论调查的大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抗-HBs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地降低了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的表现模式和本地区的感染情况。方法将1999—03—15~2001—03—152年的登记资料进行整理统计。结果血清病毒学标志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以及HBeAg阳性的不伴随HBsAg阳性模式组,3组共26种模式。结论本统计资料显示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的模式较为复杂.根据登记资料提示,有的是复检后发报告的,除个别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原因,可能由低滴度抗HBc、抗HHs;还有抗HBe、HBeAg同时存在,HBeAg与抗HBe的转换HIMAg、抗HIM同时存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