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静  卢炜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6):2561-2564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矫治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从高级视功能方面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对45例双眼屈光度参差≥2.25D的近视患者分别检查术前裸眼、戴框架眼镜及LASIK术后的视力及双眼视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视力≥0.8的眼占91.57%,患者双眼视力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手术前后的屈光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手术前后除存在同时视功能之间差异不显著(P=0.431)外,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屈光参差的度数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就越大(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LASIK手术后近立体视优于戴框架眼镜矫正(P<0.05).结论 LASIK手术不仅可以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双眼视力,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LASIK手术是一种矫正屈光参差、提高视觉质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治疗,观察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制瓣厚度、制瓣成功率、剩余角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均有显著的效果,但飞秒激光LASIK术后高阶像差较低,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视觉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份在我院眼视光中心分别接受飞秒激光和机械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各50例(50眼);其中接受飞秒激光制瓣为试验组,记为A组;接受板层刀制瓣为对照组,记为B组。采集术前及术后视力、屈光度、并发症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两组均有良好的有效性,飞秒组术后视力更佳;术后飞秒组屈光度更稳定;术后飞秒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飞秒激光比机械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具有更好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LASIK术后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ASIK术后再次出现近视的患者50例(50眼)。用飞秒激光制瓣,在波前引导下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后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CSF)、波前像差与术前相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后6个月的屈光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SF在6.0c·d~(-1)和18.0c·d~(-1)空间频率上比术前显著改善(均为P0.05)。术后6个月眩光CSF在18.0c·d~(-1)空间频率上比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高阶像差比术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LASIK术后近视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高阶像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准分子激光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方式、手术量设计及需要关注问题.方法 对58例(99眼)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选择进行LASIK或LASEK治疗.结果 术前屈光参差4.25~12.00D,平均5.71±2.39D.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08±0.03,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87±0.15,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92±0.13.结论 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或LISEK治疗安全有效.术前精确检查,对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设计矫正屈光度、选择合适激光切削直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促进双眼视觉平衡、立体视觉恢,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准分子激光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方式、手术量设计及需要关注问题.方法 对58例(99眼)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选择进行LASIK或LASEK治疗.结果 术前屈光参差4.25~12.00D,平均5.71±2.39D.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08±0.03,最佳矫正视力平均0.87±0.15,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92±0.13.结论 超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进行LASIK或LISEK治疗安全有效.术前精确检查,对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设计矫正屈光度、选择合适激光切削直径可以预防屈光回退,减少术后眩光,促进双眼视觉平衡、立体视觉恢,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甘小林  邹世鑫  鲁江 《海南医学》2022,(23):3045-3048
目的 比较不同飞秒激光制瓣厚度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其1年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180例(360眼)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飞秒激光辅助LASIK矫正治疗,根据飞秒激光制瓣厚度不同将患者分为90μm角膜瓣组(84例,168眼)和110μm角膜瓣组(96例,192眼),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OCT)检查,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视力矫正效果(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屈光度),并随访1年观察视觉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视力矫正指标均升高,且在术后3个月,90μm角膜瓣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分别为1.28±0.14、1.18±0.17、(552.31±26.08)μm,明显高于110μm角膜瓣组的1.20±0.15、1.13±0.12、(545.19±20.8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运城市中心医院行LASIK矫正视力的近视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对照组80例采用角膜板层刀制瓣,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残留屈光度(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术后干眼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均可有效改善或纠正患者视力,但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成人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觉情况,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形成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LASIK与戴框架眼镜对双眼视觉恢复作用的异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病例并进行随访,共收集到资料完整者43例,包括单纯性近视性屈光参差8例和复性近视性屈光参差3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7.907±6.361)岁(15~42岁);最小屈光参差值为2.50 D,最大屈光参差值为10.75 D,平均为(4.866±2.059)D;平均屈光度为(-7.55±3.33)D,平均裸眼视力为0.08±0.07,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立体视觉检查,颜氏立体图检查≤60 s为有中央立体视;80~800 s为周边立体视;0为无立体视。以4D为界,按屈光参差差值大小将病例分为2组,检查LASIK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光参差矫正情况及视力、双眼视觉恢复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前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周边立体视,34例为立体盲。术后3个月时,15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23例有周边立体视,5例为立体盲。术后6个月时,23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6例有周边立体视,仅4例未检出立体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术前近立体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在术后3个月时有4例检出正常立体视,18例为周边立体视,4例为立体盲。屈光参差差值小于4D组术后3个月立体视结果显示11例正常,5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二者相比P=0.002 3。术后6个月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仍是4例立体视正常,19例为周边立体视,3例为立体盲;而4D以下组有12例正常,4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2组立体视结果相比P=0.00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力、屈光参差的程度和性质、发生屈光参差的时间和有无斜视是影响立体视恢复的主要因素。LASIK手术矫正成人屈光参差后,可以提高融合功能,并可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效果优于戴框架眼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对45例(46眼)绝对散光值低于1.25D的远视儿童患者(7~14岁)进行LASIK手术.随访时间:6~3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4.77 D( 3.50~ 6.75 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4.39 D( 3.25~ 6.75 D),平均裸眼远视力:0.12(0.04~0.3),平均裸眼近视力:0.23(0.05~0.8),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23(0.05~1.0),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41(0.05~1.2).术后12个月,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 0.47 D( 0.00~ 1.25 D),两眼等值球镜屈光度差值: 0.27 D( 0.00~ 1.00 D),平均裸眼远视力:0.48(0.1~1.0),平均裸眼近视力:0.78(0.4~1.5),平均最佳矫正远视力:0.66(0.4~1.2),平均最佳矫正近视力:0.91(0.5~1.5).所有手术眼均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丢失.结论 LASIK矫治儿童单纯远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双眼屈光参差度.术后辅以弱视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同视机联合随机点图片检测92例在我院行准分子屈光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1月立体视觉功能,其中单纯近视52例,近视性屈光参差≥-2.50 D 40例.结果 术后1月92例患者屈光状态为±1.0 D,裸眼视力≥0.6.双眼屈光参差≤-0.75 D.获得中心凹立体视单纯近视组48例(92.3%),屈光参差组31例(77.5%),术前、术后立体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多数患者能恢复和重建立体视功能,立体视觉应列入屈光手术后视功能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高度近视患者64例(108眼),使用LDV飞秒激光制瓣,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结果 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曲率(37.20±1.29)、近视度数(-0.23±0.49)、散光度数(-0.17±0.41)、等效球镜度(-0.20±0.56)及角膜厚度(439±32)同术后1周相比均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9±0.28),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半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30±0.27),同术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于高度近视飞秒激光LASIK手术安全有效,但需要长期观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5):630-63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远期临床观察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其对术后长期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自2000年9月开始接受LASIK手术矫治的61例61眼高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病例,年龄6~14岁.使用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科医人公司鹰视世纪波及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系统,在局麻或基础麻醉下对患儿重度远视眼施行LASIK手术,矫治屈光度范围:(+3.00~ +7.50)D.术后根据患儿年龄、弱视类型及弱视严重程度制定后期弱视治疗方案.22例随访时间60个月以上.结果 术前患儿裸眼远视力为(0.12±0.07),裸眼近视力为(0.25±0.14),矫正远视力为(0.23±0.14),矫正近视力为(0.35±0.23).双眼扩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6.41±1.24)D,小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5.52±1.16)D.中心同时视47.5%,中心融合16.4%,立体视3.3%,≤3%不等像14.8%.术后60个月:裸眼远视力为(0.35±0.13),裸眼近视力为(0.70±0.19),矫正远视力为(0.48±0.18),矫正近视力为(0.81±0.1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扩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0.61±1.43)D,小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0.59±1.37)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同时视91.7%,中心融合75.0%,立体视33.3%,≤3%不等像66.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个月所随访的22眼均没有发现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丢失.结论 LASIK手术可显著降低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术后可显著提高弱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接受LASIK治疗的63例(63眼)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术前和术后3年随访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双眼周边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下降,而中心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眼〉200立体视和≤200立体视的比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LASIK屈光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LASIK手术矫正视力,根据制瓣方法分为激光组200例,使用飞秒激光制瓣进行LASIK手术;SBK组160例,使用SBK角膜板层刀制瓣进行LASIK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光组6个月后无1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SBK组则有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术后视力恢复均较好,但激光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再次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进行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患者35例(60眼).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为(-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01 5,P<0.05;F=3.086,P=0.043 3,P<0.05),术后3个月时15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进行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患者,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矫政祥 《当代医学》2022,28(6):97-99
目的 探讨SMILE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应用于近视性屈光参差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行SMILE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的20例患者(26只患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屈光参差程度.结果 术前26只患眼平均裸眼视力为(4.02±0....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59-6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在成人屈光不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200例(386眼),所有入院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RK组、LASIK组两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厚度。结果 PRK组、LASIK组术前视力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3、6、12个月,两组平均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个月PRK组视力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12个月,LASIK组视力显著高于PR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屈光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屈光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12个月,PRK组屈光度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的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在成人屈光不正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屈光度、降低眼压及角膜厚度,且PRK、LASIK两种术式各具优势,可根据临床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41例患儿(6~14 岁)42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 术后各阶段的平均裸眼远视力和平均矫正远视力都明显好于术前;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术后第1 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50 D和8.25 D,术后3 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在术后3~6 个月仍见部分回退,在6~12个月才趋于稳定;Sim k 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在成人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形态变化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